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數碼構建綠色供應鏈
2007-4-8 9:3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摘要:... ...
隨著“蘇丹紅鴨蛋”、“重金屬護膚品”、“瘦肉精豬肝”等事件頻頻發生,有毒有害產品已經成為制約中國老百姓消費信心的重要因素,同時,歐盟也據此構筑起了限制中國產品輸入的“綠色壁壘”。為此,有專家指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萎縮的消費信心,企業有必要構建一條綠色供應鏈
1、綠色——突破“天花板”
“滬杭高速一塞車,全球就 斷貨。”這是夸獎中國長三角地區制造業的實力,但是,長三角如今要繼續發展,卻面臨土地、電力等資源緊缺和人力成本上漲的壓力。長三角的制造業似乎已經遭遇了“天花板”,少了向上的發展空間。
不過,危機也意味著機遇,至少在神州數碼這樣的IT服務公司看來,他們創新的“綠色供應鏈”模式,就非常適合在珠三角地區“生根發芽”。在推動“長三角模式”從“加工”、“制造”到“創造”的升級過程中,神州數碼也希望贏得自己的利潤。
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2010年中國單位消耗系數(單位GDP消耗能源量)要降低20%。與此同時,粗放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占主導地位的現實情況,使得中國在制造和消費能力快速增長的同時,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地位沒有得到提升。新的政策形勢和經濟環境,要求中國企業必須從供應鏈的角度提升自身競爭力,謀求改善供應鏈生態環境,實現產業良性循環和共同發展的有效途徑。
也就是說,擺在長三角面前的有兩條路:要么產業升級,從粗放型加工到精細化制造,再向制造業供應鏈和價值鏈的高端延伸;要么被成本更低的地區所取代。當地政府部門的思路是,要求珠三角制造業體現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走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這一思路,與“綠色供應鏈”的概念不謀而合。
2、全程綠色管理
“綠色供應鏈”(Green Supply Chain,GSC)的概念最初是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制造研究協會(MRC)于1996年提出的,旨在綜合環境影響和資源優化利用來考慮制造業供應鏈發展問題,即從產品的原材料采購期開始就進行追蹤和控制,使其在設計研發階段就遵循環保規定,從而減少產品在使用期和回收期給環境帶來的危害。
當時,“綠色供應鏈”只包含了環境保護和能源節約兩層含義,即用最少的能源,最綠色的材料,制造出最環保的產品。
在我國,近年來在綠色制造及相關問題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863項目的研究主題均支持了一定數量的綠色制造方面的研究課題,并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目前的研究還僅僅集中在概念和理論上。
神州數碼(DCMS)總經理李紹遠提出,目前,中國的制造企業普遍面臨著全球化競爭的嚴峻形勢,創新綠色供應鏈是提升中國制造企業競爭能力的可行道路。
供應鏈綠化的內涵,是指從節約企業的各項投入和資源入手,幫助企業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綠色運營,從而做到本質上的環保,實現中國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
李紹遠認為,長三角地區活躍著數量眾多的中小民營企業,這是一種“從下而上”的經濟推動模式。長三角區域要成功打造“綠色供應鏈”,不能單靠政府主導,更需要引導和依靠企業自身的力量來發展壯大。從目前而言,長三角的企業仍然處于規范化管理和綠色運營的初級階段。“大多數制造企業,只是處于組裝和制造環節,投入巨大卻產出不高。管理基礎薄弱、管理次序混亂、管理機制僵化、組織結構剛性、生產活動封閉、資源浪費嚴重等諸多問題,導致了企業經濟效益并不好,市場競爭能力相對低下。”
2003年,歐盟出臺了兩項環保指令,利用WTO法規,構筑綠色壁壘,就是《廢棄電子電氣設備指令》和《關于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這兩條指令所涉及的產品,包括家用電器、IT和通信設備、照明設備、電氣電子工具、醫療設備類等10大類、近20萬種產品,幾乎涵蓋了我國主要出口機電產品。這兩項指令的實施,意味著我國出口到歐盟的產品如果不符合要求,將不能出口到歐盟市場。
因此,打造長三角的“綠色供應鏈”,已經成為企業的必須。
3、綠色四大環節
那么,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的基本內容有那些呢?
1.綠色設計
研究表明,產品性能的70%—80%是由設計階段決定的,而設計本身的成本僅為產品總成本的10%。因此,在設計階段要充分考慮產品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使設計結果在整個生命周期內資源利用、能量消耗和環境污染最小。綠色設計主要從零件設計的標準化、模塊化、可拆卸和可回收設計上進行研究。
2.綠色材料
原材料供應是整條綠色供應鏈的源頭,必須嚴格控制源頭的污染。從大自然提取的原材料,經過各種手段加工形成零件,同時產生廢腳料和各種污染,這些副產品一部分被回收處理,一部分回到大自然中。零件裝配后成為產品,進入流通領域,被銷售給消費者,消費者在使用的過程中,要經過多次維修再使用,直至其生命周期終止而將其報廢。產品報廢后經過拆卸,一部分零件被回收直接用于產品的裝配,一部分零件經過加工形成新的零件,剩下部分廢物經過處理,一部分形成原材料,一部分返回到大自然,經過大自然的降解、再生,形成新的資源,通過開采形成原材料。從綠色材料的循環生命周期可以看出,整個循環過程需要大量的能量,同時產生許多環境污染,這就要求生產者在原材料的開采、生產、產品制造、使用、回收再用以及廢料處理等環節中,充分利用能源和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
3.綠色供應過程
供應過程就是制造商在產品生產時,向原材料供應商進行原材料的采購,確保整個供應業務活動的成功進行,為了保證供應活動的綠色性,主要對供貨方、物流進行分析。
4.綠色生產
生產過程是為了獲得所要求的零件形狀而施加于原材料上的機械、物理、化學等作用的過程。這一過程通常包括毛坯制造、表面成形加工、檢驗等環節。需綜合考慮零件制造過程的輸入、輸出和資源消耗以及對環境的影響,即由原材料到合格零件的轉化過程和轉化過程中物料流動、物能資源的消耗、廢棄物的產生、對環境的影響等狀況。
5.綠色銷售、包裝、運輸和使用
綠色銷售是指企業對銷售環節進行生態管理,它包含分銷渠道、中間商的選擇、網上交易和促銷方式的評價等。
綠色包裝是指消費者購買產品后,其包裝一般來說是沒有用的,如果任意丟棄,既對環境產生污染,又浪費包裝材料。綠色包裝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實施綠色包裝設計,優化包裝結構,減少包裝材料,考慮包裝材料的回收、處理和循環使用。
隨著物流量的急劇增加帶來車流量的大量增加,大氣環境因此受到嚴重污染。綠色運輸主要評價集中配送、資源消耗和合理的運輸路徑的規劃。集中配送指在更寬的范圍內考慮物流合理化問題,減少運輸次數。資源消耗指在貨物運輸中控制運輸工具的能量消耗。合理規劃運輸路徑就是以最短的路徑完成運輸過程。在產品的使用階段上主要是評價產品的使用壽命和再循環利用,使用壽命是延長產品壽命,增強產品的可維護性,減少產品報廢后的處置工作。再循環利用是根據“生態效率”的思想,通過少制造和再制造方式,使得廢棄產品得到再循環,從而節約原材料和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