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降低成本、增強產品競爭力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國際汽車巨頭開始傾向于在華合資企業生產汽車,然后出口到海外市場。最近,上海通用汽車宣布,將以整車形式向烏克蘭出口近1萬輛雪佛蘭樂風;同時向韓國出口7萬多臺直列四缸L4系列發動機。
自主品牌貢獻甚大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含底盤)達到34.24萬輛,同比增長98.13%;出口創匯31.35億美元,同比增長96.62%。其中,自主品牌的貢獻甚大。
據記者了解,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和奇瑞的出口之路差不多同時“起步”。早在2001年,桑塔納、帕薩特和GL10為代表的“混合隊”就實現了出口零突破;同年,上市第一年的奇瑞也開始出口。但是,目前來看,奇瑞等自主品牌在出口方面已走在了合資企業前面。
跨國公司調整策略
但是,在整個國內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以往合資企業的限制出口條款已開始出現明顯松動。就在去年,上海通用先后向臺灣地區出口別克君越散件,向俄羅斯出口雪佛蘭樂騁,以及以整車形式向智利出口雪佛蘭新賽歐。
上海通用總經理丁磊表示,上海通用持續、有計劃、有步驟的出口,不僅體現了合資企業在利用并整合國內與國際資源上的優勢,也充分證明上海通用獨特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以去年名列汽車出口第一的本田中國為例,該公司是以100%出口為目的而建立的合資企業。正因為此,該項目既突破了過去“汽車產業政策”中關于整車企業中外雙方股比50∶50的限制,也打破了跨國公司在華乘用車合資企業不得超過兩家的有關規定。
同時,隨著國內汽車生產技術的提高,在中國生產汽車的成本優勢越來越明顯。以中低檔轎車為例,即使算上運輸成本,在中國制造然后輸往歐洲,也要比在當地生產的成本低20%至30%。如此看來,未來合資企業的整車出口有望逐漸“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