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精英訪談

海爾總裁楊綿綿:創第一品牌就是最大的和諧

2007-5-15 1:3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楊綿綿

  3月6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楊綿綿做客人民網,就“創建自主品牌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話題,接受人民網記者的視頻采訪,并與人民網強國論壇的網友進行了交流。以下是訪談實錄。

  爭創“第一世界品牌”就是一種最大的和諧

  [人民網]:首先請您談談對溫家寶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的一些感想。

  [楊綿綿]:聽了總理的工作報告以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老百姓心里想的,眼睛里看到的,政府都想到了,也都看到了。尤其對涉及到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更有了具體的、務實的措施和解決辦法。例如,教育公平問題、城鄉基本保障問題、環境污染問題、“三農”問題等等。 

  教育公平,我是第一次聽到這樣一個詞,政府對教育公平問題的重視和采取的措施,非常令人振奮。教育方面的財政支出從去年的18億到今年的96億,到明年的200億,200億和18億之間是十倍的力度,還有免除農村小學生義務教育的學雜費措施,買不起課本的也免了他們的課本費,這又解決了1.5億家庭接受教育方面的困難和難題。我認為這充分表明國家對提升國民素質和全體中國人民的人力資源的素質,相當大的重視。所以我覺得這個措施是強國富民的根本性的措施。 

  [人民網]:構建和諧社會依然是今年“兩會”的一個熱點話題,同時它將會成為一個時期以內社會所關注的話題。您是怎樣理解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到海爾,怎樣為建設和諧社會出一份自己的力呢?

  [楊綿綿]:我是這么理解的。和諧社會是大家都能夠心情舒暢的工作、生活,每個人都感到很滿意,這就是和諧社會。 

  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的時候,凡是談到國際地位提高,談到“港人治港”,反對“臺獨”這些問題時,掌聲都非常熱烈,這說明什么呢?說明大家都希望不要受人家欺負,我們要有自己的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這種強國富民的愿望,如果實現了,就是我們國家的根本性和諧。 

  其實,在2007年的經濟工作會議上,重點講到了要又好又快的建設經濟。對海爾集團來講,我認為我們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就是創建一個有競爭力的品牌。在這個工作中,更大的挑戰就是要創建一個第一的世界品牌、第一強的品牌。我認為,創造有競爭力的品牌實際上是創造這個品牌的價值,如果創造第一品牌,那就是創造第一價值,這個“第一價值”就是一種社會發展的主流價值,這個主流價值,我認為就是全體人類向往的美好的價值。如果能夠滿足這種愿望,我認為要爭創“第一世界品牌”就是一種最大的和諧。

  創造自主品牌要提高三個競爭力

  [人民網]:您剛才提到了品牌,張瑞敏在年初時說過,“如果是品牌就可以賺大錢,如果不是品牌就什么都不是”。您剛才也提到,海爾這么多年來,一直在潛心希望打造一個讓中國人驕傲,為中國人爭光的世界級自主品牌,目前遇到的最大難題什么?將怎樣應付呢? 

  [楊綿綿]:最大的難題,我們覺得是品牌競爭力的問題。我們要讓這個品牌在世界上具有競爭力,怎么來創造這個競爭力?創造競爭力,創新是一個最大的難題。我們是這么做的,我們在創品牌的過程中,還有一些體會。我們這個品牌經過20多年的努力,去年在《福布斯》雜志發布的全球200個最受尊重的企業中,海爾排名第25位,這是中國品牌排名最靠前的一次。 

  另外,我們國家的品牌評估事務所評估的海爾品牌的價值是749億元人民幣,我們連續五年得到第一。我覺得這個品牌的創新,一方面是黨和國家政府對我們的關愛,另外一方面,也是我們全國消費者對我們的支持,更是我們全體員工的努力做出來的。

  [人民網]:海爾在創建品牌的過程中,有沒有什么經驗,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 

  [楊綿綿]:經驗談不上,我談一下感受。我們有以下幾種感受: 

  第一,如果要創造自主品牌,就要解決創造三個競爭力的問題,比如說,產品競爭力。在產品競爭力的創新方面,我們的做法就是把用戶做大,把企業做小,不是把海爾集團做成很小的企業,是相對用戶的需求來講,我們要把用戶的需求作為最大的追求目標,這時候我考慮的就是如何為用戶服務。我們很多產品的開發都是從創造用戶的需求角度來開發的,比如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機,它就是從滿足用戶不讓皮膚受到損傷,也不讓環境受到污染的需求出發的。因此我們給用戶創造了價值。 

  還比如,我們搞網絡家電,也是根據用戶需要。我們為了創造這個產品,我們還創造了行業標準。在產品方面的創新,我們主要是觀念上的創新,過去叫開發產品,現在叫開發用戶需求。 

  第二方面,營銷競爭力。營銷競爭力的創新,我們的觀念是把客戶做大,把流程縮短。我們的流程是用客戶的訂單信息來帶動我們的物流,帶動我們的資金流。也就是在我們企業里流動的物都有訂單,都是客戶下了訂單的。這樣我們生產出來的產品可以直接發到用戶那去,不用經過倉庫,不經過倉庫就不會造成庫存的損失。 

  同時,因為都是有主的,把貨交給他以后,他馬上給你錢了,這不會造成應收賬款,這兩項是很多企業在領導人交接的時候會暴露出來的苦惱,就是有庫存,折價了,也有應收賬款收不回來,會大大影響經濟效益,我們在營銷方面的創新提出了把客戶利益放大,把客戶利益放在前面,我們提出了成套營銷,成套設計、成套安裝、成套服務,給客戶省去了很多的事情,為客戶創造了價值。在管理方面的創新,我們主要是著重打造管理競爭力,打造管理競爭力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把員工做大,把領導做小。我這是我們的創新。 

  過去大家都認為領導是大官,員工都是聽領導發號施令的,但是我們不是,我們把企業變成一個扁平化的組織,讓每一個員工去面對市場,員工和我們的企業的關系是,人人都是自主經營的SBU,我們在員工的分配機制上提出了留足企業利潤,掙夠市場費用,盈虧都歸自己,盈可能歸你,虧了也歸你,就是來共享。所以我覺得,這三方面的競爭力的創新使我們海爾這個品牌競爭力得到了提高。

  [人民網]:很多強國論壇的網友非常關注楊總的訪談問。網友黃景灝問:尊敬的海爾集團總裁楊綿綿女士您好,請問您是如何看待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

  [楊綿綿]:“中國制造”說明中國制造的能力很強,中國的制造能力有競爭力,但是制造往往是把產品做到質量合格,數量滿足要求,交貨時間滿足要求就行了,制造環節能夠帶來的效益只是制造的效率,但是消費者要的是一種新的價值,他可以享受到的一些價值,這個價值如果不是有創意,不是創造出來的,他就享受不到。 

  大家都一樣,如果在全球這個大舞臺上,你也會制造,他也會制造,消費者覺得大家都一樣,選誰都可以。可是,如果我這個產品帶有一些不同的價值,我們創造了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機,我創造了非常節能的冰箱,這就是給他帶來的價值。所以,創造才能夠創造價值,制造只是一種效率的提高。

  把用戶做大,把客戶做大,把員工做大

  [人民網]:您剛才提到過咱們主要有三個創新的能力,首先您提到通過產品創新,把用戶做大。您能在這里再給我們詳細闡述一下嗎? 

  [楊綿綿]:產品創新把用戶做大的觀念是一種新的觀念,不是每一個海爾員工一開始就想得通的,一般的開發人員或是幾個研究人員根據一些情報資料“閉門造車”,設計了產品,設計完了之后,就試制,試制完了以后就上市,然后他就不管了,到底你的設計、你的試制有沒有價值呢?有沒有和市場連起來,有沒有和消費者的需求連起來,可能你做了一個很好的產品,但是恰恰又是消費者沒看好的產品,消費者不樂意,影響它的價值。所以這種產品不可能給他帶來價值。我們現在提出來的是要先了解用戶需求,先調研用戶的想法,我們從市場能不能接受來考慮,然后由市場的人員,由設計人員,由制造人員,大家組成一個無邊界的團隊來設計,能夠在市場上一定能拿到訂單的產品,這就是產品開發的能力與創新。 

  [人民網]:您剛才又提到了第二個“創造”,它不僅要把用戶做大,還要把客戶做大,請您再詳細地闡述一下為什么要把客戶做大,海爾通過什么辦法把客戶做大?

  [楊綿綿]:一般來講,用戶就是直接享受我們提供價值的消費者,客戶就是傳遞這些價值的渠道,比如商業渠道、工程渠道等。如果沒有給客戶分配利益,不了解客戶的要求,沒有考慮到他的利益,他就不可能很好的傳遞這種價值。所以我們就創造直銷直發的模式,縮短距離,用訂單,用信息化的辦法,讓訂單信息進來。訂單信息一進來,我開始采購、制造、運輸,直接到達用戶手里,整個過程給客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給他帶來了價值。

  [人民網]:在信息化時代,國內外的一些企業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是怎樣用適應信息化時代的管理模式打造自己企業的競爭力。海爾現在做的就是“人單合一信息化日清”,這應該說是企業上的一個重大創新,海爾提出一個理念就是把員工做大,“人單合一信息化日清”是不是可把員工做大? 

  [楊綿綿]:“人單合一信息化日清”是我們海爾集團為在海爾的每一個員工提供的一個平臺、一個舞臺。是讓員工做大的舞臺,在信息化時代每一個人點點鼠標就非常容易可以知道世界發生了什么變化,他的需求點點鼠標非常容易從網絡系統得到解決。所以我想一個企業的運作如果還和過去一樣,上面有大領導,二領導、三領導、四領導這么來回垂直的傳遞信息,已經跟不上消費者獲取信息的速度了。 

  所以,我們就做了這么一個事情,把企業垂直的結構變成一種扁平化的結構,一扁平,每個員工都會在一個市場里,這個市場就是你應該負責服務的,應該提供創造的,提供創意的,我們就叫做“自主經營”。還有“單”,“單”就是有競爭力的目標,要比別人更快、比別人更準確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所以我們說“人單合一”,你在這個陣地上,你就負責做這個事情,但是不是以你自己報的數,你說我今天做了多少,我自己報個數,這是沒有用的,這是假信息,我們建立了信息化的系統,這個系統每一個產品都帶著一個條型碼,產品一移動、一變化,條型碼馬上顯示出來了,條型碼的信息就會送到總部的信息化系統平臺上。在終端每一個員工做了多少,做得好不好,有沒有競爭力,一目了然了。這樣每個員工覺得很公平。因此,他很愿意在這個他自己爭取來的市場上去經營。 

  [人民網]:其實我們聽到很多海爾的員工都非常自豪地說,說我是海爾人,海爾同時也是把員工作為企業最大的財富,我們這里有一個問題,“人單合一信息化日清”到現在是不是已經成熟,對其他的企業有沒有借鑒意義?這是不是海爾中國式的差異化的管理模式?  

  [楊綿綿]:這是我們在管理方面的一個創新,這種管理的創新最主要的目的是讓每個人都可以發揮最大的能量,不管你在哪個位置,不管你在哪個地方工作,你自己要想著,你可以在全世界的范圍內做到最好,我覺得舞臺很大,比如你是擰螺絲的,你也可以想象,你可以給自己立一個目標,我在這里擰螺絲,也要擰到全世界最好,我是全世界最有能力的,最有競爭力的人,如果每個員工都可以擁有全球的舞臺施展才能的話,我認為這樣就可以滿足員工做大的心愿。





  標準就是一種自主知識產權

  [人民網]:在很多記者印象里,海爾2006年的發展一個重要的關健詞,您剛才已經提到了,就是“標準”,共主持和參與了100項新標準的制定,其中有國際標準提案3項,這說明海爾集團自主創新的能力已經大大提高,也深刻了影響了中國家電行業的發展。請您談談有關海爾的標準在今后的發展思路,技術創新和標準創造又是一個怎樣的關系呢?  [15:21]

  [楊綿綿]:標準是一種新技術出來以后的規范,因為我們有很多的創新成果,但是,你走在很前面,創造了一些新的成果,但是為了讓后面的人能夠很快的享受你的創造,因此你把它規范成一種標準。但是因為你走在前面,所以只有你才能提出來制定這個標準的概念。所以,我們一方面把自己的創新用標準的方式來規范,同時這種標準就是一種自主知識產權。全球誰要想享用這種標準,他就要為你付出這個代價,要付錢的,所以這種知識產權是因為我們提前創造、提前創新,有了成果才需要做這件事情。 

  比如,我們的熱水器,我們的熱水器在中國使用時,中國家庭里的地線都很不安全,有時候地線還帶電,而且有很多家庭都沒有地線,我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不讓地線帶電的用戶在洗澡的時候有安全隱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創造了“防電墻”,就是不管環境怎么帶電,噴出來的水是不帶電的,由于我們關注中國的國情,關注中國老百姓的需求,所以我們做了這個成果,就是一個提前的創新。你做了以后,為了讓大家都來按照這個辦法做,使我們這個行業可以往前發展,因此我們定了這個標準,現在也成為國家標準。現在,無論是國外的品牌還是國內的品牌,要做熱水器就要帶著“防電墻”,這對用戶是一種和諧。

  企業和消費者共同的利益是最和諧的

  [人民網]:馬上就到“3·15”了,今年“3·15”的主題是“消費和諧”,現在很多企業開始重視社會責任,其中有一項就是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負責,海爾的口號是“真誠到永遠”,您是怎樣理解維護消費者權益,又是怎樣來解釋或者理解“真誠到永遠”這句口號的? 

  [楊綿綿]:我們企業建立已經有20多年了,1984年很多用戶買了我們的冰箱,那時候剛開始做冰箱,現在已經21年了,雖然款式都已經很過時,或者有些指標、性能都不是那么先進了,但是它還在使用。現在換產品的時候,他還是來找你。為什么?因為我們非常真誠地對待他,他購買了我們的產品,他知道我們的產品有什么好處,同時,我們真誠地為他進行服務,讓他能夠最大限度地使用我們的產品,為他自己的生活創造價值,并且能不斷地開發新的產品,不斷地開發一種新的服務。 

  現在社會上有這么一種聲音,好象是買家電應該首先選擇海爾,因為它比較可靠,它不會倒牌子。1984年時,中國的冰箱企業有幾百個,但是現在仍然能夠為它的消費者提供服務的企業,沒有。所以我真誠地為你服務,真誠地發展企業,我才能夠長遠。而且因為長遠,所以消費者也對你信任。我和消費者共同長遠的利益不是一種最和諧的利益嗎?

  [人民網]:溫家寶總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大力抓好節能降耗保護,環境。海爾怎樣理解企業發展、提高競爭力與節能降耗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作為家電制造行業的龍頭企業,海爾在這些方面有哪些措施?請給大家介紹一下。

  [楊綿綿]:海爾在節能降耗當中一貫提倡產品的發展方向,第一是節能,第二是環保。在1984年時,我到德國去接受冰箱制造技術培訓時,我與德國的總經理交談時問他:“你的家電發展方向是什么?”他就告訴我:“你老實記住:節能,節能,再節能。”所以我覺得我第一次接受發展方向的時候,就知道節能是永遠的方向。

  我們在整個的產品設計過程當中,始終是考慮節能的。比如,我們的產品達到歐洲最高的節能標準,這些節能產品賣到德國也好,賣到歐洲也好,他們能夠得到獎勵,我們的洗衣機節水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獎勵等,我們在開發產品、設計產品時,首先考慮到節能降耗。其實,這種節能的產品對消費者來講直接帶來利益,就是節約能耗,對于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另外我們也是全國第一個CFC(改造、替代、制造國家級示范基地),我們的產品都沒有氟利昂的,我覺得我們是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營銷、綠色回收,是一環套一環的。

  [人民網]:楊總曾經說過一句話,和諧社會就是讓人人都滿意,剛才楊總結合海爾的創新和發展,闡述了自主品牌與和諧社會的關系,而且提出了創第一品牌就是最大的和諧這一理念,而且對企業與社會,企業與用戶,企業與客戶,企業與員工和諧都有獨到的見解。

  在外國主流渠道里成為主流品牌

  [人民網]:下面我們想對楊總提出幾個關于國際化方面的問題。2006年是海爾實施全球化戰略第一年,您總結過,有兩個提高,第一個是盈利能力的提高,再有一個“提高”是一個品牌的美譽度的提高,您能為我們談談這兩個提高的具體的表現嗎? 

  [楊綿綿]:我們根據國家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發展的質量,并且我們要追求做世界品牌,因此,我們過去最大的薄弱環節就是盈利能力不夠高,因此我們在產品結構的調整,市場結構的調整,渠道結構的調整方面,做了很多的創新,最后帶來的結果就是我們去年全球營業額的增長幅度與全球盈利額的增長幅度來比較,盈利的增長幅度是營業額增長幅度的一倍,這說明我們的調整還是有效的。盈利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反映了你創造的價值是不是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人民網]:在這里我們再次插入一個網友的提問。網友問,你們是如何把中國的企業品牌成功向海外傳播的? 

  [楊綿綿]:也不能算成功,因為現在還不能談成功,我們說成功是要“走出去、走進去、再走上去”。但我現在只走了一步半。走出去把產品帶出去就可以了,走進去,是要進入它的主流渠道,你這個產品要在主流渠道。我們一開始并不是完全可以進入主流渠道,是因為我們產品的競爭力還不夠,我們的創新能力還不夠,所以我們要強化這一方面的工作,走上去應該是在主流渠道里面成為主流的品牌。這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不斷地在創新。  

  [人民網]:海爾把2007年的發展主題定為“創業、創新,全員升級,品牌升級”,請您解讀一下這個新主題對于海爾發展的意義。

  [楊綿綿]:品牌要從走進去到走上去,品牌要升級,從非主流品牌變成主流品牌,從主流品牌變成一個有競爭力的品牌,品牌在升級。經營品牌的人更要升級,員工都要升級,升成你能夠創造出這些價值的人。所以我們發展的主題就是讓員工來升級,來實現品牌的升級。 

  [人民網]:您曾在海爾品牌全球化戰略實施一周年的研討會上講過,海爾的全球化、信息化要轉變觀念,并且提出“四個拋棄”、“四個樹立”,您在這里給我們詳細解釋一下這都分別指什么?又是怎么一回事?

  [楊綿綿]:有一個國際咨詢公司說,海爾現在進入“高原區”,就是發展水平比較高,但是還沒有到頂端,所以這個高原地方,就是“高原區”的意思是,這個高原比較高,但是還沒有上去。 

  我剛才說了有很多創新能力還不具有國際競爭力,因此我們員工還沒有很好的完全升級。但是員工的升級最主要的是觀念,在這個時期如果我們不能完成觀念的轉折,那么我們就突不破,觀念是先導,怎么來看待這個問題?我們要求從事后向事前轉折。過去就是我干了多少事,干得好不好,評價一下,找找問題,然后改進一下,這叫事后。已經干完了,已經干得不好了。現在要向事前預算來轉折。什么事情要先算到把所有的困難想到,然后把克服困難的辦法創造出來,然后再行動。這是很大的轉折,就是從事后到事前,從事后檢討,到事前預算。如果大家都有這么一個概念,那么我們每打一仗,每做一件事情都會想到會發生多少風險,會產生多少問題,我應該怎么辦,做哪些準備工作避免這個呢?就不會造成事后已經來不及的情況。這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要把總數變成分數。過去我們的統計都叫今年完成了多少營業額,完成了多少利潤,是一個總數。但是,現在我們提出來要分數,因為們已經把組織變得扁平化,每一個員工都面對一個市場,每個人都在進行他自己的一塊業績,我們要研究這個分數怎么樣。這里可以解決一個“濫竽充數”的問題。大家都在一塊唱,覺得唱得很好,一個一個單獨的練,就會出現用的人不行了。所以我們要關注分數里的薄弱環節,幫助分數里的薄弱環節提高才是我們根本性的問題。所以我們在對員工考核時,以前都是北京地區的人怎么樣,現在要說北京地區的戰略績效怎么樣。就是符合戰略目標的那些績效才算數。溫總理的報告不是也體現了“又好又快”嗎?好的才算數,壞的不算數。所以從總數到分數,到本職,就是為了要提高我們的發展質量,為了用我們的戰略績效來考核我們的員工。 

  第三個方面從統計報數到信息化取數。不能干了多少自己報,自己做的自己報一定是虛假,總歸要向有利于他個人利益的方向去講述。進入信息化,應該第三方取數,信息化的考核。 

  追趕國際先進企業必須要有“兩創”精神

  [人民網]:中國的企業要全球化、國際化的成功,需要什么樣企業精神和工作作風? 

  [楊綿綿]:我有一本書叫做《世界是平的》,有人對《世界是平的》有這么一種解釋,他說:世界是平的,意味著你想要的資源,想要實現的愿望,很多本來都要你自己干的事,可以讓別人來干。就是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可以找到你需要的東西。但唯有兩樣東西你是找不到――你本人的創意、本人的激情。中國企業在追趕國際先進企業的過程當中,在發展又好又快的經濟過程當中,必須要提高“兩創”精神,這在我們海爾集團叫創業精神和創新精神。 

  創業精神還是很重要的,就是別人能夠做到的,我們也完全能夠做到,我們中國人也不笨、也不傻,為什么別人能做到的,我們做不到呢?我們中華民族很早就有這樣很好的美德,例如,“不到長城非好漢”,其實很多的事情我們都可以實現,別人能做到的,我們都可以做到,這種精神一定要有。 

  第二是創新精神,你老是跟在別人后面走不行,人家做到了你也做到了,沒有你的地位,你是跟在后面的,所以第二種就是創新精神。你在提高自己的同時,要尋求你的對手還沒有想到的,還沒有做到的事情,這就叫創新精神。 

  比如我覺得我們的“網絡家電”(U―home)是一種創新精神的體現,世界上有很多的無線電技術、通訊技術、聯網技術等等,但是,有這些技術的人沒有家電,有家電的人沒有這種技術,我們就把這種技術和我們的白色家電、黑色家電、米色家電,結合在一起就創造了U―home,這種結果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恰恰是在信息化時代才具有的,就是你人在家里,世界擺在你的面前,你人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家就在你面前,這是人人都向往的一種網絡生活。 

  [人民網]:說到企業進軍全球性的市場,我們都明白不是簡單地把工廠建在別人的國土上,就是國際化,也不是說把產品出口到其他國家就實現國際化、全球化,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資源的全方位整合。我們看到在過去的幾年中,一些中國的企業也進行了全球性的資產重組或者是兼并,但是經過幾年來的運作,并沒有呈現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局面,反而把自己拖進了經營的困境。您認為是什么的原因導致這樣局面的出現?全球資源的整合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中國企業又如何在全球市場上真正贏得咱們的利潤性增長,還有沒有這樣方面的經驗和教訓? 

  [楊綿綿]:你在那兒建一個工廠,但是你不了解市場,不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不能夠深入到消費者心里去想,和消費者不能實現零距離,你的所有的成果都是消費者不要的,你光有投入,你的產出是沒有價值的,所以它就不會盈利。 

  所以我們覺得,我們也走過一段彎路,即出口創匯,但是如果這個產品,消費者不需要,那就降價,降價,最后沒有本,就要賠本。所以我覺得還是在于境界,就是,看你是不是真的為消費者著想,你是不是真的和消費者的心里是零距離,你是不是真的誠心誠意想為消費者創造這個價值,如果不是這樣,不管你是在中國,還是在其他國家都不行。 

  我認為在國外,市場經濟更加規范一些,它的競爭很簡單。你的產品不好,人家不要你的,不要你的,你的產品就變成庫存,變成降價,所以你沒有盈利,沒有發展。所以我覺得這種教訓還是有的,要從頭研究。 

  我們在美國研究了一個冰箱,這個冰箱是在美國市場上找了很多的消費者一起來調研,并且調研他們已經用到了最好的冰箱以后還有什么遺憾,為了解決他們的這些遺憾,我們開發了一種新產品,再讓他們評價,你喜歡不喜歡,你要不要?他們都提出來,這個產品是很好的。我們說,你估計它能賣多少價錢呢?他們說可以賣到2000美元。在美國開發的一個產品可以賣到2000美元,這就叫主流市場的主流產品。為什么呢?因為你真的去了解消費者了,真的深入到消費者的心里去了。產品開發完了之后,現在已經開始上市了,美國有一個女士買了這個產品以后,我們去回訪,問她,你覺得這個產品怎么樣?她說,這是一項偉大的設計!這是從美國人嘴里說出來的。

  [人民網]:這是一種極大的肯定。

  [楊綿綿]:就是這樣。所以我們覺得這種路子才是正確的。

  中國企業要在經濟奧運賽場上贏得冠軍

  [人民網]:有位網友的提問,海爾實施國際化戰略以及轉型的過程中,您希望國家和政府為企業提供什么樣的支持呢? 

  [楊綿綿]:其實,國家和政府可以為企業提供的是創造一個很好的公平環境。在公平的環境里,要把這種不正當的競爭怎樣消除掉。惡意的破壞性競爭。其實我覺得我們市場經濟是通過競爭讓每一個企業提高水平,但是有些企業可以降價,降到低于成本就是不公平了。 

  還有的企業是造假,當然也可以賣,但擾亂了市場。我覺得國家應該立法,政府就應該執法,這種公平的環境,可以使我們心情舒暢的積極的參與競爭,并且參與競爭,使每個參與競爭的企業都能得到提高,這種提高,應該回饋給消費者、回饋給社會的就是社會的發展、社會水平的提高,我想,國家要多立法,政府要多執法。 

  [人民網]:海爾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贊助商,您將如何把企業精神和奧運精神更加緊密的結合起來?海爾又將如何借助舉世矚目的體育賽事營銷企業,有哪些重大的舉措,現在各項工作是任何規劃的?

  [楊綿綿]:把奧運比賽看作是一個平臺,我們能夠在這個平臺上很好的為消費者服務,我覺得,這也是提高我們競爭力的一個機會。我覺得,體育運動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處在競技狀態,體育的競爭很公平,規則在前,裁判在那里,只要努力,一定能夠獲取成績。我覺得企業也應該這樣,提倡這種有規則的公平的競爭,人人都可以參與。

  [人民網]:希望在這個賽場上海爾能最終贏得冠軍。

  [楊綿綿]:是,我們希望得奧運冠軍。

  [人民網]:感謝楊總做客人民網。在“強國論壇”上還有很多網友的提問,因為時間關系,只能到這里了,希望各位網友繼續關注海爾,繼續關注國產品牌。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