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張家港保稅物流園區的報道之一
這里,有全球最大的石化物流供應商——荷蘭孚寶公司,不惜下“重注”1.8億美元修建儲罐和碼頭搶占先機;這里,有全國最大的液體化工品集散地——張家港保稅區化工品交易市場,它的報價已成為我國華東地區化工市場的“價格晴雨表”;這里,已成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重要的羊毛、腈綸、棉花的集散、配送、分撥中心……這里,就是我國唯一的內河型區港聯動試點園區——張家港保稅物流園區。
張家港保稅區位于沿江與沿海兩大經濟帶交匯處,為蘇錫常等大中城市所環抱,是上海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江流域經濟走廊的咽喉。順江而下,可接受上海浦東開發的輻射;溯江而上,可直達重慶、武漢等內陸腹地,發展物流市場潛力極大。
2003年,江蘇沿江開發漸入高潮,物流業發展方興未艾,在張家港保稅區和揚子江化工園中落戶的國際性生產企業與日俱增,物流量增長很快。為了完善保稅區和化工園的整體配套功能,形成相對完整的化工產業鏈,構筑保稅區和化工園的獨特競爭優勢,加快保稅區向自由貿易區轉型的步伐,促進張家港市乃至全省沿江產業發展,2003年9月25日,張家港保稅區管委會向省政府提出了關于請求設立江蘇省張家港保稅物流園區的請示。
2005年1月28日,張家港保稅物流園區通過國家驗收,成為繼上海、大連之后第三家封關運作的保稅物流園區。
目前,張家港保稅物流園區共吸引了74家物流企業入駐,其中第三方物流企業48家,累計引進注冊外資1.4億美元。全球最大的化工物流企業——荷蘭孚寶,以及荷蘭世天威、博斯勒、意大利曾亞、香港嘉里大通等知名物流企業紛紛落戶,帶來了先進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技術。截至今年3月底,張家港保稅物流園區累計實現進出區貨運總量750萬噸,貨值64億美元,征收關稅及代征稅37億元。
化工和紡織品物流是張家港保稅物流園區的兩大特色品牌。“一區三園”(保稅區、保稅物流園、揚子江化工園、揚子江高新技術產業園)液體化工儲罐近100萬立方米,固體化工倉庫50萬平方米,年存放、轉撥化工品達300多萬噸,化工品的年進出區貨運量占全區貨運總量的60%。張家港保稅區化工品交易市場去年完成成交額211億元,實現利稅1.3億元,預計今年化工現貨和電子交易成交額可突破400億元,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液體化工品集散地,它的報價成為南京關區的審價依據和我國華東地區化工市場的“價格晴雨表”。紡織品物流方面,去年通過張家港保稅物流園區進境的PTA為11萬噸、棉花17.3萬噸、腈綸2萬噸,在全國口岸占有較大比重。
兩年多來,隨著業務形式不斷深化,張家港保稅物流園區所具備的保稅倉儲、國際采購、分銷與配送、簡單加工、轉口貿易、國際中轉等功能逐步得以體現。比如意大利曾亞、荷蘭百科標準件等企業已成為重要的五金工具和緊固件采購中心,化工原料的國際中轉業務日益增長,以蘇潤集裝箱碼頭為平臺的轉口貿易也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物流功能的有效發揮,進一步放大了保稅物流園區對當地和周邊區域經濟的輻射效應。張家港保稅物流園區已成為長江流域地區供應商與采購商的交接點,啟動運作后縮短了二者之間的貿易距離和時間,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運作成本。比如今年張家港至歐洲的雜貨班輪航線開通以后,短短兩個多月,長江中上游地區的大型鋼廠依托張家港保稅物流園區出口的各類鋼材就達16萬噸,航班密度由第一個月的2班增加到每月4班。保稅物流園區設立運作兩年后,2006年全市實現服務業總值287億元,比2004年翻了1.5倍。張家港保稅物流園區的運作培育了一批成長性良好的本地物流企業,促進了全市服務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