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在對俄經貿合作中"主力軍"作用顯現
2007-6-20 12:2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6月20日,過去曾僅限于在邊境地區“練攤”的民營企業,如今在對俄貿易中的地位已今非昔比。參加第十八屆中國哈爾濱國際經貿洽談會的專家認為,在中俄貿易投資合作不斷加強的背景下,民營企業的“主力軍”作用將會進一步顯現。
今年9月,一個由中國民營企業獨資建設的大型商貿中心——亞洲商貿城將在俄遠東城市哈巴羅夫斯克市中心開業。此項目的一期工程投資額達到了2000萬美元。
項目投資方——哈爾濱牡丹江東方工貿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增民對這一項目的前途充滿信心。他說,目前商貿中心的1000多個商鋪早被租賃一空。為了減少批發商的經營風險,公司將為其提供法律和結算方面的服務。
在哈洽會上,民營企業的表現引人注目。在“俄羅斯商務日”期間,兩國共簽訂20項合作項目,總金額超過15億美元,項目范圍包括礦產資源、房地產開發、木材深加工、食品工業、交通運輸等。
國內知名的制鞋業企業——浙江康奈集團與黑龍江一企業已簽訂合作協議,斥資20億在俄羅斯烏蘇里斯克市開發建設工業園。
除了紡織品、建材、食品等主要對俄出口產品外,汽車和其他高新技術產品在對俄羅斯貿易中的比重開始顯著增大。目前,俄羅斯已經成為中國最大整車進口國家。奇瑞等國內民營汽車生產企業也在俄建立了生產基地。
俄羅斯駐華商務代表齊普拉科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俄羅斯從中國進口的機電產品增長迅速是幾年俄中貿易的一大特點,這已經成為雙邊貿易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所所長宋魁認為,民營企業在多年對俄經貿合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且經營方式靈活,因此更能夠適應仍處于“轉型期”中的俄羅斯市場。
中國駐俄羅斯前大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研究所所長李鳳林指出,兩國進出口商品結構較為單一,但這種現狀大致符合了兩國經濟的實際水平。雙方需要改變思維方式,實現優勢互補,互利雙贏。
宋魁表示,民營企業經營活動正在趨于規范和成熟,而正在積極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俄羅斯正在努力完善其市場和相關法律法規,規范貿易秩序。這些都是促進中俄經貿合作升級的積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