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案例

供應鏈優化的基本原則——時間管理

2007-4-3 11:0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
摘要:... ...
此前提到分類是供應鏈優化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對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業務要素進行分類,根據各個類別分別采取最合適的策略,從而實現供應鏈優化。采用該原則,關鍵在于選擇合適的分類方法以及針對每一個類別制定合適的策略,同時,確保供應鏈上下游以及各個環節之間分類的匹配。現在我們來談論供應鏈優化的另外一個基本原則:時間管理。
    基本供應鏈優化思路之時間管理
    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就是時間管理,對于時尚類的產品時間管理非常重要:比如電腦類、服裝類產品,DELL在PC行業最低的庫存天數是其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對于一些非時尚類的產品:諸如大眾消費品,時間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時間管理為什么重要?供應鏈管理有兩個目標:提升客戶服務水平,以及降低運作成本,這兩個方面目標常常是互相矛盾的,即要提高服務水平,是以成本升高為代價;而降低成本,往往會帶來服務水平的下降。時間對兩方面目標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對于服務水平,最重要的是對市場需求的響應速度,即對需求的響應時間;對于成本來說,時間的延長會導致各種運作成本的升高,例如存儲成本、產品滯銷的損失等。加強時間管理,可以實現在服務水平與運作成本兩個方面的同時優化。
    舉一個例子:某企業運用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對某種原材料的供應進行優化,優化之前,原料的采購提前期為72天。
    該原材料的供應方式如圖:企業直接向國外的供應商下單,國外企業生產之后,運輸到北京,北京生產之后再運輸到廣州作為該企業生產的原料。顯然,這么長的供應鏈流程導致72天的采購提前期似乎是合理的,但是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又需要降低提前期。
    為優化該原料供應,企業對原料供應流程做了詳細的時間分析,分析結果如下(做為示例,沒有完全展示該流程的時間分析內容):可以看出,該流程有運輸時間34.9天,延遲等待時間12.5天,存儲時間2天,檢測時間7.8天,生產時間14.6天。理論上說,除去運輸時間和生產時間在現有的運輸方式和技術條件下是很難壓縮之外,延遲時間、存儲時間以及檢測時間都是可以壓縮的。
    針對時間分析的結果,企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壓縮原料供應過程中的時間。采取的措施包括:
    ■ 根據國外供應商的計劃編制時間調整企業訂單下達時間,縮短延遲時間2天;
    ■ 供應商根據港口業務操作特點確定生產以及發貨時間,縮短等待時間0.5天;
    ■ 通過加強供應商質量管理,對材料實行免檢放行,總體檢驗時間縮短4.8天;
    ■ ……
    通過各種時間縮短方案,總體時間減少了18天,材料總的提前期從原來的72天減少到54天,導致的結果是該原料庫存由原來的30天減少到20天,庫存價值減少了16萬元;即通過一系列的時間縮短的措施,提高了對需求的響應速度(時間縮短),同時降低了成本。 供應鏈管理的兩個目標同時實現。
     
    時間管理作為供應鏈優化的基本邏輯,他如何引導我們優化供應鏈呢?
    從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加強供應鏈時間管理,實際是通過對時間的分析,發現供應鏈上可以改進的點,找到優化空間,結合這些優化點,通過對具體業務的分析優化,來縮短供應鏈運作時間,最終實現供應鏈優化。對業務的優化可以向兩個方向努力:一是加強各個環節在時間上的協調,節奏一致,減少等待延遲時間;二是縮短各個步驟執行的時間。在上面的例子中,措施1、2 是加強各個環節的協調,措施3是縮短檢驗時間。
    時間分析的工具,除了上面所使用的時間分析表格外,甘特圖也是一種常見的分析方式。時間分析對于供應鏈優化來說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工具。同時由于時間這個因素對于供應鏈兩個目標都非常重要,且能夠對兩個目標同時優化,所以時間管理常常是供應鏈優化的突破口,或者說供應鏈優化的基本原則。如果你正面臨供應鏈優化的難題,不妨先把你的供應鏈時間做詳細分析,優化思路可能就會自然顯現。AMT高級顧問 鄧為民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