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訊(李黔剛 王橋)貴州高速、高等級公路和國省干線收費公路的快速發展,初步改變了全省公路交通的落后面貌。目前,全省收費公路總里程達到3513公里。但近年來,資金困難已成為制約我省公路交通發展的瓶頸。貴州高速公路建設成本高、車流量小、建成后收費標準低、標準不統一,收費還貸壓力大、融資難等問題日益凸顯。
由于該省地理環境復雜,公路建設橋隧多,高速、高等級公路和國省干線收費公路建設與相鄰的廣西、湖南、四川、重慶等省市高速公路建設相比,平均每公里造價除重慶市外,均高于其它省市區。高速、高等級公路建設平均每公里造價4662萬元,橋梁每公里造價1.2億元,隧道每公里造價9300萬元,國省干線收費公路改造和建設每公里造價900萬元。高額的建設成本,致使高速、高等級收費公路收費還貸壓力大。
超限超載運輸對已建成公路造成極大破壞,縮短了公路的維修周期,增大了公路的養護成本,致使原本可以用來償還利息或本金的資金更多地用于公路養護和維修。從目前通行費的征收情況來看,由于收費標準的不統一、收費標準低,全省收取的通行費,償還銀行利息都不夠,高速、高等級公路還貸能力很弱。2004年至2006年,高速、高等級公路3年共收取通行費24億元,剔除稅金和養護運營管理費8億多元,17億多元用于償還銀行利息,只占應還息的60%左右,還差近40%的銀行利息無力歸還。銀行對公路建設貸款評估后,不敢對貴州公路交通建設進行投融資。高速公路收費問題已直接影響到貴州公路建設的持續發展。
“十一五”期間,根據公路建設的規劃,該省還將建成1500公里高速公路和7500公里二級以上的公路,需要投入1000億元的建設資金。廈蓉高速公路都勻至水口段、杭瑞高速公路貴州路段等事關全省經濟發展全局的重大交通項目將在“十一五”期間組織實施。隨著高速公路的不斷延伸,該省的高速、高等級公路建設,在國家投入逐年減少,財政難以負擔公路建設和養護運營管理費用的情況下,只有通過用好“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政策來籌集我省公路建設資金,才能實現“十一五”公路建設目標。
貴州省物價局和省交通廳在借鑒外省作法并經過大量調查研究和分析論證后,提出了規范和調整我省經營性高速公路車輛通行費收費標準,在全省高速、高等級公路實施計重收費的方案。旨在通過適當調整收費標準,統一車輛分類標準、試行計重收費的方式,建立良好的收費還貸機制,激發銀行和投資者對貴州公路建設投融資的積極性,促進全省交通建設的持續發展。
收費公路收費方式存有弊端
長期以來,貴州高速、高等級公路一直以車輛核定裝載質量為依據,按照車型分類的方式收取車輛通行費。實踐證明,這種收費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弊端:貨車“大噸小標”,以偷逃國家規費和通行費;由于收費方式與車輛實際重量沒有直接的關系,客觀上形成運輸車輛“超得越多賺得越多”的超限超載經濟利益驅動;階梯式車型分類收費,使得貨車數量在1.99噸等局部區間的過于集中,造成貨運車輛結構不合理;不能真正反映車輛對公路的占有和使用程度。
而通行費標準不統一,也致使難以體現《收費公路管理條例》“調整結構,控制規模;統貸統還,撤并站點;政府主導,嚴格監管”的總體要求。
全省各條高速、高等級和國省干線收費公路的車輛通行費標準不統一。車輛通行費的收費標準是一路一標準,如貴新公路一級路一類客貨車的通行費標準為0.30元/噸公里,二級路一類客貨車的通行費標準為0.25元/噸公里;清鎮路一二類客貨車的通行費標準為0.40元/噸公里、三四類客貨車的通行費標準為0.35元/噸公里、五六類客貨車的通行費標準為0.30元/噸公里等。現行的一路一標準,給全省聯網收費費率的設置和系統拆分帶來矛盾,也不利于費率的測定,無法實現收費公路“統一管理、統一貸款、統一還貸”的管理模式,因而也就難以對收費站點合理布局,進行撤并或調整。
車型分類與交通部規定的車型分類標準不一致。交通部將貨車車型分為五類、客車分為四類,而我省是貨車車型分為六類,客車車型分為四類。我省現行的車型分類導致部分車型的車輛通行費征收標準與鄰省市差異過大,制約了我省客貨運車輛結構的合理發展。
高速、高等級公路和國省干線收費公路收費標準由基本收費標準和車輛噸位折算系數組成,橋隧通行費沒有另行計收。根據《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要求,沒有體現通過公路收費政策來引導公路建設投資者多建橋隧的原則。
調整通行費是必由之路
國務院《收費管理條例》明確了“統一貸款、統一還款”的原則規定,但該省還沒有建立統貸統還的機制,還是一路一貸。目前高速、高等級公路和國省干線一般收費公路,受車流量等因素的影響,各路段收費收入差別較大,有的收費公路收費情況好,有的收費情況差。以2005年通行費收入來看,東北環線、貴新路平均每年每公里收費收入分別達160萬元、124萬元,而玉銅路、關興路平均每年每公里收費收入分別只有16萬元、18萬元。通過統一調整收費公路收費標準,并在全省范圍內高速、高等級公路,省公路局管理的國省干線收費公路的收費實行交叉補貼。以收費好的公路補貼收費差的公路,使還貸機制步入良性。
統一收費公路通行費標準和車型分類,有利于整頓汽車生產廠商和改裝廠商的經營行為,有利于貨運企業朝市場化、規模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解決不同路段收費標準不同的矛盾。通過車輛通行費征收方式的調整和優化,利用經濟杠桿,對國家鼓勵發展的推薦車型和多軸大型車輛給予適當的通行費優惠,用政策引導貨運車輛發展,優化貨運車輛結構。
對橋隧單獨計征車輛通行費體現收費的公平、合理性,這既符合《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規定,又可以鼓勵投資者多建橋隧,改善線型,減少占用耕地、林地,減少對山體破壞引發的塌方。
調整車輛通行費,統一收費標準,為實現全省聯網收費和計重收費打好基礎。從而使我省高速、高等級公路建設、管理和經營步入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良性循環機制。
目前,全國已實施計重收費的有江蘇、天津、山東、河南、福建、四川、山西等十四個省市,上述省市在計重收費實施后,運轉良好,運營管理成本有所下降,超限運輸明顯減少,交通事故數量明顯降低,同時明顯改善汽車運輸市場向規范化、公平化、合理化轉變,計重收費帶來的效果明顯,意義重大。近期重慶、云南、廣西等十余省市也將實施貨車計重收費。
調整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要做“標準動作”
依照國務院《收費公路管理條例》“貸款修路,收費還貸”和“統貸統還”的政策規定和交通部《關于發布交通行業標準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車型分類的通知》以及省人民政府第130次省長辦公會議要求,省物價局、省交通廳成立了調整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測算小組,選取貴新、凱麻、崇遵、貴畢、關興和清鎮六條高速、一級及二級公路為樣本路,以2006年1月至6月為基準,采集了865萬條原始數據進行認真測算和廣泛調研。在剔除全省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收入除養護運營管理必要的費用和稅金外,以能夠償還高速、高等級公路3年內銀行貸款利息、國省干線收費公路提高償還貸款能力為原則。具體調整方案為:統一調整全省高速、高等級公路車輛通行費基本收費標準;調整車型分類及車輛噸位折算系數。按照交通部的要求,把我省目前客貨車車輛車型分類的標準統一到交通部規定的分類標準上來;對我省31.5公里符合收費條件的獨立橋梁和隧道單獨計征車輛通行費。
繼續實行綠色通道車、郵政車、救護車、搶險救災車、軍警車優惠政策;在貴新、清黃、崇遵等路段加快試行貨車計重收費的步伐,減少貨車因分類帶來的影響;收費公路管理部門規范收費公路定價成本構成,加強成本核算,嚴格控制收費公路建設成本和管理運營成本,提高還貸能力;收費管理部門努力提高收費公路服務質量,完善服務設施,確保道路的“暢、綠、潔、美”,增強道路通行能力,作好宣傳解釋工作。加強高速公路智能化、信息化建設。逐步實行全程監控和重點地段重點監控,增強情報板信息提示,減少交通阻塞和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