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勿”再滯留 國內企業“亮招”應對跨國巨頭
2007-6-11 10:3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輛滿載貨物的中型卡車在暴雨中飛馳,雖然機場因暴雨關閉,但接貨人仍悠閑等待貨物抵達。不久,接貨人的手機收到一條短信:貨已安全到達。”這不是槍戰大片的場面,
而是近期某國外物流巨頭在我國市場投放的一則廣告。在國際物流巨頭通過布點、建廠、并購等方式悄然搶灘國內市場之后,終于打出了“廣告牌”。
物流業:潛力大機會多
中國幅員廣大,自古不乏兵家必爭之地。如今,我國的物流市場也成為國際物流公司“涉獵”的目標。記者翻閱大量資料發現,物流業在近10年內增長速度都保持在20%以上,明顯高于我國GDP的增速,成為我國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據了解,2006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達59.6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4%。
今年我國物流業的發展仍會“坐上”高速列車。據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物流業發展回顧與2007年展望》報告中預測,2007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將達到73.9萬億元,同比增長23.8%。報告同時預測,2007年我國現代物流保持快速發展的同時將出現以下趨勢:一是大宗商品專業物流繼續成為發展重點;二是注重和諧社會建立,物流系統保障人民生產生活安全;三是適應區域發展戰略,區域物流格局進一步發生改變;四是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進行,物流園區發展面臨優化調整;五是規范物流市場發展,推進物流信用體系建設;六是物流基礎工作建設繼續深化,標準化工作進一步加強;七是人才培養進入多元化階段。
但物流業的潛力大并不等于發展好。“我國物流業水平還是偏低。例如。目前,我國物流業管理費用占GDP的比重為2.4%,而美、日等發達國家都在0.4%左右,存在很大差距。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丁俊發表示。面對如此大的市場,國外物流巨頭已經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悅,聯邦快遞中國區國內快遞業務副總裁陳信孝表示,“中國市場太好了,我們已經沒法再等了。”
跨國巨頭:來勢猛步伐快
其實,國外物流巨頭很早就在我國進行了“基礎建設”。據記者了解,早在2004年末,
各主要跨國物流企業就已開始大規模營建其物流設施和服務網絡;到2005年,這種情形更加突出,各公司紛紛擴大投資,加速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分支機構數量,實施全國性布點;2006年后,從新加坡吉寶訊通公司注資安得物流,到UPS以1億美元的代價同中外運協議分手;再到荷蘭跨國物流商TNT兼并華宇物流、以及美聯邦快遞收購大田物流,外資發展步伐已經由簡單設點發展到了“圈地運動”。就導致國際四大快遞巨頭(美國聯邦快遞、UPS,德國DHL,荷蘭TNT)已經控制了我國國際快遞市場80%的股份。
跨國巨頭在中國的“腳步”從沒有停止過。日前,聯邦快遞推出了次日送達限時業務,此成為我國首個推出限時快遞服務的快遞公司。同時,聯邦快遞準備在杭州建立中國轉運中心,并與中國民營航空公司奧凱航空聯手開展業務。從而使聯邦快遞完成了在我國“3+1”模式的布局,即第一家提供國內限時服務的跨國公司、第一個把亞太轉運中心放在中國的公司、第一個建立了中國轉運中心,以及中國航班最多的國際快遞公司。
外資公司并不是對所有的物流業務都有濃厚興趣。據業內人士介紹,外資主要進入以下幾個領域:國內的快遞業和運輸業務;中國港口物流;國內生產及供應領域;物流人才培訓市場;物流信息平臺軟件市場,如物流咨詢業務;物流地產投資領域。
國內企業:出奇招謀出路
面對外資物流企業的大規模進入與擴張,國內物流組織也向政府“出謀劃策”。國內物流組織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外資進入中國物流業的影響極其政策建議》,其中指出,政府有必要進行物流業的進入規制,一方面防止外資企業壟斷某些領域,獲得超額壟斷利潤;另一
方面防止外資企業通過掠奪性定價,摧毀國內中小物流企業。
同時,國內各物流企業也在積極尋找出路。北京宅急送快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顯寶對記者表示,針對四大快遞公司紛紛進軍國內快遞業務,宅急送亮出奇招:向中小快遞公司開放自己的物流平臺,讓中小快遞商使用宅急送強大的網絡優勢進行門到門、港到門、門到港、港到港的貨物運輸,其價格是宅急送社會價格的6.5至8折。另外,中小快遞公司還可以在代收貨款、異地交貨、保險理賠等方面與宅急送進行深度合作。
此外,據記者了解,為適應現代物流業發展,宅急送公司還啟動了“飛機上天”計劃。陳顯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有了自己的飛機,有了自己的航班,才能做到“一天到門”。陳顯寶還向記者透露,由于企業在國際業務網絡上沒有優勢,準備采取同行收購方式來完
成此舉,目前,他們正在和北京的一家公司洽談收購事宜。
與此同時,國內的中遠、中海、中外運、中郵、中鐵、中儲等大型國有物流企業,也在進行全面改制重組,加快向現代物流轉型,對抗外資巨頭。業內人士表示,我國物流企業要發展壯大,必須要進行資源整合和網絡建設。同時,企業應不斷加大信息化方面的投入,逐步改善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同時注重服務質量,建立健全質量控制體系,全面提高企業素質。采取不同的方式培養物流人才。
面對外資巨頭咄咄逼人的氣勢,國內物流市場也并不是“無利可圖”,陳顯寶對記者說,“我國物流行業的‘蛋糕’會越做越大,無論中資、外資還是民營企業都有機會分得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