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報紙上看到在天津機場可以運營‘國際中轉’業務,請幫我們解釋一下好嗎?”6月13日早晨,在天津機場海關物流監控科,澳洲航空公司的總代理向關員咨詢。他們認為,暢通的“國際中轉”運營渠道與天津機場自由上下國際貨物的“第五航權”珠聯璧合,潛藏著巨大的商機。
從2004年天津機場開通首條歐洲航線以來,天津機場海關把采取靈活方便的物流監管模式作為支持天津空港物流長遠發展的關鍵。目前,天津機場的國際航線已經從8條增加到19條。今年前五個月,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國際貨運吞吐量大幅增長,海關共監管進出口貨物4.4萬噸,同比增長16.1%, 空港物流發展勢頭呈現良好態勢。
“卡車航班”,將空中航線向地面延伸
“卡車航班”是民航界對運輸航空物品貨車的稱呼,是為彌補飛機不能到達某個地點的運輸缺陷而開辟的航空貨運服務項目。2004年荷蘭馬丁航空公司有意落戶天津機場,向海關提出航線能否通過“卡車航班”向環渤海地區腹地延伸的問題。為此,天津機場海關專門聯系北京、太原、哈爾濱等9個空港海關召開聯席會議,開通了天津與上述地區間的地面卡車航班轉關業務。如今,“卡車航班”正以其運載量大、運作成本低,方式靈活等優勢蓬勃發展。
“空空轉關”,為轉關貨物插上“翅膀”
針對在1000公里以上的“卡車航班”在運輸時間、運輸成本和運輸安全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天津機場海關開展了“空空轉關”,海關監管空運貨物可以利用國內線飛機進行轉關運輸,為轉關貨物插上了“翅膀”。目前,國航、深航等七家航空公司的國內航班可以在天津與上海、昆明等十個國內重要城市雙向運輸。
談及“空空轉關”,荷蘭馬丁航空公司天津航站站長張耀明先生激動地說:“這項業務簡化了手續,提高了效率,還降低了運營成本,可謂一舉多得。例如從天津轉運到哈爾濱,運輸速度提高10倍,運輸成本僅為原來的10%,而且更加安全。”
“陸空聯運”,為天津企業“量體裁衣”
天津企業的很多貨物都經香港轉運,然而兩地之間的空運能力有限。為此,天津機場海關又為企業量身定造了一種新的物流模式――“陸空聯運”。天津葉水福物流有限公司物流部張玉順經理告訴記者:以前貨物經香港到北京再運往天津,成本較高。現在,貨物可以從香港經陸路運輸進境,在深圳辦理轉關手續后,搭乘國內航班“空空轉關”到天津。公司節省35%的物流成本,縮短貨物中轉時間8個小時以上。
“國際中轉”,促天津機場做大做強
現在,國際貨物在天津機場陸、空立體轉關格局已經成形,但天津機場海關仍在不斷探索新型監管模式,促進空港物流發展。今年3月27日,首票國際中轉貨物順利通關。貨物由韓亞航空公司運輸進境、在天津機場中轉、再由荷蘭馬丁航空公司運往肯尼亞。這種業務與天津機場海關現有的物流監管模式相互配合,利用國內各地區間國際運價的差異和國內航空貨運運價低廉的優勢,大大增加天津機場的國際航班、航線的覆蓋面和國際貨物的吞吐量,支持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向國際運輸樞紐港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李世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