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起,我國對80多種中低檔鋼鐵產品進一步加征5%到10%的出口關稅。在“鋼鐵新政”的影響下,我省大多鋼企普遍處于謹慎觀望狀態,新簽合同積極性不高。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9日表示,今年下半年中國鋼鐵產品出口的發展態勢存在兩種可能性,一種是鋼鐵產品出口大幅下降,另一種可能是國內鋼鐵生產企業實現新的供需基本平衡。
對于鋼企而言,稅率調整直接壓縮的是企業利潤,在國際市場上是進是退,究竟該如何應對?
昨日,武鋼國貿公司相關人士認為,任何宏觀政策包括此次調整關稅,都會帶來一定影響,但對武鋼這樣的大型鋼鐵企業來說,震蕩并不大。該人士預測,下半年鋼鐵出口市場還是會趨于平穩。
然而,竹葉山鋼材市場某小型鋼廠老板并不愿多談近期的出口情況,只是表示“會盡快調整結構,開發新市場。”記者了解到,承受著短期出口成本增加“陣痛”的小型鋼企,多半還是選擇“調整”,“要把鋼鐵產品的加工增值體現出來。”
商務部部長助理傅自應在漢表示,長期以來,我國大部分出口企業主要依靠粗放型投入的各類資源、不完整的出口成本及構成要素不清晰的產品來形成價格競爭力,“以低價占領市場”,他表示,鋼材出口政策調整對主要以出口低端鋼鐵產品為主的企業影響較大,“這會強迫不規范的出口企業改善產品結構。”
上一篇:江蘇鋼材出口出現搶運“風潮”
下一篇:國內油脂行業過度依賴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