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民航而言,2004年是一個具有標志意義的里程碑,前3季度利潤首次突破100億元大關,國內航線運輸保持持續快速增長,國際和港澳航線運輸全面恢復,這在中國民航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權威人士預言,中國民航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期已經到來。
機場建設也是如火如荼,廣州新白云機場遷建順利完成、青島流亭機場擴建工程已經如期竣工……國內機場在迅猛發展的同時,對機場建設也存在著一些不同看法。帶著業內外關心的問題,記者專訪了民航總局機場司司長張光輝。
問:請您談談今年民航機場建設的基本情況。
答:“十五”以來,民航基本建設項目較多,任務較重。今年,僅民用機場和空管在建的項目就有84個,其中新建機場14個、改擴建機場41個。廣州新白云機場已于8月5日順利轉場飛行;首都機場擴建工程于3月28日正式開工建設,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浦東機場二期擴建工程開工前準備工作已經就緒,第二條跑道已開工建設。截至目前,青島機場改擴建、拉薩機場改擴建、井岡山機場等工程已經竣工驗收并投入使用;重慶機場改擴建、長春新機場建設、西寧機場改擴建等工程正在進行;大連機場擴建等工程已經順利開工。此外,昆明新機場、武漢機場航站區及配套設施擴建等工程正在抓緊進行前期工作。其他民航基本建設項目也正在按計劃實施。
問:有人認為,目前國內機場大部分在虧損,新機場建設應該緩行。您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答:截至2003年底,我國大陸有航班運輸機場132個,機場分布密度約為每10萬平方公里1.37個左右。目前,我國大陸所有。ㄗ灾螀^、直轄市)的省會(首府)城市、沿海開放城市及主要旅游城市都擁有了民用機場,一些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及地面交通不便地區也擁有相應規模的民用機場。據預測,2005年末我國大陸民用運輸機場將達到140個左右,2010年末達到200個左右。
我國已經成為民航大國。但是與世界航空發達國家相比,不僅在量上還存在差距,而且主要在質的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就民用機場而言,我國的國土面積與美國相當,人口是美國的5倍,但民用機場只有美國的1/17,航班運輸機場只有美國的1/5。即使與巴西、印度、巴基斯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民用機場的密度也相對偏少。今年以來,國內機場業務量增長迅猛,有些機場的容量已顯緊張,一些沒有機場的地區,也因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而需要建設機場。
因此,我認為,國內機場要滿足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數量還遠遠不夠。
問:機場下放地方后,民航總局的角色發生了重大變化,是不是意味著“徹底撒手了”?
答:機場移交地方后,民航總局的職能轉變為行業監管。在機場方面,主要行使宏觀調控和安全管理職能,重點是安全監管。因此,不能說是撒手了,應該講是真正回歸到政府的角色了。至于機場自身的經營管理模式,在不違背國家和行業規定的情況下,各機場可自主選擇?傮w而言,民用機場既具有公益性和經營性,還具有區域壟斷性等特點,因而對機場采取何種管理模式應當根據機場的具體情況區別對待。具備企業化經營條件的機場,一定要堅持管理與經營分離的原則,構建規范的公司體制;不具備企業化經營條件的機場,可以明確定性為公共企業或事業單位。這就是說,對于那些盈利能力較強、具備商業化運營條件的大型機場,可以將其全部推向資本市場,借助國內外資本市場融通機場建設發展資金,實行商業化運營和管理,實現從經營型向管理型轉變。對于那些完全實行商業化運作有困難、但其經營性項目較好的中型機場,可實行公益性項目與經營性項目分離,對公益性基礎設施可由政府投資,對經營性項目則實行商業化運行;而對于那些完全不具備商業化運營條件的小型機場,可以借助各種形式,如引進多種資本特別是民營資本、政府給予補貼、土地開發與旅游及其他資源相結合、委托管理等方式,保證機場作為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能夠正常運行。
問: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大樞紐機場的建設,民航總局給予哪些特別扶持政策?
答:目前,我們正處在競爭國際航空運輸中樞地位的關鍵時期,日本東京成田機場、韓國仁川機場以及東南亞的幾大機場都對北京、上海、廣州等國際航空運輸中樞地位形成嚴重挑戰。我國主要大機場在基礎設施條件、經營管理模式和理念、空管水平及空域管理等方面,還不能適應國際航空樞紐運營的需要。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存在的問題,抓住機遇,規劃建設好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國際航空中樞,不斷提高我國大型機場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偩謱⒃陂_放航權、航線結構等方面為這些機場營造相對寬松的外部政策環境。
問:我國民用機場建設發展的前景如何?
答:總局正在研究制定民航“十一五”規劃和2020年遠景規劃。機場布局和建設規劃是重要組成部分,規劃出臺還需要一段時間。一般講,機場的設計目標年一般都在10年左右,1994年以來新建、擴建的機場有80多個,根據最新統計,一些機場已經在超負荷運行,相當一部分機場已達到或接近設計能力。按照初步預測,到2020年,全國機場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飛機起降架次將分別達到約9.5億人次、2250萬噸和1182萬架次,需要旅客航站樓總面積約950萬平方米(現有350萬平方米左右),貨運站約280萬平方米(現有90萬平方米左右)。這就意味著今后16年,我們每年要建設總面積40萬平方米左右的旅客航站樓和15萬平方米左右的貨運站,一些大中型機場需要建設多條跑道,每年還需要新建成若干個機場,才能滿足發展需要。因此,機場建設的前景廣闊,任務也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