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流企業主營業務規模進入平穩較快增長區間。參會重點物流企業主營業務規模在2006年都有不同程度增長。據初步估算,平均增幅在20%左右。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物流產業在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中作用的增強,未來幾年我國現代物流業仍將處于持續穩定快速增長時期。
2、各類物流企業專業化的市場定位更加明確,確立了各自的核心業務。圍繞核心需求,整合核心資源,開發核心業務,形成核心競爭力,已成為企業發展的戰略選擇。
3、物流企業的網絡布局與連接向大型化、綜合性、信息化方向發展,并將成為企業發展的趨勢。通過建立鐵路、公路、航空、城市配送的綜合運輸網絡,整合不同業務的信息網絡,帶動物流企業上規模,上水平。
4、物流增值服務和業務模式的創新已成為物流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隨著物流企業的運營成本大幅提高,行業競爭加劇,物流服務收費普遍降低,運輸和倉儲等基礎性服務進入“微利時代”,物流企業效益的提高越來越依賴于增值服務和業務模式的創新。
5、制造業、商貿流通業和物流業的融合,二產與三產的聯動出現新的發展趨勢,物流服務繼續向供應鏈一體化服務深入。物流企業參與制造企業生產、供應和銷售物流的全過程管理,這種服務模式順應了市場發展的需要,對于整合社會資源,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提高企業效益和競爭力都具有重要意義,也將成為物流發展的新趨勢。
6、中國物流企業國際化經營開始起步。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國際服務業轉移外包,我國對外經貿戰略調整,伴隨著更多制造企業“走出去”,中國物流企業走向國際的步伐將加快。
二、當前物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政策建議
參會代表對2004年國家九部門《關于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的出臺,2005年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的建立,以及2006年國家“十一五”規劃現代物流產業地位的確立,給予了高度評價,對聯席會議近兩年來所做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但也同時指出,《意見》提出的政策措施,有的尚未落到實處,隨著形勢的發展,還出現一些新的問題需要協調解決。與會者反映當前物流發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稅收方面的問題。一些企業反映,盡管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國家稅務總局已經開展了兩批物流企業的有關稅收試點工作,解決了部分企業的重復納稅和增值稅抵扣問題,但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要求物流企業必須擁有自備車輛才能具備自開票納稅人資格,才能享受政策;部分集團型物流企業的所屬企業因不是集團的分公司或全資子公司不能享受政策。建議政府有關部門盡快研究解決這些問題。同時希望條件成熟時,進一步擴大稅收政策的試點范圍。盡快開展物流企業所得稅全國統一繳納的試點工作,研究出臺鼓勵物流企業做大做強的稅收政策。
第二,交通方面的問題。目前,物流企業在養路費、運管費、貨運附加費、過路過橋費以及車輛購置稅等方面負擔過重,亂罰款、亂收費問題在許多地方時有發生;進入市區配送車輛的通行停靠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與會者建議,進一步研究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政策和可行性辦法。
第三,國家缺乏統一的物流規劃。目前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等多種運輸方式的規劃分屬不同部門,各自都在搞本行業的建設規劃。而各地也都根據自身需要進行物流規劃。由于國家層面物流規劃的缺位,可能會影響全國物流體系的合理布局。建議盡快出臺《全國物流業發展規劃》,促進地方和部門規劃有機聯系和有效銜接。
第四,物流企業“走出去”缺乏相應的政策配套,如外匯結算、稅收征管以及與當地法律的銜接問題等。與會者建議,要研究物流企業“走出去”遇到的實際問題,研究制定鼓勵我國物流企業“走出去”的相關政策措施。
第五,汽車整車運輸車輛超標問題。汽車整車運輸車輛現有1.5萬輛,95%超過了現行國家規定的標準,給汽車物流發展帶來一定困難。建議重視與研究行業發展的具體問題,制定和實施有關的政策措施,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