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案例

計劃:供應鏈管理的核心

2007-4-3 11:2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
摘要:... ...
 ——訪i2公司全球解決方案中心項目總監傅淼
    價值鏈管理已被當成企業成功的關鍵要素,實施供應鏈管理的企業與戰略性供應商分享設計及需求信息,已將觸角延伸至企業之外。供應鏈管理就是利用線性規劃等核心優化技術,對從供應商的供應商、供
    應商、企業、客戶到客戶的客戶的整個鏈條的管理和優化。實施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能使供應鏈上的所有成員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協調一致地進行商業運作。
    隨著企業供應鏈管理意識的提高,i2公司的客戶群體也在不斷擴展。創建于1988年的i2公司總部設在美國達拉斯,是供應鏈管理市場的創造者與領先者,致力于為全球領先的企業提供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目前在全球的客戶已達1000多家,其中包括全球前14家半導體生產公司,全球前15家電子OEM公司中的14家,前6家全球性汽車生產公司,全球前10家3PL公司中的8家,全球前10家世界級金屬冶金公司中的6家,全球消費品行業中10大名牌公司,福布斯評出的前10家航空/航天與國防公司、前15家零售商中的10家……AMR評選的全球25家最佳供應鏈管理公司中有17家是i2的客戶。
    i2于2000年進入中國市場,聯想、華為、摩托羅拉、神州數碼、戴爾、東南汽車、寶鋼、百事等知名企業都已成為其客戶。
    在i2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中,計劃處于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地位,因為i2堅信:沒有計劃,企業的生產、經營就如同無源之水,不知自己要做什么,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
    記者:供應鏈管理對于外資企業也許并不陌生,而對我國大多數企業來說卻是一個新名詞。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傅淼:供應鏈管理重在兩部分:供應鏈的計劃和執行。計劃包括倉儲計劃、預測需求計劃、物流的配置計劃、生產計劃、銷售計劃等;供應鏈執行是以訂單的執行和物流的執行來支撐的。
    實施供應鏈管理,關鍵在于增加各環節的可視性。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有許多不確定性因素,庫存相當于供應鏈系統的潤滑油,對這些不確定因素導致的波動起到緩沖作用。企業的客戶服務水平和庫存是一對矛盾,這是整個供應鏈管理理論和實踐中一對最基本的矛盾。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客戶服務水平越高,要求的庫存就要越多。。
    為了解決這對矛盾,有效地匹配庫存與客戶服務水平二者之間的關系,企業需要對自己的需求及上下游企業的需求與供貨能力進行預測,根據預測安排生產和原材料的采購。預測準確時則不需要很多庫存,因為企業能夠預知下游客戶何時要貨,自己的原料何時能到貨。
    由此可以看出提高預測的準確度的重要性。如何達到這一目標?要實現供應鏈企業的信息共享,即協同。沒有實現協同時,預測的依據只能是企業的經驗、對歷史數據的分析以及對市場信息的把握,即使用盡各種方法,預測的準確性也只能達到一定程度。協同要求企業內部有很強的計劃能力,根據計劃產生的信息反饋給上游供應商,供應商據此信息排程,并告知企業哪些需求能夠滿足、何時滿足,哪些需求無法滿足。這種信息共享、信息交互的過程能夠提高整個供應鏈的可視化程度,把不確定性降至最低。因此,協同是提高供應鏈可視性的手段,計劃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
    記者:實施供應鏈管理能給企業所處的行業帶來哪些利益?
    傅淼:實施供應鏈管理,能夠增加整個供應鏈的可視性,實現供與求的良好結合,避免信息失真而導致的“牛鞭效應”,降低整個供應鏈的成本。
    舉個簡單的例子。通過供應鏈管理系統的計劃功能,企業能夠獲得準確的計劃,如果將這個計劃提前一定時間就告知供應商,供應商可以降低自己的安全庫存,按照企業的計劃進行供貨。這時供應商的成本相應降低,企業也能從中受益,整個行業的成本也隨之下降。
    反之,如果企業間不能達成信息共享,就可能造成這種局面:企業按照計劃生產,突然得知某原料無法到貨,企業已經按計劃排產了,其他物料也占用了,就會造成企業資源乃至行業資源、社會資源的浪費。實施供應鏈管理就是通過協同,提高整個供應鏈的可視性,降低成本,形成供應鏈上所有企業的共贏。
    記者:成功的企業非常重視供應鏈管理,而有些企業上線了供應鏈管理系統卻感覺效果平平。實施供應鏈管理系統要注意哪些問題?
    傅淼:企業對計劃的重視程度不夠,只重視執行而不重視計劃,往往是導致供應鏈管理系統應用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企業在成長階段,一般把主要精力集中于開拓市場,企業的主要工作都是圍繞銷售進行的,所謂后方服務于前方。在此階段,企業習慣于把壓力傳遞給上游,而自身又不在預測和計劃上下功夫。銷售把壓力傳遞給制造部門,制造部門又把壓力傳遞給供應商。要求自己的庫存降至最低限度,而要求上游隨時供貨。供應鏈上的所有環節都處于疲于奔命的狀態,運作的效果和效率卻并不高。可以說,此時的企業把著眼點完全放在執行上,而沒有對企業未來的計劃。計劃恰恰是企業以及供應鏈運作的根本。
    做到有效的供應鏈管理需要企業有效地做到以下三點:1.觀念的轉變和理念上重視,企業必須對供應鏈有足夠的重視,把供應鏈的效率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來抓。2.實施供應鏈管理是企業持續改進、持續優化的進程,而不是項目上線任務就能結束,企業要有持續的動力。3.要有持續的投資、有專門的隊伍,從組織上、人員上給予保障,并且企業要把這些投資看作是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條件,而不是負擔。這是成功的供應鏈管理基礎。
    使用供應鏈管理系統要注意數據的準確性,如果輸入系統的數據有問題,系統不可能做出準確的計劃。要注重日常對數據的及時維護,隨時把企業的現狀反應給系統,系統才能根據企業現時的狀況進行計劃及優化。實施供應鏈管理系統要涉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和責權關系,要求企業在組織架構上有相應的保證,否則就無法確保系統成功實施。另外,還需要企業在流程上做相應改進。
    國外許多著名企業在供應鏈實施方面是很典型的。比如三星,不僅非常重視其產品、品牌,還十分注重供應鏈運作的效率,因為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共同構建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果僅重視產品、品牌,而沒有供應鏈系統的支持,或供應鏈運作效率低下,而導致企業的利潤低下,則不可能保證對產品研發和品牌建設所必需的長期投入,整個企業的發展也就無從談起了。
    記者:i2如何幫助企業進行供應鏈項目的規劃?
    傅淼:我們通常是分析某行業的供應鏈,對企業所處供應鏈中的位置進行分類,得到幾種模式后,再進行優化,得到行業中的最佳業務實踐。然后,根據企業的理念,分析企業適合什么樣的供應鏈模式,幫助企業描繪供應鏈實施的路線圖,告訴企業項目實施要分幾個步驟,能夠達到什么樣的效果,企業在進行IT規劃時就要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不同的企業對供應鏈的重視程度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也不一樣,企業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實施長期、中期或短期的供應鏈項目實施方案。
    記者:每個行業都面臨著獨特的供應鏈挑戰。i2供應鏈管理系統如何適應不同行業的特點,如何體現靈活性?
    傅淼:i2針對不同行業的軟件產品,其核心層基本是統一的。在核心層之上是模板,針對不同行業的特定需求進行開發。第三層是針對具體企業的情況,以數據定義作為接口,通過數據建模進行調節。可以說,i2的軟件系統既能符合行業的特性,又是客戶化的產品。
    目前i2已進入了與制造和物流相關的幾乎每一個行業。i2通常的做法是,每進入一個新行業,首先與該行業的領先者合作,切合客戶的實際情況,共同開發行業模板。通過這種合作方式,i2可以對新行業形成深刻的理解,并形成行業針對性很強的解決方案。
    記者:i2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包含哪些功能模塊?
    傅淼:i2供應鏈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訂單履行(協同補貨、客戶訂單履行、供應鏈可視性)、供應商尋源與采購(協同供應執行、危險物料管理、產品尋源與重復使用、尋源執行、供應商戰略及績效管理)、供應與需求計劃(協同供應執行、需求管理、工廠解決方案、庫存優化、銷售與運作管理、供應鏈可視性、供應管理)、運輸與配送(補貨計劃、戰略網絡設計與分析、供應商可視性、運輸投標協同、運輸建模與分析、運輸計劃與管理)、內容與數據服務、供應鏈運作服務平臺(業務流程執行、統一基礎設施服務、主數據管理、績效管理)。
    企業在日常運作中會產生海量數據,如果只經過簡單的收集整理,是無法從中獲得有用的信息的。i2的“供應鏈事件管理”和“績效管理”這些工具可以協助企業進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從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轉化為面向不同層面決策者的信息,滿足不同層面決策者不同的需求,即將有用的、準確的、及時的信息,以可利用的形式呈現給不同層面的決策者,幫助決策者及時掌握情況,迅速作出正確的決策,調整計劃,保證整個供應鏈平穩高效的運作,真正實現閉環的供應鏈管理。
    記者:許多企業都在使用ERP系統或MRP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與它們有什么區別?
    傅淼:ERP系統或MRP系統在做計劃時是不考慮約束條件的。
    什么是約束條件? 對供應鏈來說,約束條件就是一旦缺少就會導致企業不能滿足及時客戶需求的那些條件。約束條件可分為硬約束和軟約束。比如,半導體行業加工設備非常昂貴,生產冰箱、空調需要的壓縮機比較稀缺,并且在不足的情況下很難及時補充,這些就是硬約束。在生產線上,人員大多只需簡單培訓,不需要很高的技能,很容易及時補充,這就是軟約束。供應鏈管理系統要把產能、物料等約束條件考慮進去,根據企業所有的資源,均勻、有效、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條件,排出可行的系統。
    ERP系統只負責企業內部所有活動的協調與整合,專注于整合和改進企業內部的流程以及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供應鏈管理系統進行的是跨企業的所有活動的協調與整合,專注于整合和改進企業內部及企業之間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