內逼外剿拐點出現 中國出口擺脫紡織品依賴
2007-7-10 19:3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中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同比增長15.6%。預計今年全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幅將在12%左右。與去年全年的25%增幅相比,大幅回落。
“老板最近臉色很不好看。”紹興人趙剛說。趙剛是紹興市一家針織廠的外貿業務員。從去年開始,趙剛明顯感覺到公司外貿業務量變少。“去年1-5月公司接單5000萬,今年只有2500萬了,整整跌了一半。”
趙剛的例子并非個案,數據顯示,今年1-5月,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同比增長15.6%,與去年全年的25%增幅相比,大幅回落。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紡織品出口增幅大幅回落,但中國貿易順差依然奔騰不止:1-5月,中國貿易順差達到857.2億美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一半。
數據顯示,2006年紡織行業貿易順差1292億美元,占全國順差1774億美元的71%。中國出口結構可謂有明顯的“紡織品依賴癥”。
但是,從眼下的情況來看,在“內逼外剿”的形勢下,中國出口正在逐步擺脫“紡織品依賴”。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對記者表示,從今年1月—5月的數字來看,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已經出現“拐點”。
紡織品遭遇“內逼外剿”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從去年開始,江浙兩省的紡織企業“業務量都大幅下降”。
江陰悅達印染業務經理徐留清向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業務量下降了30%。“每年的3-6月份,公司業務繁忙都會招聘一些臨時工,但到了2007年,不但沒有新招,而且還陸續有些老職工離職。”徐留清說。
中國第一紡織網分析師李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主要有四大原因影響我國紡織品出口增幅:第一,匯率的變動削弱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價格優勢;其次,紡織品退稅率下調的影響;第三,世界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不穩定的出口環境;最后,資源環境的約束。
這一年來,徐留清感覺匯率因素對公司影響最大。“因為今年的主要業務訂單都是在去年秋季開始確認的。去年人民幣升值,而且很難確定升值幅度,造成國外企業恐慌,貨物的價格遲遲不能確定,外國公司不敢貿然確定訂貨數量,這樣一來,公司業務訂單就出現不足。”
另一方面,因為受國際石油價格上漲的影響,國內的主要原材料相應上漲。“比如,去年國外采購商用1.1美元就能買國內1米布,到了今年,國內公司的報價又上漲了,1米布至少要花1.5美元。布價上漲導致服裝成品價格上漲,成品服裝上漲,必定導致產品銷量萎縮。反過來,老外就要減少布料的采購量。”
同業競爭慘烈,惡意殺價的情況同樣不容忽視。今年1-4月份,國內紡織品出口增速波動幅度劇烈,2月份紡織品服裝出口同比增幅接近70%,但3月份增速猛降至25.36%,4月份又反彈至15.07%的水平。“企業聽到風聲‘出口退稅將在今年7月份下調’,就在上半年搶關出口。”東方證券的施紅梅說。
“搶出口基本年年都有。”趙剛說,在浙江一帶,為出口惡意殺價比比皆是。“有的企業哪怕利潤為零也做,外部環境越是惡劣,內部競爭越激烈,并且在價格上,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割肉者到處都是。這就直接導致單個企業業務量急劇下降。”
趙剛所在的針織廠今年曾試圖拉攏同行業的競爭對手組成一個價格聯盟,以緩解“同業的、惡性的價格競爭”。但是,別的企業口頭上敷衍,實際我行我素,價格聯盟無果而終。
面對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大幅回落的局面,業內人士認識到只有加快升級,企業方能得以生存。
“要么就死掉,要么就升級,何去何從,處在充分競爭環境下的企業當然知道怎么做。”施紅梅說。
杭州的一家紡織企業表示:“雖然內憂外患,但一些技術含量或者附加值高的紡織產品,并沒有受到影響。這些產品本身競爭力強,而且價格提高一兩美元,客戶也能夠接受。”
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增長
盡管紡織品出口增速放緩,但另一些產品出口仍保持著穩定的增長,中國出口的整體升級正在加速。
增長的一般是附加值較高的出口產品。數據顯示,今年1-5月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257.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4.3%,占全國外貿出口的28.4%。
國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員閻敏認為,今后各類低附加值的產品出口增速都會放緩,高附加值產品也正在逐步加速。原因在于,首先,我國產業結構正在轉型。其次,如果繼續延續“低價跑量”的路子,外部貿易環境將會越來越惡劣,貿易壁壘日益增多。第三,政策作用,“就譬如對出口退稅進行調整”。
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司長王琴華日前亦表示,今年中國出口產品結構有所改變,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比值有所提高,如通訊產品、工程機械設備、汽車及零部件等出口加速增長。
全球最大的零部件專業采購網站、MFG.com大中華區總經理金曉兵也認為,中國出口“低價跑量”的道路將會越走越小。目前,更多的跨國公司的采購主要考慮三個因素——質量、服務、成本,成本被排在最后一位。“在中國采購,成本反倒不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因為‘更便宜的產品’到處都是。”金表示。
根據德意志銀行的中國策略研究報告,中國高附加值出口在未來3至5年間預計將以30%-40%的年增長率強勁發展。
該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中國出口的高附加值產品例如電信設備、軟件服務等,自2005年來增幅達到30%-150%。他認為,這些產品和服務的出口將在今后多年繼續保持迅猛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