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理政資訊

遼寧:促進海陸經濟一體化發展

2007-4-26 10:4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
摘要:... ...
 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增強海洋意識,建設沿海產業帶,是我省加快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的巨大潛力所在。要利用廣闊的沿海地帶,依托我國東北縱深腹地,大力發展臨港產業和沿海經濟,有重點、分步驟地推進“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建設;推進沿海、近海地區與腹地形成優勢互補、互為支撐、良性互動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建設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遼東半島沿海經濟區、遼西沿海經濟區,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這些重要論斷,既提出了加快遼寧沿海經濟發展的新命題,也提出了加快遼寧內陸經濟發展的新命題,進而提出了加快遼寧海陸經濟一體化建設的戰略新命題。

  遼寧作為東北地區唯一的沿海省份,在國內外經濟區域化和一體化浪潮的推動下,以“五點一線”沿海開發開放戰略為切入點,構建“兩極、三軸、一面”的遼寧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新框架,從“點、帶、軸、面”科學制定區域發展規劃,是貫徹落實省十次黨代會關于遼寧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加快遼寧海陸經濟一體化的重要途徑。

  “兩極”——— 以沈陽、大連為龍頭的南北兩大區域中心城市增長極

  沈陽是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的龍頭城市和中心城市,是東北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是遼寧經濟主干區——— 遼中南經濟區的北部增長極。2006年沈陽實現GDP2482.5億元,占全省GDP總量的26.8%。以沈陽為中心150多公里半徑內,集聚1座副省級城市、6個地級市、21個縣(市)和200多個小城鎮,大中城市集聚,城市類型齊全,構成了資源豐富、結構互補性強、技術關聯度高的遼寧中部城市群。隨著渾南新區、沈北新區、沈西工業走廊、沈陽金融商貿開發區、棋盤山開發區等一批產業新區和功能新區的快速發展,城市活力和區域性加工制造、商貿物流、金融服務等中心城市的功能與地位日益增強。以沈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2006年實現GDP5646.8億元,占全省GDP總量的61%。隨著沈鐵工業走廊、沈撫同城化等進程的加快,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一體化建設在明顯提速。根據區域極化理論和產業分工、功能分工,高功能定位,高起點規劃,努力打造沈陽東北區域經濟中心城市,對于加快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一體化進程,促進全省乃至東北區域一體化發展格局建設,具有重要的全局意義。

  大連是哈大經濟沿線重要節點和東北地區的主要出海口,是我國東北地區最大港口城市,是遼寧暨東北沿海經濟區的龍頭城市和中心城市,是遼寧經濟主干區——— 遼中南經濟區的南部增長極。以大連為龍頭的遼寧“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涵蓋了整個遼寧沿海地區和海洋資源,地處歐亞大陸橋東端,背靠整個東北三省及內蒙古東部腹地,港口資源和海洋資源豐富,人力資源和工業基礎雄厚,是遼寧及東北地區連接世界的海上大通道,也是遼寧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不僅經濟總量比重高,發展潛力大,而且是遼寧及東北沿海開發開放的龍頭區、先導區和戰略前沿區。遼寧“五點一線”沿海開發開放戰略提出以后,渤海一側的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和黃海一側的大連莊河花園口工業園區東西呼應,正在推動整個大連地區強勢迅猛發展,并將全面拉動遼寧“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的強勁發展。高功能定位,高起點規劃,努力打造大連東北沿海經濟先導區,對于加快遼寧“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一體化進程,促進全省乃至東北區域一體化發展格局建設,具有重要的全局意義。

  “三軸”——— “沈—大”經濟發展軸、“沈—山”經濟發展軸、遼寧沿海經濟發展軸

  “沈—大”經濟發展軸是連通遼寧南北兩個經濟增長極的重要經濟通道。“沈—大”經濟發展軸包含沈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遼陽等我省主要城市,是連接以沈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和以大連為龍頭的遼東半島經濟區的經濟脊梁。經過多年的發展,“沈—大”經濟發展軸已經呈現出工業基礎雄厚、交通運輸業發達、對外開放程度高和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實力強等特點,是遼寧乃至東北地區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也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核心地段。推進“沈—大”經濟發展軸建設,努力打造連通遼寧經濟南北兩極和兩大經濟區以及陸海經濟一體化的黃金產業通道,對于實現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與遼東半島沿海經濟區的優勢互補和良性互動,對于加快遼寧區域經濟一體化和海陸經濟一體化進程,對于促進全省乃至東北區域經濟一體化格局建設,具有重要的全局意義。

  依托京沈高速公路和京沈鐵路,建設“沈—山”經濟發展軸,是加快遼寧及東北面向關內廣大地區發展陸路開放型經濟的重要內容,是依據點軸理論加速推進遼寧中部城市群與遼西地區開發開放和一體化進程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遼寧沿海對外開放與陸路對外開放并舉的重大舉措。“沈—山”經濟發展軸主要包括沈陽、盤錦、錦州、葫蘆島、朝陽和阜新6市,鐵嶺、撫順2市依托沈陽中心城市融入“沈—山”經濟發展軸,為“6+2”格局。“沈—山”經濟發展軸作為連接遼寧東西兩個經濟區的重要通道,以及連接東北腹地與關內地區的重要通道,伴隨著中國北方經濟和環渤海灣經濟的崛起,即將成為遼寧境內重要的黃金產業走廊以及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核心地段之一,具備明顯的后發優勢。應依托農業、物流、沿海、港口、人力資源等比較優勢,錯位發展,盡快實現突破。

  遼寧沿海經濟軸即遼寧“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為強化區域分工可以進一步細分為“渤海遼東灣經濟產業帶”和“黃海經濟產業帶”,由大連、丹東、營口、錦州、盤錦、葫蘆島6個沿海市所轄的21個市區和12個沿海縣市組成,土地面積、人口、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占遼寧全省的1/4、1/3和近1/2,海岸線全長2000多公里,易港岸線約1000公里,正在啟動開發建設1443公里的沿海黃金產業大道。全面推進“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建設,對于加快遼東半島沿海經濟區與遼西沿海經濟區一體化進程,對于加快“陸上遼寧”和“海上遼寧”建設,對于促進遼寧及東北陸海經濟一體化,對于建設遼寧沿海經濟強省,具有重要的全局意義和戰略意義,目前已經成為遼寧、東北乃至全國經濟重大格局調整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面”——— “遼三角”沿海經濟區

  依托三大經濟發展軸的做實、做強,有效連接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遼東半島沿海經濟區、遼西沿海經濟區三大經濟區,建設內部相互關聯、優勢互補、梯次發展的“遼三角”沿海經濟區,有利于開創遼寧區域海陸經濟一體化建設新局面,全面構建遼寧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嶄新態勢。

  一是規劃突破“兩極一廊”,即沈陽、大連南北兩極和遼西沿海經濟走廊。一方面,通過“極心突破,帶動周邊”,加速打造具備功能外溢和資本外溢能力的沈陽、大連南北兩極區域中心城市,整合城市功能分工、產業分工和產業布局,強勢帶動以沈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城市群和以大連為龍頭的遼東半島城市群的發展,構建遼寧中部城市群各具特色的專業化、產業化、集群化城市發展新優勢,構建遼東半島沿海產業和港口一體化發展新優勢。由于沈陽本身還處在產業集聚和功能完善階段,還沒有達到期望的資本邊際收益縮小后外溢的效應,因此,應支持沈陽盡快做強做大,走“培育強極帶動強區”的發展模式。要提高區際開放程度,加快要素供求的市場化,加速政府的轉變職能,促進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內各城市按照集群化的發展方向,明確企業、產業的發展路徑;按照錯位化的發展定位,明確城市的發展路徑;按照一體化的建設方向,明確市場、交通、信息、通信、金融服務、法律保障的發展路徑,讓資源要素盡可能充分流動,用良好的對內開放環境促進對外開放,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要圍繞沈陽裝備制造業和服務業、鞍山和本溪鋼鐵工業、撫順石化工業、遼陽化纖工業、鐵嶺的煤化工業、營口港口工業,確立產業發展核心,走集群化、專業化的道路,打造分工合作的產業鏈,逐步形成“核心區”+“外圍區”,組織有序、合作緊密的產業布局。建設遼東半島經濟區的關鍵是以大連為核心,盡快整合港口資源,全力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盡快改變港口分散經營、無序競爭、缺乏合力的消極局面。另一方面,通過“以三帶二,突破西部”,即通過盤錦、錦州、葫蘆島遼西沿海經濟走廊三市的發展,帶動阜新和朝陽兩市發展,實現遼西一體化發展的新突破。

  二是規劃突破做實、做強三大經濟發展軸。沈陽與大連距離約為400公里,加速位于軸線重要經濟節點位置的“鞍山隆起”和營口發展,對于“沈—大”經濟發展軸的發展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沈陽距離葫蘆島300多公里,沈陽距離天津710公里,沈陽距離北京720公里,加速“盤錦隆起”、錦州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和“葫蘆島隆起”,積極吸納關內和關外雙重輻射,對于“沈—山”經濟發展軸的發展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建設遼寧沿海經濟發展軸,重點是圍繞“五點”盡快實現突破。

  三是謀劃突破沿海開放、遼寧腹地開放和東北腹地開放。全面推進我省參與東北區域經濟合作、環渤海經濟合作、東北亞經濟合作及更加廣泛的國內外經濟合作,全面推進“遼三角”沿海經濟區的戰略崛起,全面推進遼寧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作者單位:遼寧省委政策研究室)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