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未來經濟增長與價格變動趨勢預測

2007-7-1 17:4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居民對物價不滿意,半數以上居民預計三季度物價趨升。中國人民銀行2007年5月中下旬對50個大、中、小城市進行的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對當期物價滿意度再創新低;半數居民預計物價繼續上漲。

  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高位回落,購進價格指數回升。5月份,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PMI)指數繼續高位運行,但總體回落,12個指標中只有購進價格指數回升。新訂單指數和生產指數同步均衡回落,說明供需關系基本穩定;新出口訂單指標從上個月回落明國內外需求增長趨緩。購進價格指數從2007年1月份以來持續回升,表明價格存在一定的上升壓力。

  未來GDP增長趨勢預測

  (一)國際經濟形勢展望

  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但仍將平穩較快增長。2007年4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進行預測,認為世界經濟增長放緩,但仍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預計2007年和2008年世界經濟增長率都將達4.9%,比2006年降低0.5個百分點,與2006年底的預測保持一致。

  2007年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積極因素有:世界經濟增長源多元化趨勢仍將繼續。亞洲抵御美國經濟降溫的能力增強,歐元區、日本和中國等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勢頭,確保世界經濟增長的持續和穩定;主要工業國家的勞動力市場狀況繼續改善,失業率將維持在較低水平或繼續下降;國際貿易迅速增長和新技術的采用提高了勞動力市場的全球化程度,促進了全球經濟增長。

  世界經濟增長面臨的主要不確定因素有:金融市場不穩定性增加;通脹潛在壓力仍然較大,而近來國際原油價格再度飆升進一步增加了該壓力;全球經濟失衡的調整成本較高,貿易保護主義對國際貿易和投資造成損害。

  (二)國內經濟形勢展望

  投資存在一定的反彈壓力,下半年同比增速將提高。制約2007年投資過快增長的主要因素是: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國家將繼續嚴把土地、信貸閘門和嚴格執行技術、環保、安全等市場準入標準,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受其影響,電力、鋼鐵、有色金屬、煤炭、石油等高耗能行業投資增速將減緩;市場對固定資產投資的調節作用逐步增強,產能過剩和潛在產能過剩行業的投資增速也將繼續回落。

  促使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的動力包括:地方的投資沖動依然較強;企業盈利水平提高,資金來源寬松,投資積極性較高;按照中央優化投資結構的要求,在優化投資的區域結構、行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過程中,國家會加快重大水利、能源基地、鐵路干線、國道主干線等重要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農業農村、社會事業、自主創新、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中西部地區,新農村建設、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和濱海新區開發的投資會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消費增長將繼續保持較快勢頭,全年增速不低于15%。經濟的強勁增長和居民收入的較快增長,為消費進一步增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擴大內需、推動消費的各項措施效果逐步顯現,消費增長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持續推動力。居民收入增長水平再創新高,為消費增長奠定了基礎。分析表明,居民收入增速與滯后一期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速之間的相關性顯著,2007年一季度城鎮和農村居民的加權收入增長18.5%,據此估計,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繼續呈現高增長趨勢,同比累計增速可能達到20%;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力度,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初次分配中勞動報酬的比例;同時,大力發展消費信貸,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和對社會保障、社會公益事業的支持力度,這都將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改善居民消費預期,促進消費增長;證券市場的財富效應在一定程度上將推動消費增長。

  出口增速將略有下降,進口增速將略有提高,貿易順差增速將回落。

  出口增速將略有下降。未來我國出口增長的有利因素:2007年下半年世界經濟仍將處于較穩定的增長期,雖然美國經濟略微放緩,但一定程度上可由我國其他主要貿易伙伴,如歐盟、日本和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進口需求的增加而得到適當的抵補;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出口產品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加之2007年對高新技術產品和部分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上調政策的實施,出口競爭力將增強,出口結構也將得到進一步改善;集體和私營企業貿易自主權的增加會促使企業積極開拓更廣泛的海外市場,集體和私營企業的出口將進一步增加。

  未來我國出口增長面臨的制約因素: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來自競爭對手更為嚴峻的價格競爭;人民幣加速升值的效應。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隨著美聯儲降息預期的消散、美國經濟的逐步恢復,美元也開始持續走強,帶動人民幣對其他主要貨幣升值,對我國出口的抑制作用會逐步顯現。外貿調控措施對出口的抑制效應。為了抑制出口過快增長,我國實施諸多調控措施,逐步取消有關產品的出口退稅,對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加征出口關稅。

  進口增速將略有提高。2007年下半年,我國進口增速將進一步提高,主要因為: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快速穩定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出現回升,投資規模依然較大,對國外能源、原材料和制成品的需求將保持旺盛;外貿調控措施對進口的促進效應。6月1日起我國降低了資源品、關鍵零部件和涉及百姓生活日用品的進口關稅;人民幣逐步升值對進口的促進作用也會逐步顯現。1-5月份,我國進口同比增長19.1%,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9個百分點。預計在上述因素的綜合影響下,下半年進口增速將略有提高。

  貿易順差增速逐步趨緩。由于國際產業轉移,尤其是制造業從其他地區向我國轉移,加工貿易仍然是我國貿易的主體,而且國內產能增長較快、消費需求相對不足,我國貿易順差在一定時期內還會持續存在。

  (三)預計GDP增長率2007年上半年為11.0%,全年為10.8%

  在假設2007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為4.8%、我國財政支出增長率為12%、利率保持目前水平的前提下,我們對未來我國經濟增長和CPI的變動趨勢進行了預測。總體上看,未來我國GDP增長率將呈現高位回調的趨勢,但回調的幅度不會很大。模型對2007年二至四季度GDP增長率的預測值分別為10.9%、10.7%和10.6%,2007年上半年和全年GDP增長率分別為11.0%和10.8%。

  未來價格變動趨勢預測

  (一)影響未來價格變動的因素

  1.影響未來價格水平向上的因素

  國際原油和有色金屬價格有小幅上漲的可能。國際原油價格仍將保持強勢。目前,美國已經進入夏季駕駛高峰,對原油的需求量達到一年之中的較高水平,而6-11月也是美國颶風頻發的季節;同時,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原油需求保持較強的剛性,并呈穩步增加的態勢。地緣政治、突發事件和投機資金的炒作等因素的影響也會導致原油價格整體保持強勢。未來國際有色金屬價格將繼續在高位運行,并有小幅上漲的可能。目前,世界經濟增長較快,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有色金屬需求依然旺盛,而有色金屬供給能力有限;隨著生態環境保護標準日趨嚴格,有色金屬生產費用不斷上升。因此預計未來有色金屬價格將繼續在高位運行。國際原油和有色金屬價格上漲仍然會帶來CPI、PPI上漲的壓力。

  豬肉和糧食價格上漲空間有限,不會對CPI產生較大的新上漲壓力。豬肉價格三季度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仍將高位運行:目前生豬存欄量不足,仔豬供給增長較慢,養豬戶和企業養豬積極性恢復有一定過程,加之生豬出欄周期需要四個月,出欄量回升需要時間;近期南方部分地區再次發生豬高熱病,不利影響仍在繼續;玉米(1575,14,0.90%)等飼料價格居高不下,仔豬防疫成本等相關成本增加。

  但是,豬肉價格上漲的空間有限,9、10月份后將趨穩:豬肉價格上漲導致居民消費意愿減弱,夏季肉類消費進入淡季,整體需求趨于下降;對豬肉消費有一定替代作用的牛羊肉、水產品等的供給和價格波動相對較小,一定程度上會制約豬肉價格上漲空間;近期生豬收購價格不斷升高,豬糧比價已經連續9個月高于1:5.5的盈虧平衡點,規模養殖戶補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新一輪補欄生豬的上市將平抑豬肉價格;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扶持生豬生產,防范生豬疫情的措施,將穩定豬肉供給。

  糧食價格存在小幅上漲壓力,但上漲空間不大:夏糧豐收,小麥(1812,6,0.33%)供求總量趨于平衡,國家最低收購價托市收購將進一步穩定小麥價格;農業部資料顯示,稻米市場糧源減少,稻米需求回暖,水稻種植成本上升等因素將推動稻米價格穩步上升;雖然國家已經緊急叫停糧食生產乙醇燃料項目,但已形成的產能仍然會促使工業用糧保持較快增長,肉禽蛋價格上漲也將拉動飼料用糧加快增長,玉米價格仍然存在上漲壓力;美國農業部報告顯示,2007年美國大豆(3220,8,0.25%)種植面積較去年下降838.2萬英畝,預計美國新豆結轉庫存3.2億蒲式耳,低于市場預測的3.37億蒲式耳平均值,加上國內飼料需求趨旺的勢頭,大豆供應將趨緊,全年大豆將持續上漲;預計國際糧食庫存量在2007年年中降至總使用量的15.8%,低于1990年以來平均水平11.2個百分點,乙醇生產對玉米的需求急劇增長,供需關系進一步趨緊,國際糧價存在新一輪上漲的可能。

  節能減排對未來價格帶來上漲壓力。5月23日,國務院印發了《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確定了節能減排的目標要求:到2010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噸標準煤下降到1噸標準煤以下,降低20%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0%以上。該方案要求嚴格控制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過快增長。節能減排將增加企業的環保生產和技術改造的成本投入,淘汰落后產能將減少相應產品的供給,這都會對未來價格帶來一定的上升壓力。

  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將推動價格水平上升。國務院印發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要求積極穩妥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按照補償治理成本的原則,提高排污收費標準,健全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的推進,將提高煤、石油、電、水等資源性產品價格,帶來PPI和CPI上漲的壓力。

  勞動力成本增加將推動價格水平上升。中國社科院6月14日發布的《2007年人口與勞動綠皮書》指出,四分之三的村已無青壯勞動力可轉移,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速度逐年下降,勞動力短缺正在由沿海地區向全國蔓延,預期在“十一五”期間勞動力供給長期大于需求的格局將有所改變。與此同時,農民工人均月工資持續增長,增速逐年加快。2003至2006年,到本村以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農民工,人均月工資由781元增加到953元,增長22%。此外,農民工社會保障和就業培訓費用也在逐步增加。勞動力成本的不斷增加將成為未來價格水平上行的重要推動因素。

  2.影響未來價格水平向下的因素

  進出口關稅和出口退稅政策調整會對未來價格帶來一定的下行壓力。自2007年6月1日起,我國提高了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關稅,同時對一部分輕工業產品(多數為消費品)實施較低進口暫定稅率。6月19日,我國又調整了出口退稅政策,從7月1日起,取消和降低了部分產品的出口退稅。這些都將使得相應產品的出口增長放緩,進口增長加快,國內生產資料和消費品供給相應增加,競爭程度加劇,給下半年生產資料價格和消費品價格帶來一定下行的壓力。

  部分生產資料與消費品的產能過剩會帶來價格下降的壓力。2005年至今,我國制造業投資基本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長,新增產能不斷形成和釋放,而需求相對不足,部分生產資料產能過剩將逐步顯現,消費品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內也難以改變,這都將給PPI和CPI帶來下行的壓力。

  (二)預計CPI2007年上半年為3.0%,全年為3.2%左右

  綜合上述因素,在國際原油和有色金屬價格不出現較大波動的情況下,下半年PPI總體上保持平穩,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PPI同比漲幅會小幅回落;在糧價不出現較大波動的情況下,下半年CPI上漲壓力會趨緩,受翹尾因素影響,CPI同比漲幅會基本維持在3%以上的水平,但12月份會回落至2.5%以下。

  模型對2007年二至四季度CPI同比增長率的預測值分別為3.3%、3.5%和3.2%,2007年上半年和全年CPI增長率為3.0%和3.2%。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