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本輪藥價調整結束 盈利水平將觸底回升

2007-5-11 10:5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07年5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決定調整260種西藥的最高零售價格。此次藥品價格調整涉及消化系統藥物、呼吸系統藥物、抗寄生蟲病藥、解熱鎮痛及非甾體抗炎藥、鎮痛藥、麻醉用藥物、調節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藥物、專科用藥以及解毒藥和診斷用藥等十個系統的藥物,共260個品種、1200多個劑型規格。其中70%的品種價格進行了下調,平均降價幅度19%,最大降幅62%,降價金額約50億元;對其余的30%左右廉價藥品,維持原價;對市場供應緊缺或斷貨的18種藥品,適當提高了價格。
 此次藥品調價是政府定價藥品的第24次調價,今后藥品價格調整的頻率將降低。此次調價范圍是最近幾次最大的一次,包括了以前沒有調整過的品種。目前列入中央政府定價目錄藥品共1500種左右,地方定價800多種,約占全部藥品的20%。從2006年開始,國家發展改革委分7批對列入中央政府定價范圍內的藥品重新核定了價格。其中,900余種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價格,約占70%;70多種廉價藥品調高了價格,約占5%;300余種藥品維持原價,約占25%。 
  涉及產品面廣,對上市公司影響有限
  此次藥品調價主要涉及的產品包括消化系統藥物、呼吸系統藥物、抗寄生蟲病、解熱鎮痛藥和麻醉用藥物等十類藥品,另外還包括一些植物藥和生物制品。這些藥品的生產企業眾多。如生產大輸液的雙鶴藥業,生產麻醉藥品的恒瑞醫藥,生產消化系統用藥的麗珠集團等。但這些企業的產品降價幅度有限,部分產品享受優質優價,降價對公司產生的影響并不十分明顯。另外,降價有利于產業集中度的提高,長遠來看對上市公司是有利的。
  醫藥行業政策趨緊,企業效益不佳
  2007年醫藥行業將面對的政策環境:整頓和規范藥品市場;藥品注冊基本停滯;GMP監督檢查嚴格執行;生物制品領域重點監管;醫療體制改革將深入推進,一系列醫療政策將出臺等。2007年行業的盈利情況將出現觸底回升的走勢,但面臨的政策壓力仍然較大,大多數企業的效益很難樂觀。
  本輪7次藥品降價情況表
  價格調整情況                                   降價次數  降價金額關于制定吡喹酮等260種藥品最高零售價格的通知(發改價格[2007]751號)2007/05/09
  第24次   50 關于制定追風透骨片等188種中成藥最高零售價格的通知(發改價格[2007]645號)2007/04/09       
  第23次   16 關于調整對乙酰氨基酚分散片等部分藥品定價權限的通知(發改辦價格[2007]667號)2007/04/06     
  第22次   50 關于調整心腦血管等10類354種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的通知2007/01/26
  第21次   70 關于制定華蟾素注射液等32種中成藥腫瘤用藥最高零售價格的通知(發改價格[2006]2337號)2006/11/14
  第20次   13 關于制定青霉素等99種抗微生物藥品最高零售價格的通知(發改價格[2006]1542號)2006/08/22
  第19次   43 關于制定阿霉素等抗腫瘤藥品最高零售價格的通知(發改價格[2006]890號)2006/06/01         
  第18次
  224 次藥品降價情況表 1997年10月
  15種抗生素和32種生物制品 1998年4月   
  解熱鎮痛類38種 1999年4月   
  頭孢類等21種 1999年6月   
  西力欣等150種進口藥品 1999年8月   
  降纖酶等2種生化藥品 2000年1月
  人血白蛋白等12種中央管理生物制品 2000年6月
  頭孢拉定等9種 2000年10月
  氨芐青霉素等21種 2001年4月
  69種抗感染藥 2001年7月
  49種中成藥 2001年12月
  383種抗腫瘤、循環系統、神經系統以及治療精神障礙用藥等 2002年12月
  199種西藥 2003年1月
  267種中成藥 2003年9月
  107種中成藥 2004年6月
  24種抗感染藥 2004年7月
  18種藥品單獨定價方案 2005年10月
  22種以抗感染藥為主 2006年6月
  67種抗腫瘤藥 2006年8月
  99種抗微生物藥品 2006年11月
  32種治療腫瘤的中成藥 2007年1月
  354種心腦血管等10類 2007年2月
  278種中成藥內科用藥 2007年4月
  188種中成藥專科用藥 2007年5月
  260種西藥最高零售價格
  ◆ 醫藥行業首季復蘇明顯
  廣發證券 葛崢 張力 
  2006年,醫藥行業在政策性寒流的沖擊下,增長速度顯著放慢。全年行業銷售收入增長為17.152%,利潤增長僅為9.62%,這兩項指標均創下十年以來的新低。
  不過,由于醫藥行業的需求剛性,需求的持續增長,政策的影響只能是暫時的。事實上,從2006年四季度開始,行業已經開始出現復蘇的跡象。幾個月的單月利潤增長率都在10%以上;而進入2007年之后,這一增速得到加速。2007年1至2月,醫藥行業總共完成銷售收入635.13億元,同比增長15.94%;實現利潤45.29億元,同比增長26.37%。利潤的增長速度明顯高于2006年。
  在醫藥各子行業中,2007年1至2月也整體呈現出復蘇跡象。其中,表現最好的是中藥飲片行業和化學制劑行業。尤其是化學制劑行業,它受2006年行業政策的影響最大,2007年初出現了強勁的反彈,利潤同比增長了30.49% ,銷售毛利率也快速增長。
  2007年第一季度,國家發改委連續兩次實施了藥品降價,降價金額分別達到70億和50億,尤其是2月份對中成藥也進行了較大幅度的降價。不過,降價的政策性傾向明顯,對于化學藥中的原研藥、品牌中成藥、創新類中藥,國家都給予了重點扶持,降價幅度較小,類似于天士力的復方丹參滴丸等產品還進行了提價。此外,醫改的聲音仍然貫穿整個第一季度;從長期來看,包括基礎用藥企業、醫療器械、大型醫藥商業企業,都將是醫療體制改革的受益者。不過,醫改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將是漸進式的,企業短期的直接受益并不明顯。
  ◆ 依然面臨政策不確定性
  ●藥品降價和打擊商業賄賂已經成為眾多處方藥銷售企業經營的最大風險,處方藥“帶金銷售”面對巨大政策風險,形勢依然被動。 
  ●藥品分類管理利好OTC市場,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OTC藥品市場還處于發展的初期,市場潛力巨大。
  ●“三醫改革”推動醫藥商業集中度提高,而且其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大型醫藥商業面對行業洗牌顯然將會首先受益,醫藥商業將會形成“強者更強”的格局。 
  光大證券研究所 姚杰 
  醫藥行業的2006年,是在發改委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出臺下度過的,醫藥政策使整個醫藥行業處于一個低迷的狀態。2007年,國家發改委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還將繼續加強對醫藥行業的改革,相應的政策也將會逐步出臺,對醫藥行業將產生深遠的影響。王友紅
2007年醫改的加速,社區醫療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的發展,將改變目前藥品消費過分集中于城市大醫院的市場格局。各項政策的出臺和實施,使醫藥企業在研發、生產、營銷等各環節上的運作方式都面臨重大調整,行業資源將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提高行業進入門檻,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并對醫藥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利益分配產生重大影響。 
  2007年醫藥行業依然面臨著政策不確定性的巨大風險,例推行藥品分類管理、重拳整治“一藥多名”,打擊商業賄賂、降低藥品價格等等。
  處方藥營銷依然被動
  藥品降價和打擊商業賄賂已經成為眾多處方藥銷售企業經營的最大風險。早在2004年國家發改委已采取大幅降低部分抗感染類藥品的政策,對醫藥企業的影響已可見一斑。2005年10月10日起,又刮降價風暴降低22種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平均降幅40%。醫藥企業雖強烈反對,但無濟于事,損失只能自己硬扛著。
  藥品降價已經成為國內部分藥企利潤大幅下滑的一個重要因素,甚至部分企業已經陷入虧損境地。行業數據顯示:國內2006年化學制藥和中成藥利潤增速下降明顯,化學藥品制劑和中成藥行業的利潤占全行業的53.90%,分別實現利潤115.78億元和98.32億元,同比增長分別僅為2.34%和3.44%。從企業層面的調研中也反映,2006年國家嚴格整治商業賄賂和藥品降價對企業醫院處方藥銷售影響很大。
  另外,由于近年來“一藥多名”的現象比較多見,造成市場價格混亂。1月12日,全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作會議提出,國家藥監部門將逐步擴大限制仿制藥使用商品名藥品的范圍,今后仿制藥將不能隨意變換商品名。整治“一藥多名”勢必對部分處方藥企業的銷售產生重大影響。
  藥品分類管理利好OTC市場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簡稱SFDA) 一直努力在推行藥品分類管理工作,早在幾年前,SFDA就明確“到2006年1月1日,基本實現分類管理”。2005年12月1日,SFDA公布藥品零售企業不得經營憑處方銷售藥品的名單:規定注射液、腫瘤治療藥等11類藥品必須憑處方銷售,麻醉藥品、終止妊娠藥品等8 類藥品零售藥店不得經營。這一政策的出臺可認定為推進藥品分類管理的階段性目標。2005年12月31日止,處方藥全部都將憑處方購買。藥品分類管理將會推動OTC藥品市場快速發展。
  目前國家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分類工作基本上已經完成。藥品分類管理的意義在于有助于解決醫藥分家和降低人們醫療費用的支出。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OTC藥品市場還處于發展的初期,市場潛力巨大。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CNMA)2006年研究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OTC市場銷售額已經高達600億元,占國內醫藥市場的20%左右。報告特別強調2005年國內藥品市場結構顯著變化,零售市場高速發展,藥品零售市場份額已經上升到20%-30%。其中OTC藥品的增長速度明顯超過了整體藥品市場的增長速度,居民對OTC藥品的認知率從2003年的32%上升到2004年的45%。另據CNMA公布的有關統計顯示:我國非處方藥的增長率達到了11%,為全球市場增長最快的地區,并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非處方藥市場。
  醫藥商業受益于“三醫改革”
  目前對國內醫藥產業政策面影響最大的是“三醫改革”———國家醫療保障制度改革、醫療服務體制改革、藥品生產和流通體制改革。雖然國內“三醫改革”進程受到各方質疑,但是,國家對于醫療保險、醫療體制、藥品生產和流通體制改革的方向基本上日漸明確。
  從國家最近一系列政策變化分析,傾向于國內藥品流通政策方向基本上是“規范市場,產業集中”。從發達國家醫藥分銷產業發展歷程來看,產業適度集中是提高藥品流通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市場化經濟發展的必然方向。醫藥分銷產業的經濟特征決定了———醫藥分銷沒有適度集中,就沒有規模效應。因此,國內醫藥流通體制改革在符合“三醫改革”的大背景下,其產業政策導向將和產業市場化發展方向一致。
  國家藥品流通體制“適度集中”的政策導向,將推動國內藥品流通市場集中度快速提高,而且其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大型醫藥商業面對行業洗牌顯然將會首先受益,醫藥商業將會形成“強者更強”的格局。
  綜上所述,醫藥行業依然面臨較大的政策不確定性,建議規避個別行業政策風險較大的子行業。國家很可能在今年推出新的醫療體制改革方案,這對于醫藥行業會產生巨大影響。從細分子行業影響分析,國內藥品降價對于處方藥企業影響較大。因此,建議可以積極關注受降價和打擊商業賄賂影響較小的OTC 藥品企業,例如三九醫藥、江中藥業。其次,醫療體制改革將會有利于大型醫藥商業企業發展。廣東“掛網招標”的兩票制、北京社區衛生中心藥品的集中配送,將會推動行業集中快速提高。
  ◆ 重點公司點評:
  雙鶴藥業(600062) 財務明顯改善
  雙鶴藥業2006年主營業務收入實現404,909萬元,同比下降11.93 %;凈利潤實現16,489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同比增長36.45%;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同比增長117.29%,公司現金狀況良好;資產負債率為38.78%,較上年同期下降10.36個百分點。
  新領導班子的方針得到有效實施,聚焦三大主業,大輸液、心腦血管用藥、內分泌用藥三大核心業務收入占產品收入的比重,2006年達到76.63%,比上年同期提升了11.53個百分點。與2005年同比,公司主導產品總體保持穩步攀升,重點產品銷售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利復星片及其注射液呈現大幅上升趨勢,達到歷史新高;輸液系列、降壓0號、糖適平、舒血寧等保持良好增長態勢;盈源、一君、珂立蘇等新品快速導入市場并迅速上量。
  管理到位,財務狀況明顯改善,盈利能力提高,經營現金流強,資產負債率明顯下降。
  (中信證券 姚杰)
  上海醫藥(600849)新業務步入正軌
  2007 年一季度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1.2 億元,同比增長2.1%;實現主營業務利潤2.5 億元,同比28.2%;實現凈利潤2442 萬元,比去年同期上升30.0%。凈利潤較快增長的原因:加強內部管理,降低各項費用的增長。
  2007年各項新業務逐步進入正軌:醫藥商業新的利潤增長點來自于精麻類藥品;OEM將取得突破,目前已經有5億片的訂單,2007年的加工量有望達到20 億片,預計2007年整個OEM 的銷售收入為6000萬元,保守預計新增利潤達到3000萬元。
  公司采取各種措施降低營運成本。近期,公司將發行8 億元的短期融資券,預計每年將降低財務費用3000萬元,以及利用首次實施新會計準則能追溯調整2006年凈資產而不會影響2007 年凈利潤的原則,買斷300位員工的勞動合同,這將每年降低人工成本1500萬元。
  (東方證券研究所 徐軍)
  廣州藥業(600332)“王老吉”快速增長
  2006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2.4億元,同比增長13.5%;實現利潤總額3.7億元,同比增長20.7%;實現凈利潤2.3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23.2%。2007 年一季度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9億元,同比增長18.3%;實現利潤總額1.6億元,同比增長12.2%;實現凈利潤8140萬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0.2%。總體來看,公司的收入和利潤的增長都比較穩健。
  公司的中藥產品非常具有特色,其中也不乏具有增長潛力的品種。由于公司的中藥工業的基數比較大,預計2007年中藥整體的收入和盈利增長在15%。商業子公司廣藥醫藥與外資聯合美華合資(合資后各持有50%股權),預計2007年中期將完成合資公司組建,將對公司的長遠發展將構成利好。2007年“王老吉”的快速增長仍然可期,預計2007年的銷售達到6.2 億元,同比增長82%。按12%的銷售凈利率計算,2007年將能為公司帶來0.09元/股的盈利。到2010年廣藥利樂包有望達到15億至20億元的規模,將持續為公司帶來可觀的收益。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