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鋼鐵產量的不斷提高及市場波動性的加大,國內稍具規模的鋼鐵企業紛紛開始向下游延伸產業鏈,以爭奪更大利潤,此前這部分利潤一直被外資占據著。
隨著中國鋼鐵產量的不斷提高及市場波動性的加大,國內稍具規模的鋼鐵企業紛紛開始向下游延伸產業鏈,以爭奪更大利潤,此前這部分利潤一直被外資占據著。首鋼、邯鋼等在日前易貿咨詢承辦的“中國鋼鐵物流高峰論壇”上向筆者透露,正計劃投入巨資在各地建立多家鋼材配送加工中心,后者作為國內鋼材銷售環節此前主要控制在分散的流通商手里。
誰控制了流通,誰就控制了經濟。全球鋼材流通主要有三大模式:一是日韓模式,絕大部分通過綜合或專業商社,鋼廠直供自銷的只占3%~5%;二是歐美模式,絕大部分鋼廠自銷或實施加工配送,只有20%交給銷售商;三是中國模式,介于二者之間,但更加偏向于日韓模式。根據國家發改委對76家重點鋼鐵企業的統計,通過流通環節銷售的鋼材占63.8%。
國內流通商小而分散,多是民營企業,往往一個流通商擁有多個供應商和多個客戶,幾個流通商又擁有同一個供應商和同一個客戶。這樣的結果是,鋼材價格的話語權逐漸掌握在中間流通商手中,上游鋼廠也很難了解下游客戶的真正需求,只能不斷批量生產“大路貨”。很多時候,一些不規范的鋼材貿易商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還會人為壓低鋼材價格,造成鋼廠和用戶的損失。
正是由于大量分散的流通商的存在,中國的鋼鐵工業與國外的差別除了質量,還有鋼鐵售后服務模式。目前,國內鋼廠并沒有形成完整的供應鏈體系,比如產品生產出來后的后期剪切加工、配送等物流增值環節相當一部分是被跨國公司掌握著。比如日本的綜合商社三井物產,在2002年就與寶鋼合資建立了上海寶井鋼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按其戰略規劃在成立后三年時間里,在全國鋼材消費地建立加工中心體系,構筑一個能向國內外用戶提供迅速的鋼材配送和高質量服務的物流體系,并達到年加工300萬噸的目標。此后,重慶寶井、廣州寶井、福州寶井、杭州寶井、無錫寶井、青島寶井紛紛成立,基本控制了中國汽車板材、家用電器用板材等高檔鋼材加工市場。
事實上,鋼材后期加工的利潤率比鋼材銷售利潤率更高,因為不同客戶尤其是造船、汽車等高端用戶擁有更多個性化需求。如歐洲安賽樂,其加工配送中心的利潤就占據集團總利潤的20%以上。
鋼廠進行直供并自建加工配送中心將是未來趨勢。國內鋼鐵巨頭寶鋼集團不僅在各地密布了多家加工配送中心,還更進一步地進入了汽車板激光拼焊、汽車零部件等更下游領域。
不過,自建加工配送中心也要承擔當地需求不足的風險,因此在初期,鋼廠可與國內大的鋼材流通商合作建立。最近,邯鄲鋼鐵公司就與國內最大的鋼材流通企業五礦合資在蘇州成立了一家加工配送公司,邯鋼方面透露,今后將傾向于自建加工配送中心。
作者:陳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