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競爭策略
不同公司,根據其自身的發展戰略和優勢,采取的競爭策略也是不盡相同的,但作為一般的中小物流企業,在現在市場競爭激勵且不規范的情況下,更理智的做法應是采取補缺的競爭策略,就是在某個地區,哪種運輸方式是最弱的,就進入該行業。
以廣東為例,廣東的鐵路運輸僅占到其運輸總量的6.7%,鐵路業務是相對較弱的一項,汽運、水運相比其他省份,比重是較高的,也就是在廣東做汽運、水運的竟爭對手已經是很多,市場也近飽和,競爭更是激勵,要進去,是非常困難的。浙江、江蘇的情況與廣東相近,鐵路運輸行業前景廣闊。
山東的汽運發送量占到總發送量的大頭,海運這塊較有潛力,其本身也有部分優良港口,如煙臺,所以如要進入該地區,選擇做水運,相對較優。山西因屬于內陸,汽運、鐵路都是最主要的方式,鐵路在當地是占很大比重的,利潤也高,且市場具有很濃的壟斷味道,如果要進入該市場,汽運是較容易實現的業務。
上面的建議僅作為行業范圍的參考,不作為具體企業業務的定位。每個物流公司根據戰略目標、資金實力、管理水平、業務能力等因素,確定自己的業務定位,同時,采取不同的戰略戰術(或針鋒相對,或互補同存,或和平相處),實現自己的經營目標。
作者介紹:馮雄華,物流師,就職于某物流集團營銷經理兼海通物流信息網負責人(http://hiton56.net),中國物流學會會員。
上一篇:柔性供應鏈 以柔制變
下一篇:分析逆向物流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