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非洲成為中國石油進口多元化重要渠道

2007-6-5 9:4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07年1月25日,國家統計局宣布的初步核算顯示:200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209407億元,增長率為10.7%,增速比上年加快0.3個百分點,國民經濟總體增長速度較快。這是繼2003年后,我國經濟增長率連續4年保持在10%以上且逐年加快。其中,2003年為1..0%,2004年為10.1%,2005年為10.4%。據此,按全年平均匯率計算,2006年中國GDP為26847億美元,繼2005年之后,仍僅次于德國,居全球第四位。

與此同時,我國石油消費量、進口量大幅增加,石油對外依存度也進一步提高。

  據中國海關統計,2006年我國原油進口量為14518萬噸,出口量為634萬噸,凈進口量為13884萬噸。與2005年相比,原油進口量增加1836萬噸,增速由上年的3.3%大幅提高至14.5%,高出11.2個百分點;出口量減少173萬噸,增速由上年的47.0%轉為下降21.4%;凈進口量猛增2009萬噸,增速由上年的1.2%快速提高為16.9%。

  不僅如此,2006年我國油品進口量為3638萬噸,出口量為1235萬噸,凈進口量為2403萬噸。與2005年相比,油品進口量增加495萬噸,增速由上年下降17%轉為增長15.7%;出口量減少166萬噸,增速由上年增長22.4%轉為下降11.8%;凈進口量增加662萬噸,增速由上年下降34.1%轉為增長37.9%。

  據此,2006年我國原油和油品凈進口量為16287萬噸,比2005增加3210萬噸,增速由上年下降5.3%轉為增長19.6%。我國的石油進口量仍居美國、日本之后,繼續成為世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

  據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快報資料:2006年中國原油產量為18368萬噸,同比增長1.7%,比上年增幅降低了2個百分點。同年,我國原油表觀消費量(包括原油產量及原油凈進口量)為32252萬噸,比2005年增加2227萬噸,增速由上年的2.7%提高至7.4%;原油對外依存度為43.0%,比上年提高了2.6個百分點。

  從石油消費來看,2006年我國石油表觀消費量(包括原油表觀消費量及油品凈進口量)為34655萬噸,比2005年增加2888萬噸,增速由上年下降0.3%轉為增長9.3%。當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為47.0%,比上年提高4.1個百分點,與歷史高峰值2004年的44.2%相比,超出2.8個百分點,再創新高。同樣,中國自2003年以來,繼續成為居美國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然而,與2005年形成巨大反差的是,2006年我國石油進口量以及消費量,又出現猛增現象,當年原油進口量、凈進口量以及油品進口量、凈進口量的增長率,雖低于2003~2004年的水平,但都高于“十五”期間的平均水平,也超過當年國內GDP增長速度,明顯高于石油消費量,更遠高于國內原油生產速度。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定程度上是受經濟發展較快所致,但主要是與當年國內外石油市場的新形勢,關系密切。

  2006年是國際原油市場大幅波動的一年,油價在起伏波動中,持續攀升大幅上漲,在年中七、八月份再創歷史新高后,逐步回落。在經濟一體化和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的趨勢下,國際油品市場的變化,深刻地影響著中國市場走勢。為保證國內市場消費增長需要,緩解資源緊缺矛盾,中國加大了石油進口,并出臺相應政策控制出口。同時,還于3月26日、5月24日先后兩次實施成品油漲價,使原油及成品油進口量明顯增加,出口大幅下降。

  又據統計,2006年中國原油加工量達30650萬噸,比2005年增加1934萬噸,增長6.3%,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據此,同年我國原油庫存量為1602萬噸,比上年凈增410萬噸,增加34.4%,可能是我國自2006年10月開始,實施國家石油戰略儲備所致。

  正是在石油進口大幅增長、消費穩步提高、儲備增加等因素作用下,2006年中國原油資源、石油對外依存度,均進一步提高。由此說明,中國要繼續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達到節能、降耗、減排,實現經濟又好又快增長的目標,依然任重道遠。同時,在國內石油資源增產放緩的情況下,為保障能源安全和經濟安全,我國加快利用國外石油資源的趨勢,也日益明顯。

  從原油進口國來看,2006年我國主要從沙特、安哥拉、俄羅斯、伊朗和阿曼五國進口原油,自每個國家進口的原油量,均超過1000萬噸,合計9324萬噸,比上年增加20.3%,占當年原油進口總量的64.2%,比上年增加3.1個百分點。其中,沙特2387萬噸,增長7.6%;安哥拉2345萬噸,增長34.3%;伊朗1677萬噸,增長17.5%;俄羅斯1597萬噸,增長24.9%;阿曼1318萬噸,增長21.7%。因此,我國原油進口國仍相對集中。

  從原油進口地區分析,2006年我國原油進口主要來自中東地區,其進口量達6073萬噸,比上年增長1.5%;占全國原油進口總量的41.8%,比上年下降5.3個百分點。其次是非洲地區,其原油進口量為4351萬噸,比上年增長13.5%;占全國原油進口總量的30.0%,與上年基本持平。來自前蘇聯地區的原油進口,依然增長最快,其進口量為1865萬噸,比上年增長32.6%;占全國原油進口量的12.8%,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由此可見,中國正在加快原油進口多元化步伐。

  近年來,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國內大型石油公司,陸續在哈薩克斯坦、委內瑞拉、蘇丹、伊拉克、伊朗、秘魯和阿塞拜疆等國家大力投資,加快與當地油氣公司合資開采、生產石油,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石油多元化安全戰略指導下進行。由于非洲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加之中非獨特的地緣政治關系,中國已將非洲納入海外石油戰略新重點。

  目前,非洲不僅成為中國第二大原油來源地區,而且中國從非洲進口的原油總量,呈現迅速增長態勢。2002年中國從非洲進口原油1580萬噸,比2001年增長16.6%;2003年進口原油2218萬噸,同比增長40.4%,占當年進口總量的24.5%;2004年進口原油3530萬噸,同比增長幅度高達59.2%,占當年進口總量的比率,首次達到30%。盡管2005~2006年中國由非洲進口的原油量,占當年進口總量的比率,仍維持在30%左右,但2005年進口原油3834萬噸,比上年增長8.6%;2006年增長速度為13.5%,仍較為可觀。

  2006年,中國從非洲地區進口的原油總量中,大部分來自安哥拉、剛果、赤道幾內亞、蘇丹、利比亞等國。其中,蘇丹已將60%的石油出口中國;我國石油公司在赤道幾內亞的石油生產中,占有最多份額;尼日利亞和加蓬等國出口至中國的石油比例,都在直線上升,尤其非洲第四大石油生產國安哥拉,其所產石油約三分之一輸往中國,比向美國和法國提供的石油要多,已成為中國第二大原油進口國,而且與第一大原油進口國沙特的進口總量,非常接近。

  毋庸置疑,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國石油需求量逐年穩步遞增,在國內石油資源增產放緩的情況下,未來我國的石油進口量,將繼續增加。為保障能源安全和經濟安全,我國已加快利用國外石油資源步伐,而無論是從石油進口量還是從發展趨勢來看,非洲已成為中國進口石油多元化的重要渠道。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