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本土企業假扮“外資”的熱情不再。昨日,市工商局外資處通報:1―3月,全市新注冊外商投資企業53戶,其中外商獨資企業33戶,占總數62.3%,比去年同期翻一番,而合資、合作企業登記數量下滑明顯。
相關人士稱,“十一五”期間,國家將統一內外資企業在進口稅收領域的政策。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將享受稅收同等待遇,讓本土企業不屑披“洋裝”。
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市外資企業辦理變更登記155戶,其中不少由外資企業變更為本土企業。另有36戶外資企業注銷登記。
前幾年,不少本地企業為享受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優惠政策,爭相變身“外資”企業。一時,外資企業數迅猛增長。相關部門一度動議設立武漢外資密集區,區域涵蓋漢陽、東湖開發區、青山、東西湖、陽邏五大板塊(五園),以引導外資投向汽車及零部件、機械制造、光電子、鋼鐵深加工、石化、環保、農產品深加工、現代物流等產業,形成外資聚集效應。
今年以來,本地企業紛紛脫下“洋裝”。業內人士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假外資除了以前在稅收等政策上能享受一定優惠外,與內地企業競爭時并無更多便宜可占;二是假外資借用國外相關資源,企業需要交納一定的費用,容易發生一些不必要的經濟糾紛。
一家剛由外資變更為內資的企業負責人稱,以前同行大都知道我們是假外資,平時打交道中多有譏諷,讓人尷尬。現在身份真實,管理費不用交,還可免去經濟糾紛,何樂而不為。
此前,不少空殼外資企業長期存在,意在“待價而沽”,供本地企業“借殼”經營。目前優惠政策即將不再,這些企業估計自身的利用價值全無,不待清理,主動消失。36戶外資企業注銷登記,原因大都如是。
假外資少了,新近成立的外資企業大多外商獨資。市外經局審批處相關人士證實:“新近注冊33戶外資企業,你擰不出丁點‘水分’。”
市工商局外資處負責人稱,今年外商獨資企業在數量上比去年同期翻一番,延續了前期增長態勢,在合資、合作和獨資三種投資形式中,唯一連年保持各項指標攀升,成為我市利用外資數額最大的一種形式。
據了解,截至3月底,我市外資獨資企業達到884戶,投資總額52.9億美元;注冊資本27.39億美元,外方認繳額同比增長6.4%。相比之下,合資企業維持總量絕對值最高,相對發展數量及其他各項指標呈下滑趨勢。(記者鄧年武)
下一篇:日本將全面恢復進口新西蘭產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