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提出"新蘇東"概念 鹽城沿海開發規劃起點高

2007-4-3 15:0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從未感到像今天這么振奮,如果說幾年前的‘以工興市’為鹽城的發展帶來第一次生命,那么此次的沿海開發將給鹽城日后的發展帶來第二次生命。”據《江南時報》報道,3月28日,趙國柱在一座風味雅致的咖啡廳內,如此談論著他這個普通市民對鹽城沿海開發的看法。

    將時間推至3月24日,“鹽城市沿海開發戰略規劃匯報會”在南京舉行,這標志著位于黃海之濱的鹽城市將全面啟動新一輪沿海開發。有觀察人士認為,夾在繁華的山東半島和上海之間,鹽城沿海的風景略顯“凄涼”。不過,也正因如此,位于黃海之濱的鹽城此番全面啟動的沿海大開發,才會帶來更多的期待。

    “鹽城此番沿海開發不僅給這座新型海濱城市帶來一次發展機遇,更為重要的是,以往人民對蘇北固執偏一的看法亦將得到徹底改變。不過,可以顯見的是,鹽城在此次沿海開發中將肩負著太多的責任和使命。”觀察人士說。

    “新蘇東”概念的提出

    “讓我眼前一亮的是,有關鹽城此番沿海開發的媒體報道中,提出了建設‘新蘇東’這一概念。”趙國柱告訴本報記者,他能感覺到鹽城未來的發展必將有一個大的跨越。

    確實如趙所言,記者從一份來源度可靠的內部資料獲悉,2006年是鹽城沿海開發的規劃年,面向國內外規劃機構征集規劃方案,經過優選確定了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等三家國內頂尖的規劃機構,分別為該市編制沿海開發戰略規劃,最后由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對三個方案進行了整合,并邀請美國規劃協會和江蘇省社科院參與咨詢整合工作。在各方的努力下,鹽城市沿海開發戰略規劃已經形成。根據規劃,鹽城市沿海開發確定:按照沿海可持續發展和資源永續利用的要求,實行“據點式”開發,不搞全面開花,集約使用沿海岸線、土地等資源。實行綜合開發,在以工興港、產業帶港的同時,利用沿海獨特資源,積極發展濕地旅游業、海洋產業、鹽土特色農業和沿海農產品加工業。

    有關觀察人士分析認為,鹽城此番沿海開發規劃起點高,借鑒的外地經驗較多,這不僅能促進蘇南蘇北協調發展,還可以讓鹽城經濟突破蘇南的環境和資源瓶頸,找到新的增長極。

    “此番沿海開發,鹽城的優勢是毋庸置疑的。”長期關注江蘇沿海開發的人士指出,從國際層面分析,鹽城是亞太(日韓)國際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點,是西太平洋國際濕地生態旅游城市;從國家層面分析,鹽城是我國沿海重要生態功能保障區,是渤海經濟區和長江三角洲城市對接發展的重要連接點;從省內層面分析,鹽城地處省沿海產業帶的核心區位,是江蘇沿海開發承南起北的戰略支點,通過沿海開發鹽城將建成江蘇沿海新興臨港工業城市;從蘇北地區層面分析,鹽城是蘇北地區新興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的增長極,是蘇北地區出海的主要門戶。

    “有利因素顯示,此番沿海開發將為鹽城帶來諸多機遇。”觀察人士認為,經過多年發展的積累,鹽城已具備融進以上海為大城市圈的必備條件,以鹽城為中心的蘇北城市,可以憑借沿海開發實現新的崛起和振奮一躍。

    城市的“二次生命”

    2006年,江蘇省一份官方調研報告勾勒出一個中國東部沿海經濟“洼地”形象:“2005年,沿海三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萬多元,僅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我省沿海地帶每平方公里的GDP是廣東沿海地帶的1/6,山東的1/5,浙江的1/4。”

    江蘇沿海三市為連云港、鹽城、南通三個地級市,下轄14個縣市。在1984年國務院公布的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連云港和南通名列其中。然而長期以來,江蘇走著一條與其他沿海省份不同的發展路徑:沿滬寧線城市帶成為國內經濟高地,而沿海地區不僅難望蘇南項背,更跌落中國東部沿海發展谷底。

    省委書記李源潮在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曾指出,把沿海開發放在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按照“依港興工、以工興市、集約開發、保護生態”的原則,科學規劃,基礎現行,發展海洋經濟,重點加快連云港、鹽城、南通沿海深水港口建設和臨港產業發展,逐步建成新興基礎產業基地、新興能源基地、良好生態功能區和新的經濟增長極。

    鹽城是江蘇沿海大市,海岸線長582公里,占全省的56%。鹽城沿海資源豐富,沿海灘涂面積683萬畝(含輻射沙洲),占全省的67%,是江蘇最具潛力的土地后備資源。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鹽城就開始對沿海進行開發,但開發格局主要為“圍墾—養殖—開墾”,海洋經濟產值僅占江蘇全省的16%。面對沿海經濟增長緩慢的現實,鹽城圍繞沿海開發的步伐從未滯留不前。

    “我們將以此指導新一輪沿海開發,埋頭苦干,臥薪嘗膽,夯實基礎,奮力拼搏,將鹽城建設成為江蘇沿海新興臨港城市、和諧宜居的濱海生態城市和西太平洋濕地旅游城市。”鹽城市委書記趙鵬3月24日在南京匯報會上說。對趙書記的這番話,鹽城市民趙國柱深有感觸,他告訴本報記者,在他看來,鹽城此番沿海開發將給鹽城帶來第二次生命。

    “藍色之夢”如何放飛

    恰如沉默許久后的第一聲吶喊,鹽城此番全面啟動沿海開發的匯報會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會議本身。沿海開發是鹽城人許久以來的夢想,隨著鹽城人夢想的逐步實現,鹽城在此番沿海開發中亦肩負著重要的使命。

    目前,蘇南經濟業已進入國際化、市場化發展的快車道,經濟總量、人均GDP水平位于全國前列。優化產業結構、科技進步和發展現代服務業正成為影響蘇南競爭力的主要因素。而蘇北發展滯后,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不夠。在沿江開發進程中,加快蘇北、特別是蘇北沿海經濟帶的發展,通過鹽城這一中間接點實現與上海、長江沿線南北聯動、以南帶北。這樣,既能培養新的經濟增長極,又可構建新的沿海經濟帶,讓蘇北融入蘇南板塊,或者說是把蘇南板塊擴大到蘇北,從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解決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找到出路,實現區域的均衡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鹽城沿海開發中尚存“四個劣勢”、“四個挑戰”。本報記者在“鹽城市沿海開發戰略規劃”(綱要)中了解到,鹽城在沿海開發中,水土資源空間組合不相匹配,淡水資源供應不足;生態資源優勢因受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影響難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保護與開發之間存在矛盾;沿海工業基礎薄弱,工業化與城鎮化水平較低,產業內生型發展不足;沿海開發的集疏運通道建設滯后,港口腹地小,末梢式交通系統限制了物流系統組織。同時,鹽城周邊城市的快速發展導致其遭遇被邊緣化的挑戰;開發過程存在潛在的生態破壞和被污染的挑戰;中心城市帶動力弱且偏離沿海的挑戰;周邊港口腹地擴張導致被腹地化的挑戰。

    “正因如此,位于黃海之濱的鹽城此番全面啟動的沿海大開發,才會帶來更多的期待。”觀察人士稱,鹽城在此次沿海開發中肩負著太多的責任和使命。(朱慧志 倪鋒)

    相關新聞<<<

    江蘇沿海即將走進大發展時期

    江蘇沿海開發已經到了最佳的時期。江蘇省委近日召開常委會議,審議并原則同意《江蘇省沿海開發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不久將由省政府正式頒布實施。

    江蘇省沿海經濟帶包括南通、鹽城和連云港三個地級市,擁有954公里海岸線,1130萬畝灘涂。去年的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已將沿海產業帶建設作為江蘇“十一五”發展的重大戰略,這為加快江蘇沿海開發帶來了歷史性機遇。常委會議上,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趙克志從五個方面對《規劃》情況作了個補充說明:一是沿海開發的時機成熟,應該加快開發步伐;二是必須遵循節點開發的原則,不能搞遍地開花;三是必須以產業作為支撐,發展一批有帶動作用的大項目;四是注意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把好環保準入關;五是認真組織好規劃的實施,配套好相關的政策。

    江蘇省長梁保華對《規劃》作了充分肯定,并指出:全國沿海開發的勢頭很快,國家和省也一直重視沿海開發,到了今天,開發的條件和環境才具備,“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沿海開發要突出重點,有限推進,重點發展大港口,推進城市化,發展大產業。要突出強調環境保護,包括沿海的環境和海洋的環境。

    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指出:《規劃》做得很好,原則同意。《規劃》基本可行,在常委會后修改一下,可提交沿海開發工作會議討論。現在到了沿海大開發、大發展的時候了,現在時機很好,要以沿海開發作為新動力、新增長極,推動江蘇又好又快發展、和諧發展、區域共同發展,要集中全省力量共同推進。要與全國的中長期沿海開發規劃相銜接,在全國布局上看沿海、看沿海開發格局和重要的產業發展。《規劃》要以“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江蘇”為目標,與全面小康進程銜接好。《規劃》還要突出沿海開放的優勢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這兩個特點。總體上可按“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來開發沿海。《規劃》還要進一步修改完善,主要是空間開發格局上,要發揮沿海三個中心城市作用,把三個中心城市作為“三極”突出一下,同時發揮沿海高速、沿海鐵路、通榆河的紐帶作用,形成南北向的經濟帶、經濟流。

    據悉,《規劃》明確提出,江蘇沿海地區將加快布局和發展大型風電、氣電、火電等能源工業,充分發揮風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布局建設大規模的風力發電;積極爭取建設沿海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及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廠,到2015年,把江蘇沿海地區建成全省能源工業基地。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