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佳能大連辦公設備有限公司將一面印有“綠色通關先鋒、和諧海關楷模”的錦旗送到大連開發區海關,感謝該關十幾年來對企業的幫助和支持。
用佳能大連董事長菅井禮的話說:“公司不斷壯大、不斷發展,一定要感謝大連開發區海關經年累月無聲的幫助。”佳能大連辦公設備有限公司于1989年9月在大連開發區成立,歷經17年發展,公司8次追加投資,已經發展成擁有員工7000多人,產值46億人民幣,帶動協作廠家43家的集團內部龍頭企業。
筆者了解到,每周一佳能公司都有從日本來的海豐船抵港貨物,下午1:30報關,2:40結束電子申報并打印紙質報關單,但報關單送到大連開發區海關并做放行處理后,往往已經趕不上下午3:00向大窯灣海關轉單的時間,這一耽誤就可能是一天的時間。根據佳能公司零庫存的生產情況,大連開發區海關和大窯灣海關協商,允許佳能公司隨時報關,隨時轉單,解決了企業通關的大難題。
由于佳能大連生產原料多通過海運進口,受天氣影響較大,經常出現延誤船期的情況。今年3月24日(周六)晚,裝載佳能公司生產急需物資的VIKANG MERLIN/E013輪,由于中途受到臺風影響,在遲到了整整5天后終于抵達大連。時間對企業而言不僅是金錢,更重要的是形象和聲譽。5天時間已經讓佳能大連損失巨大,公司生產再經不起耽擱。“那幾天,我們焦急的心情絕不亞于佳能公司的員工。”大連開發區海關王蔚副關長說。一直以來,該關非常重視由于天氣、海況等自然因素引起的船舶拖班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得知24日晚輪船將到大連后,開發區海關主動幫助企業提前聯系大窯灣海關,加班加點為佳能公司辦理了貨物通關手續。第二天,公司順利提貨,恢復生產。
為企業著想,急企業所急,是大連開發區海關一貫的工作作風。17年里,大連開發區海關對佳能大連的幫助和指導從沒間斷過。難怪佳能集團在比較了亞洲佳能設廠地通關環境后,對開發區海關的評價是:“門好進,笑臉多,效率高,服務最好。與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步調一致,真正做到了發展經濟、富國強民的根本點上。”
開發區海關徐光關長認為,“著眼于經濟大局,服務企業、促進企業發展壯大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