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倉儲與運輸論文

加強糧油科技管理 促進糧食經濟發展

2007-4-27 12:2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十五”期間蘇州市糧食局糧油產業依靠科技投入和創新,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和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在糧油加工方面調整產品結構,增加花色品種;發展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發展高新技術項目,提升企業技術水平;糧油精深加工水平不斷提高,糧油加工業技術水平和經營規模位居全省前列。我市形成了以張家港沿江植物油脂加工群為主,以面粉和大米加工為輔的蘇州市現代糧油工業體系。

  “十五”期間我市、縣糧食主管局領導牢固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充分認識實施科技進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對糧食科技投入和技術創新的意識,積極探索和推廣應用儲糧科技、糧油加工新技術、副產物綜合利用新途徑等。在糧食企業資金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我市各級糧食部門在“十五”期間加大了技術改造投入,多方籌集資金,嚴格資金投入和管理,費用實行專款專用,保證了科技經費的高效使用,保證技術改造項目的順利開展和任務的完成。在發展糧食經濟中堅持以推廣應用為主,先進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原則,以“高質量、高營養、高效益;低損耗、低污染、低成本”為發展方向,采取多種形式合作,嚴格項目論證、立項、申請及審批程序。

  1、以技術改造為手段,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十五期間,糧油加工企業增強了科技創新意識,通過自主研發、聯合開發、引進先進技術等措施,推進了糧食加工產品的精加工、深加工開發,科技含量不斷提高。 十五期間,我市糧油加工業先后投入2600多萬元資金用于企業技術、設備的提高和改造。糧食加工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逐步走向產業化經營,促進了糧食加工轉化,不僅使企業增效,而且帶動了農民增收,進一步提升了我市糧食產業化經營水平。十五期間,面粉加工業充分利用城市建設搬遷的契機,加大資金投入,建設高標準,技術含量高的面粉加工生產線。全市規模以上的面粉加工企業都擁有等級粉生產能力。油脂加工業發展迅速,十五期末,全市油脂加工日處理油料能力達14600噸,生產高質量一級油的比重達89%。大米加工業廣泛運用色選技術,增添了技術先進的安西牌和佐竹大米色選機,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品質,增強了產品的市場銷售競爭力。糧油深加工技術的運用為企業在市場競爭和發展中增添了活力,為企業產品贏得了廣闊的市場,也為企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常熟市金成油脂有限公司利用原有的油脂生產設備,進行技術革新和設備改造,并通過與大學科研部門的合作,成功開發了大豆蛋白的原料生產項目。該項目取材于榨過汁的豆粕,用浸泡法將其中的球型蛋白質提取,經與羥基高分子聚合物接枝,通過助劑達到相溶共聚共混,制成一定濃度的蛋白質紡絲溶液,利用現代紡絲設備,經濕法紡絲工藝,制成含有豐富大豆蛋白的纖維。這類纖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效的氨基酸,具有羊絨般的手感、蠶絲般的光澤、棉纖維的吸濕透氣、羊毛的保暖性等特點,市場前景十分廣闊,被譽為新世紀的健康舒適型纖維。昆山油脂品有限公司利用油脂作為加工原料,投入年產九千噸的油脂氫化、六千噸的麥淇淋生產線各一條,生產油脂深加工產品,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了產品的檔次,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2、以科學保糧為手段,保障糧食供應安全。一是根據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后儲備糧布局的調整,新建庫采用了先進儲糧設備,提高了儲糧科技含量。全市建立起市級糧食儲備庫和區市中心庫兩級儲備、相互補充的糧食安全儲備網絡。先進的儲糧技術在糧食安全儲備網絡建設中得到廣泛應用。環流熏蒸技術、糧情自動監測技術、糧食出入庫物流信息管理技術等一大批糧食科技新技術新成果的應用,極大地增強了糧食的儲備安全性,降低了儲糧成本,有效保證了儲備糧源質量的穩定。十五期末,使用機械通風技術的倉容量占全市有效倉容的97%;使用微機測溫技術的倉容量占全市有效倉容的20%;使用環流熏蒸技術倉容量占全市有效倉容的19%;70%以上的糧食企業均擁有糧食干燥技術,全市共有糧食烘干機84臺,其中低溫烘干勁機29臺,為科學保糧提供了條件。二是加大庫點的資源整合、改造和維修力度,改變庫容庫面貌,進一步改善儲糧條件。

  3、利用科技信息技術,建設現代糧食物流園。十五期間,我市糧食經濟工作堅持圍繞地方糧食供應安全為中心,充分利用市場資源主渠道的作用,吸引糧源和糧商、糧食企業家,搞活本地糧食的有效流通,提高企業的裝備水平和產品開發能力,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形成新型的產、加、銷體系和有效的市場調控載體,初步建成一個集糧食儲備、加工、交易、信息為一體的糧食物流企業雛形。用“三個體系,一個基地、一個放心”的模式構筑蘇州特色的糧食產業化經營;進一步創新體制、激活機制。逐步實現儲備資產國有化,加工企業民營化(股份化),企業規范化,管理現代化,運作市場化,產品放心化,真正做到政府調控市場,企業搞活市場,實現政企“雙贏”,在保證地方糧食供應安全的同時大力發展地方糧食經濟。“十五”期間全市已投資37502萬元,占地面積852.63畝,基本建成大米年加工能力22.5萬噸、倉容儲存能力22.5萬噸的集儲備、加工、批發、信息一體的現代物流園雛形。

  4、以完善糧油質檢測體系為手段,保障消費安全。“十五”期間,我市狠抓糧食質量檢測體系的建設,努力建立健全市、縣二級糧油質量檢測體系。為保證全市居民糧油產品放心消費,為進一步提高糧食質量檢測水平,構建符合糧食市場化要求的糧食質量檢測體系,為糧食生產流通服務、為糧食質量安全服務,通過政府支持和扶助,全市投資近1000萬元,全面完善了市級糧油檢測機構,以市局糧油檢測站為中心,建立起覆蓋全市五(縣)市二區的二級糧油質量監督監測體系,對全市各級儲備糧、入市糧油的質量進行了有效監督。每年通過對外招聘等形式引進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充實第一線,加強業務指導,糧油質量檢測隊伍整體素質有了一定的提高,操作進一步規范,檢測水平進一步提高,確保了糧油質量檢測結果的正確性和權威性。

  5、積極轉變職能,開展科技服務。一是發揮市糧油行業協會和各專業協會的作用,組織科研機構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技術改造、技術引進、新產品開發服務,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二是協會積極舉辦糧油食品科學技術講座,交流科技成果,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三是充分發揮糧油質量檢測機構的作用,為糧食生產、流通和質量安全體系建設提供技術支持

  6、抓好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推動糧食科技進步。 “十五”期間,我市在抓好落實各市(縣)區糧食局的科技職能的同時,積極落實人員編制,指定門人員負責,并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十五期間,積極引進糧油專業技術人才,每年都要到各大專院校錄用各種專業的畢業生充實生產第一線。同時組織有各專業崗位的技術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吸收新知識、新技術,開闊專業視野,提高技術水平和專業知識。每兩年舉辦一次糧食倉儲防化員、保管員和檢驗員專業知識培訓和交流,做到每個技術專業人員都有一次更新知識的的學習機會。市局還組織各種技術練兵比賽,營造糧食行業全體人員的學科學、學技術的良好氛圍。

  (蘇州市糧食局)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