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江:發展現代物流 振興東北經濟
2007-5-15 1:2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 陸江
港口物流是推動我國物流發展的重要因素,已成為我國物流發展的一大“亮點”。2006年,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56億噸,同比增長15.4%,連續4年位居世界第一;集裝箱吞吐量930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6%,繼續保持世界第一的位次,沿海港口承擔了90%以上外貿貨物的進出口任務。上海港貨物吞吐量4.6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171萬標準箱,分別居世界第一和第三位。國務院相繼批準在上海洋山港、大連大窯灣港和天津東疆港設立保稅港區,交通部與國家發改委聯合編制了《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沿海各地按照規劃,發展港口物流,加快了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設。
大連如何利用大窯灣保稅港區的建立,把自身區位優勢、國家政策優勢,轉化為物流服務優勢、綜合經濟優勢,在促進東北地區經濟結構調整、經濟振興和對外開放中發揮“龍頭”作用,是一篇“大文章”。下面,我從物流的角度談點想法。
第一,拓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十一五”規劃把“加快發展服務業”,“拓展生產性服務業”和“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擺在突出位置。前不久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作為2007年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以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帶動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協調產業結構和諧發展的重要手段。
大家知道,發達國家的經濟結構是以服務業為主導的,服務業已成為發達國家對外投資和產業轉移的熱點。目前,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70%,中等收入國家一般在50%~60%,而我國2005年為40%。大連雖然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達到45.2%,但比長三角上海的50.2%和珠三角深圳的47.5%都低。東北三省平均為37.6%,重型結構的局面至今沒有大的改變。因此,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是振興東北的應有之義。
物流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服務業的支柱產業。
其核心是運用系統整合的理念,對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整合和一體化運作,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優化服務的目的。2006年,大連港實現貨物吞吐量近2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20萬標準箱。大連具有物流業發展的天然優勢,但與國內其他地區的港口物流業相比,發展的潛力同樣很大。大窯灣保稅港區的設立,可以說是大連、遼寧以至于東北地區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契機,也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舉措。因此,要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拓展生產性服務業。
第二,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東北地區是我國糧食、原油、礦石、木材、鋼鐵、汽車等重要原材料和能源基地,又是裝備制造業和石化產業發達的地區。2005年,東北三省地區生產總值不到2萬億元,服務業所占比例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最低的只有33.9%,服務業比較落后。這涉及到采用什么樣的經濟增長方式的問題,是粗放型的,還是集約型的?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物流業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地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原材料和制造業發達的地區,是服務業發展的基礎條件,要有相應的生產性服務業相配套,要有相對發達的物流業為支撐。
現代國際市場的競爭,不是單個的產品或企業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的競爭,一個地區綜合經濟實力的競爭。現代經濟的增長靠得是服務業,服務業與制造業的滲透與融合,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趨勢。大連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和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承擔著東北地區70%以上的海運和90%以上的集裝箱運輸任務,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外貿口岸和物流平臺,是環渤海地區的重要港口,與日本和韓國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大窯灣保稅港區的建立,是大連經濟發展的難得機遇。大連要借助環渤海、服務全東北、面向東北亞,把港口作為物流發展的突破口。通過港口物流核心業務向港口周邊地區輻射,帶動腹地進出口貿易,進而促進港口物流的發展,實現港口與腹地的良性互動。通過大力發展物流業等生產性服務業,改變東北地區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的局面,促進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第三,抓好周邊地區物流資源整合,發揮保稅港作用
大連大窯灣保稅港的設立,有利于鞏固以大連港為核心的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加快東北亞物流服務體系建設。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是整合區域內物流資源,構建區域物流網絡,將保稅港的優惠政策輻射到整個東北地區。一是利用大窯灣港區的區位優勢和“區港聯動”、“保稅港區”等各項優惠政策,按照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的標準,加強“硬件”和“軟件”建設,增強港區在東北經濟區以至于東北亞地區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促進區域內多式聯運的發展,開展多種形式的港鐵聯運、港路聯運、港航聯運,實現由傳統港口物流“港對港”服務向現代物流要求“門對門”服務的轉變。三是完善區域內物流中轉節點布局,建立一體化的物流服務通道,實現區域內物流資源的統籌規劃和物流服務的高效便捷。特別是要重視集裝箱中轉基地的布局和建設,提高區域物流中轉效率。四是加強區域內港口資源的整合,特別是加強營口、丹東、錦州港的協調與合作。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通過聯盟、合作等多種形式與環渤海地區港口相互協調,錯位競爭,實現優勢互補和共同繁榮。這就要求統一規劃沿海港口布局,明確港口的差異化定位,構筑以保稅港為主體,其他港口為支撐的區域港口岸線聯盟。五是要結合我國土地資源緊缺、勞動力相對充裕的國情,采用“先進”“適用”的設施、設備和技術,提升改造利用現有資源。立足物流網絡效應的發揮,通過整合利用港口及其周邊的物流資源,加強物流供應鏈條的銜接,由此產生涵蓋港口物流、社會物流、臨港制造加工、服務等產業組織集群,形成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第四,培育物流企業,提升物流服務功能
物流企業是物流市場的主體,物流企業的發展是物流樞紐城市發展的基礎。目前,大連已有物流及相關企業1000多家。大連港集團公司、北良物流公司等國有企業正在向綜合物流服務商轉變,錦程物流、長波物流和中床物流等民營物流企業發展很快,中遠、中海、中外運、中鐵等全國性大型物流企業都把大連作為重要基地,馬士基、聯邦快遞、聯合包裹等國際知名的物流快遞企業相繼落戶大連。
保稅港區作用的發揮,物流服務功能的提升,要以物流企業的發展為依托。要積極創造有利于物流企業發展的創業環境,鼓勵有條件的大型物流企業做強做大,扶持發展中小企業,積極支持民營企業,培育自主物流服務品牌。要進一步開放物流市場和港口市場,吸引國內外大型物流企業集團落戶;允許國際著名的班輪公司建立航運公司,使這些公司將大連的港口作為其區域性基地,以擴大國際中轉比例;允許國內有實力的港口企業集團前來參與港口生產經營和管理。要充分利用大窯灣保稅港區優惠政策,把原有的交通樞紐和貨物集散地,變為物流企業和服務的聚集區,先進物流管理和技術的實驗區。
物流業發展離不開專業物流企業供給服務能力的提升,同樣有賴于制造業物流運作方式的轉變。大連是我國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經過多年發展,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石化、造船、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和軟件四個基地和船舶制造、重型裝備、通用機械、汽車發動機及零部件、石化、電子信息和軟件、服裝紡織、精品鋼材等八大產業集群都具有濃厚的臨港工業色彩,是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需求基礎和服務對象。要推廣現代物流管理技術,促進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實現企業在生產組織、原材料采購、產品銷售的系列化運作,打破生產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產供銷一體化”的運作模式。要在原有制造企業積極推行現代物流管理,轉變企業傳統運作模式。對于新建制造業項目,凡有條件的要鼓勵使用專業化、社會化的第三方物流。要立足產業結構的優化,加強物流功能的擴展和延伸,運用現代物流業為經濟發展服務。
第五,設立物流綜合改革試驗區,營造協調發展的政策環境
大連保稅港區的設立,標志著東北地區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要將保稅港優惠政策惠及東北地區,需要相應的政策環境。從全國物流發展的情況來看,雖然這幾年發展很快,但也有一些全局性的政策問題需要先行試點,取得突破。去年7月,我在天津濱海新區提出類似建議,我仍然希望在大連能有所突破。
為此,我建議以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的設立為契機,把大窯灣作為全國物流綜合改革試驗區。對我國現代物流發展中一些帶有全局性的問題,如:物流管理體制與協調問題,物流企業的市場準入和監管問題,物流業的稅收和財務問題,物流配送車輛的進城問題,物流及倉儲設施的用地問題、用電問題,物流企業的融資和保險問題,保稅港區政策功能的拓展問題等,可以在大連先行試點,取得經驗后全面推開。請國家有關部門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