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創新的當家人
劉衛民自己也承認了他本人的想法“還是比較超前”,而且現實證明,他的一些創新的思路和行動在今天看來(都)是正確的。如三年前他就提出了“構建和諧京唐港區”的建港方針。
劉衛民的創新精神給港口發展帶來了機遇,在唐山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他始終堅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建設和經營港口,堅持對外開放和內引外聯的觀念,不斷創新思路,走出了一條以利益共同體為紐帶的建港新路。包括與北京聯合建港,港口出讓岸線讓企業獨資建碼頭,港口和企業合資建碼頭,非港口企業參與建設碼頭配套設施,以土地折價入股與投資方共建倉儲配套設施,最大膽也是最有成效的創新之舉,被認為是他在吸收民間投資方面的作為。
創新是來自于實踐,來自于理性的思考。劉衛民不僅能夠將成熟思想付諸實踐,也能將實踐經驗進行理論總結。他在接受記者采訪的前兩天,才剛剛在北京交通大學完成了碩士論文答辯,論文的題目就是《京唐港區港口經營民營化的探索和實踐》,據了解,評委們對此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務實敬業的領路者
1989年,京唐港區打下開工第一樁的時候,劉衛民由部隊轉業來到了這里。他從基層起步,在最初的幾年中,當過裝卸隊長,商務處副處長,1994年被任命為京唐港務局局長助理,參與京唐港區的領導工作,1995年1月由局長助理被提拔為副局長,主管全局生產經營,1998年5月任常務副局長,主持全局工作,1998年9月出任京唐港務局局長,港口改制后擔任了股份公司董事長。
京唐港區的人氣旺盛,有號召力,有人說是因為有劉衛民這位京唐港區的領路人。劉衛民認為這是一種默契,是一種企業文化。
在我國港口業內,有很多當年從基層做起,今天的帶頭人都非常受人尊敬,在企業中有號召力。劉衛民就是這樣的人,他以務實的工作作風,贏得了各級管理人員和職工的信任。
記者這次采訪劉衛民時看到,他的身體雖然比較消瘦,但他威武挺峻的軍人姿態,炯炯有神的雙眼,讓人感到一種向上的朝氣。他每天工作的時間很長。見到他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晚上八點,他剛開完一個內部會議回到辦公室,在采訪當中,他還不斷安排近幾天的工作,準備去西北,去北京,又要準備韓國之行。感受著他緊張的工作節奏,記者也都有些不忍心過多地占用他的時間。
穩健做事的低調領導
“開會發言后說,進場就溜邊。”這是對劉衛民低調做事為人的最好寫照,記者有過現場經歷。2003年京唐港區吞吐量第一次突破了2000萬噸,在新聞發布會之后,唐山市政府在現場組織了有關港口發展的研討會,當時劉衛民靜悄悄地坐在最后靠邊的座位上,他的發言也僅有作為東道主的幾句感謝話。
他很少在媒體上露面,他一直在說:"我們踏踏實實將企業做好就行了。“這次他能夠接受采訪,可能因為記者與之相熟,不太好拒絕,也可能是記者那句”通過個人也可以宣傳一下企業"的話起了作用吧。
劉衛民做事穩健而坦誠。就拿京唐港區組建物流公司一事來說,實際上他的思路早在兩年前就有了,注冊工作也早已完成,但他一定要選準時機才能啟動,并且一旦啟動就要"干幾把漂亮活"。
將誠信作為企業原則的人
劉衛民還有一個比較超前并付諸了實踐的想法,那就是三年前他提出要打造"誠信京唐港"的理念。回顧過去,他感覺到當時社會在某些方面缺乏誠信,但無論社會上的誠信問題如何,劉衛民都下決心要解決職工的誠信問題,要提高京唐港區每一名干部和每一位員工對社會、對船東、對貨主的誠信水平,要讓客戶對京唐港區及京唐港區所有員工構成信心,因為他相信,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獲得無限的發展。
于是京唐港區通過培育誠信服務品牌,把"熱心、誠心、細心"落實到具體行動中、落實到工作崗位上,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和美譽度。
京唐港區快速發展,誠信原則功不可沒,這也是付出誠信所應得的回報。隨著盈利水平的提高,使得企業在銀行的信譽得到了大幅提升,2005年先后獲得融資貸款額度37億元。
誠信經營使京唐港區步入了更加順暢的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