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晨報消息,早在去年5月10日,商務部開始將《不正當低價出口行為調查和處罰規定(暫行)》(修訂草案)公布在其網站上并公開征求意見。并傳出消息,《規定》最快有望在去年10月份出臺,然而該規定至今仍未實施。
事實上,有關部門早已意識到規范汽車出口秩序的緊迫性,但汽車出口低價競爭問題卻難以控制。一位從事汽車出口貿易的廠家代表告訴記者,為了搶訂單,國內廠家互相壓價的現象已經司空見慣,但對于以40%的速度增長的中國汽車出口業而言,靠價格打壓維持的出口生意給企業的盈利和品牌形象都帶來了長久的傷害。
來自官方的解釋是,對于“不正當低價出口行為”的標準界定牽一發而動全身,去年正值中國加入WTO五周年,自然更加敏感,一旦國內標準明確而且首批受罰車企名單出爐,美國、歐洲等都將會拿中國低價傾銷汽車來說事。因此,這個難以權衡的矛盾使得《規定》的出臺日期更加撲朔迷離。
上一篇:中國三萬家企業進出口成本增加
下一篇:寧波局嚴把出口電器產品質量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