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論壇備受各界關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陳錦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經濟學家李京文發來賀信。成思危副委員長在賀信中提出,目前中國經濟運行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生產成本較低,而交易成本很高,因此如何發展現代流通業,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希望雜志和論壇在此方面有所作為,成為推動我國流通現代化的一個平臺。
論壇舉辦了一系列專題學術報告會,一些專家提出的觀點獨到精辟,讓與會者享用了一次饕餮大餐。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壽波提出了"大物流論"的觀點,頗為新穎,令人洞開眼界。他認為,中國的物流概念Material Flow(物的流動)相對于國外的Logistics(物流)有明顯的優越性。演講中徐壽波院士從物的流動論、綜合物流論、大物流科技論、大物流工程論、大物流產業論五個主要理論方面講述了"大物流論"的基本概念。
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司長陳文玲在"現代流通與國家競爭力"演講中提出了現代流通是經濟運行的先導性力量的觀點,并以美國現代流通能力對全球的控制力為例,對這一觀點進行了闡述,表明美國經濟的順利運行和發展,很大程度上都憑借了強大的流通能力。
陳教授認為,現代流通能力決定一個國家的競爭力、現代流通是經濟全球化的內在動力。一個國家、一個區域、一個城市的綜合競爭能力,越來越取決于現代流通能力。能否加快現代流通的發展,成為提高經濟運行速度、效益和質量的關鍵。在我國實現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的過程中,應加快推進現代流通進程,把由生產決定型經濟轉向流通主導型經濟,實現經濟運行方式的轉變,就成了提高綜合競爭力的必由之路。能否加快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現代流通體系,塑造國際競爭力和核心競爭力,將是對各級政府新的挑戰。
北京物資學院鄔躍教授對外資進入中國物流業的影響提出了相關的政策思考。他提出三點建議:政府要對物流業的外資進入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適時對政策進行相應的調整;加大對具有戰略意義的沿海港口的控制力度;高度重視全球產業轉移的趨勢,提高中國物流產業參與國際分工力度。
鄔教授強調:周邊國家的快速崛起,已經對我國的外商投資產生了影響,必須引起物流領域的重視。從我國的產業結構和經濟政策來看,外資物流業由于自身進入中國的特點決定了還未對我國物流業產生直接影響,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消費水平的提高,當中國從世界制造工廠轉向世界消費市場之時,也就意味著外資物流業直接對決中國物流業時代的到來,我們應對此予以充分重視。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晁鋼令教授提出了和諧流通的概念,列舉了我國在流通領域內的一些不和諧現象。如:流通組織化程度差,科學化水平低,流通費用居高不下;流通結構嚴重失衡,資源配置很不合理;部分流通企業管理不嚴,導致假冒偽劣商品盛行,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甚至危及消費者的身心健康;流通企業的服務水平和商業誠信程度普遍不高,消費者滿意度較差,各種矛盾與沖突不斷。晁教授具體分析了導致這些流通不和諧現象的主要原因包括體制層面、市場層面、觀念層面技術層面、政策層面等五方面原因。
晁教授提出了促進和諧流通的幾點建議,分別是:從"主體管理"走向"社會管理",建立覆蓋全社會的流通管理和協調機構;充分重視流通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各地政府部門應將流通管理納入經濟與社會管理的重要議事日程;堅持用法規與政策的手段抑制流通領域中的壟斷與不公平競爭現象,維護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強化輿論監督、行業自律和商德教育,不斷提升流通企業經營者持續發展的戰略意識和誠信經商的倫理水平。晁教授強調我國應采取切實措施改變流通領域的人才結構,不斷提高流通現代化的水平,以促使流通效率提高和成本下降。國是制造大國,企業物流水平的提高直接關系到我國物流整體水平的提高。
北京物資學院崔介何教授呼吁物流研究應高度重視企業物流。指出目前我國物流業仍存在著"重宏觀、輕微觀"的現象。他說,企業物流,尤其制造企業物流是物流運作的基本單位,是社會物流的基礎,我國是制造大國,企業物流水平的提高直接關系到我國物流整體水平的提高。并提出我國應重新認識企業物流和企業物流管理。企業物流水平的提高不僅不會阻礙"第三方物流"的進步,而且會促進"第三方物流"的發展。企業物流的進步,有利于"供應鏈管理"在我國的實踐與推廣。
北京物資學院黨委書記劉木春在會后接受記者采訪時用"頂天立地"四個字形容了該論壇的意義和影響。他說,"頂天"是因為這次論壇請到的專家學者都是在流通經濟領域的泰斗級人物,他們帶來了學術界最前沿和最權威的理論,對填補我國流通領域的一些理論空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頂"起國內流通經濟理論的一片"天"。所謂"立地"就是專家學者為解決我國目前流通業的實際問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思路和對策。他同時表示要把流通經濟論壇繼續辦下去使之成為我國流通領域的高峰品牌論壇。
據悉,來自國內外經濟界、學術界、高等院校以及部分新聞出版界的知名專家學者共160多人出席了由中國市場學會、北京開達經濟學家咨詢中心、北京物資學院、《中國流通經濟》雜志社共同舉辦的本屆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