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2007年一季度,廣東出口陶瓷6.1億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長9.5%,與2006年出口增速的22.6%相比下降了13.1個百分點。出口主要特點為:
1. 一般貿易出口占90%以上。2007年一季度,廣東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陶瓷產品5.7億美元,增長9.5%,占同期廣東陶瓷產品出口總額的93.3%。2. 瓷餐具、陶瓷磚等是主要的出口品種。其中,出口瓷餐具1.7億美元,下降9.3%,占廣東同期陶瓷產品出口總額的28%;其他未上釉的陶瓷磚、瓦、塊及類似品1.5億美元,增長31.9%,占25.2%;其他上釉的陶瓷磚、瓦、塊及類似品1.2億美元,增長53.9%,占20.2%。上述三者出口合計占同期廣東陶瓷產品出口總額的73.4%。
3. 私營企業出口占據半壁江山。2007年一季度,廣東私營陶瓷企業出口3.3億美元,增長20.6%,占同期廣東陶瓷產品出口總額的54%;外商投資的陶瓷企業出口1.7億美元,增長6.1%,占28%。
4. 主要出口國(地區)為歐盟、美國、東盟和香港(地區)。出口額分別為1.1億美元、0.8億美元、0.7億美元和0.6億美元,合計占同期廣東陶瓷產品出口總額的52.1%。
廣東陶瓷制品出口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明顯的集群化生產特征,具有較強的出口優勢。但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競爭的日趨激烈,其發展面臨著一些不利因素:
1. 國際反傾銷打擊不斷。近幾年,進口國對我國陶瓷產品發起的多起反傾銷訴訟使廣東陶瓷出口接二連三遭受阻擊。繼印度對我國拋光磚征收反傾銷稅、韓國對我國陶瓷磚反傾銷案終裁和開征反傾銷稅后,巴基斯坦又對我國建筑陶瓷進行反傾銷調查。同時,歐盟、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亞、馬來西亞、伊朗等國家(地區)實行的產品強制性認證、放射性檢測和裝運前檢驗等技術性壁壘也日益苛刻。
2. 行業準入門檻過低,行業競爭過熱。廣東陶瓷行業重復建設嚴重,生產規模普遍偏小,整體技術水平偏低,核心競爭力不強。企業沒有掌握銷售渠道與核心技術,市場應變能力差,抗御市場風險和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不足,不少陶瓷生產企業科技、管理、新產品開發、國際貿易和市場運作等方面的人才不足。
3. 出口欠缺品牌效應。由于缺乏知名品牌,特別是缺乏國際知名品牌,大部分產品只能靠低廉的價格進入國外中低檔市場,即使優質產品也只能依靠國外品牌才能進入國際高檔市場。同時,由于價格上受制于人,因此難以獲得高額利潤。
上一篇:寧波紡企面臨生死抉擇
下一篇:山西省紡織機械出口勢頭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