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物流企業是推動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對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他們在發展中遇到了諸多困難,特別是“融資難”已成為這些企業最主要的制約因素之一。
新聞背景
2007年3月27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民營物流企業融資問題座談會”。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融資擔保處官員應邀出席了上述會議,參會的企業包括順豐速運、宅急送、遠成集團、長久物流、上海成協物流等國內領先的民營物流公司。
“我們不是沒有業務,而是沒有錢。”一位民營物流公司代表在會上表示。在發展的諸多制約因素中,企業正常發展所必須的融資渠道及流動資金匱乏,已成為民營物流企業發展最主要的制約因素之一。
據悉,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近日發出了《關于開展物流企業信用評級的通知》(物聯行字【2007】18號),已正式啟動了對物流企業的信用評級工作。這對廣大的民營物流企業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不過,這對解決民營物流企業的融資難題來說,還只是萬里長征邁出了第一步。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秘書長、研究室主任賀登才為本報發來專稿,針對民營物流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提出了有益的建議。
發展需要資金支持
10多年來,我國民營物流企業經過艱苦創業,取得了超常規發展。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2006年中國最具競爭力50強物流企業排序名單》中,有14家民營物流企業入選,占總數的28%。其中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億元的有13家,超過10億元的有8家,超過20億元的有3家。順豐速運年營業收入超過30億元,員工3萬余人;宅急送年快件發送量達3200萬件,正在謀劃上市融資;遠成集團已經擁有多條行郵專線和行包專列,年營業額近40億元;長久物流汽車整車物流的規模已近40萬輛;上海成協物流已成為沃爾瑪、家樂福等國外零售巨頭的專業配送商。
民營物流企業的發展,加速了我國物流產業市場化的進程,提高了物流業的供應服務能力,擴大了國家稅源,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對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如,浙江傳化物流基地2006年實現營業額23億元,吸引400余家省內外的專業運輸、倉儲、零擔、貨代和綜合物流企業進駐,整合了30多萬輛的社會車源,服務于杭州市及周邊地區18000多家企業,為這些企業降低物流成本40%。民營物流企業已成為中國物流市場的主體,也是推動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民營物流企業的發展與其他企業一樣,需要建立正常的融資渠道與大量的資金支持。企業普遍反映,民營物流企業一般靠自有資金起步,自身積累和民間借貸成為最主要的企業發展資金來源。隨著自身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業務范圍持續擴張,資金的壓力越來越大。一是設施設備的投入壓力。物流行業是資金密集、勞動力密集、技術密集的行業,網點建設,運輸、裝卸設備以及企業信息化建設,需要大量投入。二是日常運營流動資金的需求壓力。如,人員工資、設備租賃費、燃油費、過橋過路費、購置和維修費、物流業務外包的墊付款等。三是客戶應收款帳期壓力。大中型物流企業與貨主之間的應收賬款平均帳期在3個月左右,客戶越多,客戶規模越大,物流企業流動資金占壓越大。四是業務保證金和押金所占壓的流動資金壓力。物流企業與貨主企業簽訂合同時,為防止貨物在運輸途中發生意外,部分貨主企業需要物流企業繳納一定數額的保證金;一些物流企業向鐵路、民航等部門包車、包機,也需要支付預付款或押金。
“瓶頸”期待突破
經過10多年發展,達到一定規模的民營物流企業基本上完成了企業組建期,進入發展的“平臺期”。他們已有一定的基礎設施、客戶關系、市場份額、人才隊伍和經營經驗,具有比較好的發展基礎和前景。但是,在企業發展的諸多制約因素中,企業正常發展所必須的融資渠道及流動資金匱乏,已成為這些企業發展最主要的制約因素之一。
民營物流企業的“融資難”,集中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缺乏有效、正常的融資渠道。民營物流企業資金來源主要以自有資金為主,僅有少數的企業建立了銀行信貸、風險投資、私募基金等融資渠道。一些企業開始嘗試上市和發行債券等社會融資方式,但目前少有成功的案例。與同類國有企業與外資企業相比,民營物流企業的財務報表上資產負債率普遍不高。主要是因為這些企業很難建立正常融資渠道,信貸資金占民營企業融資比例遠低于社會一般水平,而民間融資負債及成本在報表上則往往不能真實的表現出來。
銀行貸款困難。“民營”加“物流”,這兩個新概念的組合,加劇了獲取銀行貸款的難度。民營物流企業在貸款融資方面,與其他所有制企業相比,存在事實上的不平等現象。銀行對民營物流企業信貸業務手續復雜,條件苛刻,審批時間較長,貸款額度較小,難以滿足快速擴張的需要。許多企業在銀行信貸無門的情況下轉入民間借貸等非正規渠道,造成了企業經營的風險及金融秩序的混亂。
融資擔保體系不健全。目前銀行信貸的抵押物仍以不動產為主,對于民營物流企業的車輛、物流設備、應收帳款等抵押擔保業務還沒有普遍開展起來。同時,行業“互保”、“聯保”等增信機制還沒有建立,政策性擔保手段還在探索中。社會擔保體系的不健全,也是民營物流企業取得銀行貸款的一大障礙。
社會信用評估體系缺失。目前,由于社會信用評估體系的不完善,銀行信用貸款只針對大型企業,中小民營物流企業很難得到信用貸款。民營物流企業信譽度需要一個統一的衡量指標。銀行和部分社會機構都在進行企業信用評估,但沒有一個全社會的社會信用評估體系,無法發揮信用信息的最大價值。一些物流行業特有的信用信息沒有列入評估范圍,物流行業內部的等級評定還缺乏社會認可度和權威性。
社會資本市場不完善。民營物流企業上市要求嚴格,審批程序復雜,門檻太高,成本太大,企業無力承擔。債券融資“規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級審批”的約束,加上企業債券難以得到投資者的認同,融資就顯得更為困難。
其他融資方式缺乏。除了傳統的融資方式之外,還有很多的金融服務是民營物流企業經營中急需的。融資租賃就是其中一種特殊金融產品,它融合貿易、金融、租借為一體,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在經濟發達國家是僅次于銀行信貸的金融工具。目前,在我國針對物流業的融資租賃的服務還遠遠沒有普及,民營物流企業還無法真正從中受益。
缺乏適合民營物流企業經營發展需要的金融服務體制。物流業在我國是一個新興的行業,有其自身經營特點和盈利模式,需要相應的金融服務體制。比如,“重資產型”物流企業基礎設施投入大,回報周期長;“輕資產型”物流企業不動產規模不大,但掌握著大量的流動資產;物流企業流動資金需求越來越大。這些特點,決定了物流行業需要定制化的金融服務。
專家支招“融資難”
針對民營物流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物流專家提出了有益的建議。
一是建立解決物流企業“融資難”問題的綜合協調機制。建議在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的框架內,吸收政府有關部門、金融機構和行業協會參加,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就物流企業融資問題進行專項調研,提出綜合解決方案。
二是建立針對中國物流產業的擔保體系。要研究行業特點,在加強擔保管理,控制擔保風險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擔保模式。對負債率較低、內部管理嚴格的民營物流企業,可適當放寬抵押擔保的要求;隨著《物權法》的正式通過,明確了擔保的抵押物范圍,要在物流行業擴大動產抵押擔保的范圍;為推動物流業良性發展,可以建立國家級的專項政策性擔保機構,實現專業化管理,統一對民營物流企業銀行信貸提供第三方擔保;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可憑借公信力和中立性,聯合有實力的民營物流企業,建立行業“互保”、“聯保”機制,構建民營企業信貸信用平臺,用多種金融手段加大對民營企業融資的扶持力度。
三是加強社會(行業)信用評級工作。政府要加強對社會信用評級工作的推進,在金融機構內共享企業信用信息,增加優質民營物流企業獲得信用貸款的能力,這對銀行和企業來說是一個“雙贏”的結果。作為社會信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業信用建設可以委托具有公信力的行業協會來參與并統一組織。
四是拓寬融資渠道。要加快資本市場建設,拓寬融資渠道。為促進社會經濟的穩健運行,國家應對民營物流企業在股票上市、債券發行予以支持,允許有發展潛力的物流企業發行債券和進行股票發行試點。還有代表提出,相關金融、企業參與共同組建“物流銀行”,籌集民間或行業資金,服務于發展較好的物流企業,或者用于調節企業周轉資金余缺,開拓中國民營物流企業融資新渠道。
五是開發新的金融產品。應該研究行業特點,開發符合物流企業需要的金融產品。建議大型裝備制造企業開展更多的融資租賃業務,這也有利于物流企業降低資產負債率,實現快速擴張;建議銀行針對行業特點,開發對應的擔保融資業務,充分利用銀行資金成本低的優勢,滿足企業業務規模擴大對周轉資金的壓力;針對物流行業客戶代收貨款服務等現金流量大的特點,探索開展“物流一卡通”結算業務。
六是政府應該對物流基礎設施平臺建設給予政策支持。重要的物流基礎設施帶有公益性質,政府應該給予政策引導和扶持。可以考慮設立國家物流發展基金,對于布局合理、具有發展潛力的物流園區(基地、中心)給予優先貸款和貼息;國家投資參與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租賃給物流企業經營,減輕企業一次性投資的壓力;允許經營物流平臺的企業稅前還貸,提高其融資能力等。
上一篇:現代物流業:經濟發展的加速器
下一篇:深圳局為物流企業“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