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332調查”劍指非設限紡織企業
2007-6-14 18:4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7年5月29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交了一份申請,要求就美中貿易狀況啟動“332調查”程序。
美議員持續對中國施壓
據悉,此份申請是由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瑞格爾提出的,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就美中貿易不平衡狀況進行調查,以確定中國政府是否對投資、就業和出口行為進行干預和補貼。
瑞格爾在此前剛剛結束的中美第二次戰略對話期間,曾以書面形式向中國代表團遞交了一封信件,認為中國方面“持續深入地干涉貨幣市場”導致人民幣價值的低估,以此作為津貼來支持出口。他還對外界表示,其所在的美國國會眾議院籌款委員會將盡快草擬一份新的制裁中國議案,以高關稅施壓人民幣升值。
據了解,在中美第二次戰略對話期間,部分美國議員對此次會談表達了不滿,對中美經貿問題提出了數份議案,此次瑞格爾提出的“332調查”申請就是其中之一。
這也表明,中美貿易摩擦正向多樣化方向發展。
5月30日,在中國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王新培在回答道瓊斯通訊社記者提問時表示,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第二次會議就很多問題達成了共識,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對于美方提出的一些要求,中方認為隨著貿易的擴大,摩擦是難免的。雙方應該通過對話的平臺、交流的平臺積極地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任何把貿易問題政治化的舉動都不利于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
“332調查”可能成為反傾銷先兆
相對于國人已經熟悉的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救濟措施,“332調查”對公眾來說還比較陌生。
所謂“332調查”,又稱“常規性事實調查”條款,是指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2條。該條規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可應美國總統、眾議院、參議院財政委員會或美國貿易代表等的要求,或自行對包括美國與他國產業競爭態勢在內的任何涉及關稅和貿易的事件,進行“常規性事實調查”并出具報告。該條還規定,除非經特別要求,“332調查”的最終報告并不包含任何政策性建議,亦不得為任何由總統實施的貿易行為提供法律依據。
但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公平貿易部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盡管“332調查”的最終報告并不包含任何政策性建議,也不得為任何由總統實施的貿易行為提供法律依據,但“332調查”經常成為美國啟動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措施的先兆。
“332調查”正呈增加趨勢
歷史上,美國對我國企業提起“332調查”的案例并不多見,但一旦提起調查,就極具殺傷力。
2000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受眾議院委托出具了美中兩國焦炭產業情況調查報告。2001年9月,美國商務部即據此調查報告裁定我國焦炭構成傾銷,最終導致該產品幾乎完全退出美國市場。
而近一兩年,由于中美貿易摩擦呈多樣化趨勢,美方對我企業的“332調查”也呈增加趨勢。
2006年6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宣布,就我國出口到美國的嬰兒襪展開“332調查”,要求“在現有海關稅率表下,為嬰兒襪設立更為適當的條目”。根據2005年簽署的中美紡織品協議,包括襪子在內的紡織品在2008年前受配額的限制,但圍繞2歲以下嬰兒襪的定義和配額數量,兩國一直有分歧。在兩國尚未就分歧達成協議前,美方就先期采取了行動。
2006年12月12日,美國眾議院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中國、希臘、西班牙和泰國的桃罐頭、梨罐頭和罐裝水果混合物產業進行“332調查”。
2007年3月,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向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提交針對硬木和膠合板產業“332調查”的申請,要求對2002年至2006年美國硬木地板和膠合板產業的競爭力狀況進行“常規性事實調查”,并出具調查報告。
有關企業須防患于未然
近一兩年來,由于中美在貿易順差、人民幣匯率等問題上有著較大分歧,因此,美方對我企業進行“332調查”的增多也就不足為怪了。
美方頻頻提出“332調查”,意欲何為?中國紡織流通網長期關注美國紡織品統計數據的分析師戴伶認為,在紡織品領域,美國紡織業的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競爭力很低,但是在高端市場還有優勢。中國紡織品以中低附加值的產品為主,對美國紡織服裝產業沒有形成直接的競爭。而且,即使對中國紡織品實施限制,也無助于解決美國對華貿易赤字巨大的問題。另外,美國對華實施出口管制、資源保護等政策也是加劇中美貿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戴伶表示,對于中國紡織業而言,美方之舉將對中國本已日趨艱難的紡織品外貿形勢產生更為不利的影響。盡管美方已與中國簽定了紡織品協議,但對于美方向中國非設限紡織品實施“332調查”的做法,業界還是應該給予高度警惕與嚴重關注。
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公平貿易部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我國涉案企業應高度重視“332調查”,一方面,要加強與美進口商的溝通,隨時掌握事態發展的信息;另一方面,要注意規范出口經營秩序,并對相關出口單據進行整理,以便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