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節流有新招 供應鏈該吹“按需”風
2007-4-3 11:3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摘要:... ...
Unisys亞太區供應鏈管理首席合伙人思霖懇
今年在商界及信息技術行業的其中一個流行概念是"按需提供"(on demand),有線電視的賣點是可以為客戶提供"視頻點播"(video on demand)、企業的IT系統則流行"按需運算"(on demand computing)或"按需存儲"…為什么企業對"按需提供"概念趨之若鶩?直觀的理由是這進一步體現了公司以客為尊的服務精神,實質的原因是"利" - "按需提供"能有效地協助企業節約成本,提高效益。
精簡就是美
自從福特汽車公司在上世紀初推出"T"型號,美國一直是全球汽車業的領頭羊,通用、福特及克萊斯萊三大車廠采用的大批量生產被視為該行業的金科玉律,可以達到經濟規模的效益。但在70、80年代,美國汽車廠商卻被日本同業在成本控制方面打個落花流水,不少學者對此現象作了深入的研究及分析,例如Taiichi Ohno在上世紀70年代末提出"豐田汽車生產系統"的報告,認為豐田能有效節約成本的方法是其產品能不多也不少、同時盡可能適時地提供客戶希望得到的功能。
在此之后,由摩托羅拉采用、通用電氣發揚光大的"6西格瑪"、"及時提供"(Just-in-time, 簡稱JIT)及"全面生產力制作程序"等經營理念等陸續出臺,其實其背后思想都是一脈相承的,就是企業應如何才能有效節約成本,"精簡作業方式"就是其中一個答案,而"按需提供"是"精簡作業"的支柱。
企業爭取盈利從來只有"開源"及"節流"兩個途徑,對企業領導來說,如何在不影響客戶服務水平的情況下有效節流比開源可能更重要。舉例說,甲、乙同為制造業公司,甲公司每年的營業額為1,000 萬元,但經營成本達800 萬元,因此毛利水平為200萬元,而乙公司的年營業額只有600萬元,經營成本為400萬元,毛利水平同樣為200萬元,相比之下,乙公司的經營模式更有經濟效益,它的毛利水平與甲公司相仿,但所承受的風險,包括存貨積壓、流動經營資金、客戶欠款及壞賬等卻低得多,對經營成本龐大的制造業來說,成本的波動及高低可能是致命的。因此,甲公司管理層要作的事情不一定是加大開源力度,而是設法精簡作業方式達到節流的目的。
中國現在廣被視作"世界工廠",其制造業對全球經濟舉足輕重,根據統計數據,中國在2004年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人民幣54,805億元,比2003年增加了16.7%。中國制造業的成本優勢是舉世共知的,要百尺干頭、更進一步,繼續倚靠低廉勞動力是不足夠的,它們必需向優化作業流程及善用信息技術方面邁進,才可以在21世紀繼續脫穎而出。
根據美國AMR調研公司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制造業認為"精簡生產作業方式"是驅動他們作IT投資的原因。
至于所作IT投資的領域,精簡作業方案、供應鏈與產品革新是受訪制造業公司的最熱門選擇。
強迫推動與順勢拉動的區別
制造業過往的批量生產模式是采用一種"強迫推動"的方針,廠商估計其產品的銷量來規劃所需生產資源,然后從囤積原材料開始,逐個工序按照這個指標作業,直至最終成品產出,流風所及,公司的供應鏈的最重要任務是確保每個工序能得到及時充分的資源供應,這種生產模式是否具備經濟效益不是最重要的考慮。
"按需"生產的模式則反其道而行之。廠商根據客戶對最終產品的需求來定奪每個工序所需的資源,而最后才歸納它所需的原材料量,由于裁減了工序間所有不能增加價值的工作,經濟效益不單能提高,交貨時間也將更有效率,總括而言,"按需"生產是采取"順勢拉動"的方針。
全盤了解企業運作才能打造"按需"供應鏈
制造業企業要擁有理想中的"按需提供"供應鏈一般會經過4個階段:
第1階段:企業必需通盤掌握其生產流程各個方面的情況,這包括對實時了解訂單、存貨、財務等方面的狀況,這將可改進存貨管理及提高生產效率,其后更可進一步實現縮短生產周期、提高運營靈活性及可靠性等優點。
第2個階段是企業在基于首階段的成功基礎上,為其供應商及客戶提供業務協作的"可視性"(visibility),例如客戶可以通過電子數據交換(EDI)與企業連接、使用基于Web的自助式服務,以及先進的存貨管理技術。同樣道理,供應商也可通過增加了的業務合作透明度而得益。
發展至第3階段時,企業的業務運營已經實現100%電子連接,因此可支持企業間業務協作程序、跨部門通信、協同業務規劃、及財務結算自動化等舉措。近年國際貿易及金融領域甚囂塵上的"直通式交易處理"(STP)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在第4階段,企業將實現端對端的供應鏈可視性及優化,供應鏈各環節信息的實時提供、及時補充多種存貨為生產工序提供恰到好處的支持。
根據美國制造業的經驗,達到第4階段的企業經濟效益改進可達到70%,F在汽車、電子及消費產品制造業是采用"按需"供應鏈的先驅行業領域。
顯而易見,若要打造一個扎實的"按需"供應鏈,企業的運營及IT部門必需掌握一個發展藍圖,然后按步就班地向每個階段推進,其中如何提高供應鏈、以及整個企業的"可視性"至關重要。
例如,Unisys Global Visible Commerce(Unisys全球可視化商業)是一個解決方案系列,使企業和政府能夠追蹤和保護貨物和資產。這種全面的方法集成了現有系統,通過改造流程和實施技術,能夠創建企業之間的連接。Unisys已經為企業和政府實施了20多個供應鏈追蹤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