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靈巧的“手臂”在貨架、站臺間來回伸縮取放貨箱,伴隨著輸送機滾軸、鏈條運行發出的輕微聲響,一排裝滿電表的周轉箱輕巧地進入出庫站臺。這是來自無錫供電公司營銷服務信息系統的一單100只電能表的出庫發貨任務,在該公司東亭營銷基地六百多平方米的自動化庫房中,從接受任務單、進入TIMMS(全自動電能表倉儲管理系統)界面、點擊發貨、選擇樓層到產生任務、自動輸出貨箱,整個流程不到3分鐘。
電能表管理作為營銷服務系統的一部分,在整個服務流程中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如何進行科學管理也成為現代營銷工作的一大課題。此前,電能表倉儲管理普遍比較簡單,通常是選幾個閑置房間堆放,雖說也進行分類、編號等精細化工作,但由于完全靠人工,真正要查找、應用起來工作量很大,效率也不高。近幾年,無錫地區所轄用戶數急劇增長,加上省公司系統計量管理標準的提高和“集約化”要求,目前無錫公司計量中心須管轄包括江陰、宜興在內所有電能表的檢定、存儲、運行,總數超過200萬只,每年還在以近5萬戶的速度遞增,電能表和互感器年流轉量分別在50萬和3萬左右,規格、種類、型號眾多,數額龐大,要保證這些表計能及時、準確、合理地應用于生產和營銷服務工作,對倉儲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去年,在無錫公司、省公司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一個應用現代物流技術,集計算機運行、調度、統計、分析、管理為一體的自動化庫房開始規劃建造,經過一年多的計劃論證、方案制訂、系統設計、施工安裝,于今年初進入啟用調試階段。在近一段時間的試運行中,這一國內領先的倉儲物流管理系統已充分體現出現代技術科學、高效的特征。
“自動化”提高勞動效率。新庫房使用前,電能表流動靠人工搬運、記錄,表計入庫、送校、返庫、出庫的每道流程都靠人力運送,每天約有3000只表在校驗、配送等過程中流動,計量中心資產管理班的師傅們整天搬下搬下,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盡管庫房能做到堆放有序,記錄齊全,但因為數量越來越大,時間一長,記錄和實際儲存狀態難免有出入,有時為了找一種類型的表計要翻上幾十個周轉箱,而因為存取不便長期閑置錯過有效使用期的表計又需要重新校驗,形成重復勞動。新建的立體化倉庫庫房面積648平方米,設近4米高的六排貨架,每架有11列4層528個貨位,可容納十萬多只單相電能表。表計按不同規格、型號分類排放,貨物流動、出入則靠自動取貨和輸送機。庫區采用一種新型高速小型巷道堆垛機,可根據配件品種、數量隨意升降選取貨物,通過紅外線數據傳輸器接收存﹑取貨命令,機載柜根據這些命令在輸送站臺和貨架間自動完成存﹑取貨操作,需送校、配送的貨箱再由鏈式、升降式輸送機傳送到實驗室、出入庫站臺等各自地點,查找、搬運全部由電腦控制進行全自動、全過程操作,使倉儲管理從純人工狀態完全擺脫出來。據測算,任意抽取一箱電能表出入庫的時間不到一分鐘,既準確又快捷。
“智能化”體現科學管理。除了自動出入庫功能,對十萬只表計的科學規范管理也是新庫房建設的主要目標。庫房中每只表都有不同的實時狀態及類型、編號,靠人工雖然也能記錄齊全,但查詢、使用都不方便,有時為查一只表要翻好幾遍記錄,來回核對好多趟,也不能完全保證數據的準確有效,因此出現表計重號、交接差錯等情況時有發生,影響了配送質量。具備“智能化”功能的新庫房在表計入庫時,能自動讀取廠家提供的箱表關系數據盤,并核對表號,判斷周轉箱內的表號與廠家提供數據盤內的表號是否一致,同一批次表號是否重號等等。出庫時,對時間、表計類型、數量、出庫單位、出庫人、接收單位、接收人等都予以記錄并保存,同時能對超周期表計給出提示,不允許出庫,直至超周期表計拆箱取出后才能出庫。表計在抽檢、檢定等班組間流轉時,系統也能清楚地反映出每天的流轉情況,即表計目前在哪個班組,同一批表計還有多少只沒有返回庫房等。也可以說,對任何一只表計都能查詢出它的實時地點、狀態、流轉過程等記錄,既便于查找統計,也便于及時掌握運作流程,為電力計量工作從根本上實施現代物流管理提供了技術保證。
“信息化”適應需求變化。對于新系統的真正意義,公司計量中心主任陸國華一語中的:運用新系統提高勞動效率和科學管理水平的最終目的,是使電能表物流管理能更好地適應生產和服務需求。近幾年無錫地區大規模房地產建設和一戶一表、分時表安裝的普及,加上農村接戶線改造,需要配送大量新電能表,要服務好這些民心工程,必須準確把握供求情況,適時填補庫存不足。要做到這一點,“信息化”是起碼的要求,首先是庫房系統與營銷系統的對接。新庫房建成前公司已形成較為成熟的營銷服務系統,表計業務與裝表等其它營銷業務實現了網上傳票的流程管理,新系統能認可和接受這些來自營銷系統傳票中有關表計的供應對象、規格、型號、數量等信息,從而快速準確地反饋需求。其次是系統本身具備適應需求變化的信息服務功能。不同地區、客戶群對電能表的規格、型號都有不同要求,加上庫存中的表計本身有不同的狀態、合格期,要適應各種工程的需要,必須隨時掌握庫存情況,及時添加急需品種。新系統啟用前,庫存由人工定期盤點記錄,長期使用中庫存狀態變化頻繁,記錄與實時情況容易產生偏差,影響了實際供貨能力。新系統的庫存記錄隨著表計數量、狀態、運行情況的變化實時更新,隨時保持最新的統計數據,并能根據要求進行庫存狀態分析,為最大限度地滿足需求提供了可靠的基礎信息。今年一季度,省公司下達無錫地區用于新農村改造工程的10萬只電能表檢定配送任務,計量中心通過新系統迅速查詢出相應庫存量,根據江陰、宜興、農電公司提供的分時需求計劃,向廠家提出分批供貨要求,在庫房每天幾千只表計不斷周轉的同時密切關注系統相關數據,使實際有效庫存始終保持合理數量,3月19日一天就配送了7500只電能表,最終提前十天完成10萬只“民心”表的配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