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漁夫的供應鏈生活
2007-4-1 13:0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摘要:... ...
漁業供應鏈的不確定性不僅來自于需求,還來自于捕魚。通過人工養殖和更好的管理減少不確定性是降低成本的關鍵
當皮埃爾·勒柯爾坐在躺椅上享受冰島的迷人夏季時,不禁對眼下的生活感慨不已。多年來,每當這個季節,勒柯爾的父親和叔父們都駕著船,在變幻莫測的海上搜尋著魚兒的蹤跡。肥美的海魚是他們的唯一生活來源,但脾氣暴烈的大海卻往往讓他們一無所獲, 有時還有喪命的危險。
漁業是這個游離于北歐大陸外的小小島國的經濟支柱,冰島出口的67%都是與魚相關的產品。在所有魚類產品中,國內消費只占了一小部分。冰島的魚類出口目標市場是歐洲、美國和日本。
皮埃爾·勒柯爾家世世代代以捕魚為生,時至今日,這種靠天吃飯的行當雖然不至于讓他們餓肚子,但對他家的經濟收入仍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為了盡可能的減少損失,勒柯爾在自已的漁船上安裝最先進的設備以觀測魚群的活動,這種設備讓他的收入穩定了許多,但運氣仍然很重要。
為了提高捕魚量,勒柯爾不得不經常出入各種酒吧、聚會場所,與船長們分享各種經驗,各種捕魚訣竅甚至各種有關魚群的小道消息。但即便不考慮單獨魚種,僅就總體捕撈量而言,波動卻非常大。
歌特的苦惱
這種狀況讓歌特的臉上時常愁容籠罩,他是島上的魚販子,經營著好幾家魚制品銷售公司。每到秋季,他從勒柯爾及其它漁夫的手中接過新鮮的鱈魚或是鱗魚,經過不同的加工處理,然后賣到歐洲一些國家去,這些魚在那里很受歡迎。
這種在冰島最掙錢的行業并不如想像的那么好做,歌特不僅要時時面對市場需求的變化,有時捕不到足夠多的魚也讓他傷透了腦筋。90年代初,漁夫們的年平均捕魚量下降30%,這對歌特的生意打擊不小。由于過于依賴單一的魚種,他的損失更是雪上加霜。
后來政府接受教訓,對漁業加大投資并力求分散目標市場和捕撈魚種。而且90年代初的這場災難,也使這個產業發展出一整套配額制度以平衡總體捕撈量,并使捕撈過程規范化。即便如此,歌特仍然沒法說服自己完全放下心來,每當訂貨單送到門口,又轉到別的魚販子手中去,他就心痛得好像被人割去身上的一塊肉。
與魚類供應的不穩定性相對應的是,在供應鏈的另一頭,魚類消費正在穩步增長,不論是新產品還是對老產品的深加工需求量都在增加。過去30年中,更多的市場開始消費魚粉,魚油和魚卵。新的技術和工具被漁夫們大量采用后,年捕撈量終于可以適應增長的需求。與劇烈波動的供應相比,魚類消費的需求相對比較好預測。
按照傳統的漁業供應鏈,把魚從海里捕撈上來到最后送到人們的餐桌上,需要這么幾個步驟。
首先是捕魚,決策的依據是季節,氣候,其他漁船的信息,經驗,配額和市場形勢。船長 們根據這些信息制訂捕魚計劃,當然,他還要考慮漁船的容量。
把魚捕撈上來后,船員會先在甲板上對魚兒進行一些簡單的處理,魚被清理干凈,再放進冰庫。因為漁船每次出海都得呆上5-7天時間,這樣就能確保魚兒被賣出去的時候仍然是新鮮的。
等船靠岸后,魚販子們把魚兒從冰庫中拿出來初加工,稱重,剁頭,切片和刮鱗,最后做成干凈的魚片。不同的魚種所費的功夫和時間各不相同,一般情況下再送到相應的經銷商手中需要1-7周。
魚片隨后被送進不同的加工廠,制成最終消費品,比如魚粉、魚油和魚丸,1-6周后再送到下一級經銷商手中,而最后美味的魚肉呈現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則是再過2-6周的事。
圖1顯示了漁業供應鏈上每個環節的流通時間.這些數據是從各漁業企業的數據庫中獲取的,顯示了不同層級中的延遲時間。不同魚種的情況與圖中的統計數據各有差異。平均而言,加工魚類產品需要4-6個月,這就是說,整個冰島有400,000噸魚類產品是散落在供應鏈的各個倉庫里的。
歌特的真正挑戰在于魚類供應鏈的多樣性,而與捕魚相關的不確定性造成的信息失真則是他頭痛的主要原因。
如果要提高漁業供應鏈的效率,必須解決兩個障礙。一是要適應市場需求和原料供應兩方面的波動,這是漁業供應鏈的基本問題。歌特必須想出創新性的辦法,解決如何緩沖處理效率很低的魚類產品、半成品和原料。
另外,為了盡可能的減少損失,并且保證魚類的新鮮,歌特還必須想法加速物資在整個鏈上流動的速度。超過90%的產品需要持續的冷藏保鮮,更快的流通速度可以提高產品的保鮮度。
改善供應鏈
歌特的解決辦法是投資人工漁場。他從朋友那里得來一組數據,現在約25%的魚類消費是以人工喂養方式提供的。過去10年里,人工養殖的產量翻了3倍。象中國,印度和日本等許多人口密集的國家在人工養殖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但冰島只有1.5%的產品是從人工漁場提供的。
人工漁場在供應方面有很多優勢。人工喂養使得魚產品可以按需生產,這樣歌特就可以通過更好的規劃提高整個運營的合理性。而且,歌特把漁場建在離市場比較近的地方,這樣他的物流成本就降低了很多,同時昂貴的漁船和捕撈設備的投資也節省下來了。
但最終歌特沒有放開手投資人工漁場的原因也有很多。有關方面認為這種辦法會損害冰島天然魚供應者的形象,而且維持漁場的開銷以及現在還沒有完全解決的質量問題等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最后,歌特還是建議勒柯爾和其它漁夫把抓來的活魚先養起來。實際上,一些小漁船已經開始在船上安裝養魚的水槽。但是,如果一次捕撈量太大的話,只能把多余的魚殺死。一些新的技術可以讓漁船在捕撈量和緩沖存量之間找到平衡點。
與其它行業的經銷商一樣,歌特也遇到了需求放大效應的問題。他的解決方法是加強加工廠,銷售網絡,批發商和終端銷售之間的協作。目前,電子訂貨在漁業企業中還很少使用,整條鏈是按“推”的方式運作的,也就是按照生產滿足客戶,魚類產品散布在鏈的各個部分。由于鏈上庫存的必然性,歌特考慮把它控制在預處理階段,物料進入加工階段后將成品直接發給終端。
將初加工和精加工的地點搬到離最終市場比較近的地方也是可行的,因為這樣可以對客戶需求有更快的反應。以市場為導向的處理過程讓批發商、零售商等更靈活,對市場的響應時間更短,每次運貨的批量更小。
專家評點(做成小色塊)
漁業的將來取決于更好的管理,包括和人工養殖以及與捕撈有關的最新技術。我們也 可以影響魚群的總量,如果禁漁區的規定得到遵守,魚類可以在那里自由的產卵,魚類的供應和魚的質量就都可以得到保證。我們必須理解復雜的生態系統,并懂得保持平衡。只有更有效的供應鏈才能使我們在全球保持魚類的供應。這個產業的競爭也日趨激烈,企業只有保持強大的運營和物流能力,才能在搶占新市場的同時保證資本的回報率。
本文案例改寫自《冰島漁業供應鏈研究報告》,人物及人名為虛構。
周應/編譯
環球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