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商品研究所公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可能再度成為鋼材凈進口國。此觀點與目前鋼鐵產能過剩、抑制出口的形勢迥異。
英國商品研究所對國內360家鋼廠調研后形成了研究報告。該報告認為,中國國內對鋼材的需求將保持年均10%的增速。到2010年,中國國內將新增鋼鐵產能2.1億噸,如果將國內淘汰的落后產能6000萬噸計算在內,新增鋼鐵產能約為1.5億噸,但仍無法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增長,因此中國很可能在2010年重新成為鋼材凈進口國。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戚向東也認為,我國目前的出口退稅政策客觀上還是削弱了國內鋼鐵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2006年,全球粗鋼產量達12億噸。其中,中國產鋼4億噸,約占34%。戚向東認為,中國的鋼產量已納入全球市場供求平衡。全球鋼材出口量約占生產量的40%,而中國鋼材出口量僅占生產量的9%,并已納入全球貿易平衡之中,為實現全球市場供需基本平衡做出了貢獻,沒有中國鋼材出口增加,就不可能實現全球供需平衡,中國鋼材適度出口的趨勢不可逆轉。
戚向東表示,在2006年國內出口鋼材的300多個品種中,有70多個品種規格出口價格高于進口價格。
2007年4月18日,美國商務部助理部長戴維·斯普納就美國是否考慮對中國的鋼鐵、家具等商品征收反補貼稅的提問表示,對于其他的中國商品,美國沒有考慮征收反補貼稅。這對中國鋼鐵生產及貿易企業來說,是一利好消息。如果美國真對中國鋼鐵產品征收反補貼稅,很可能導致歐盟、加拿大等國家效仿,由此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中國鋼材的出口。鑒于目前這一備受關注問題的進一步明朗,阻礙中國鋼材出口的又一把“利劍”消失了。
2007年4月10日,國家出口退稅政策出臺后,市場表現出平穩并有所走強。熱軋板卷價格反彈至4150~4200元/噸,主要是企業集中出口,國內資源投放減少,價格倒掛等原因。戚向東認為,2007年4、5月份,國內市場由升轉降的可能性較大;下半年市場調整的力度,取決于國際市場的走勢和出口量。
下一篇:中美貿易不平衡緣于結構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