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貨與商品配送模式的重建
2007-3-30 21:0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4年5月21日報道)日本7-11通過20多年的發展,才將每日的配送次數從70次減少到10次。中國的連鎖超市雖然發展迅速,但是配送之路還任重而道遠。雖然門店缺貨率高不完全是配送模式的問題,但是連鎖零售行業盲目追求商品的全方面配送是不可取的。
在零售的終端門店中,哪一天的缺貨最為嚴重呢?根據對門店的管理層的調查顯示,大部分的門店經理認為門店缺貨最為嚴重的是周一(33%),其次是周日(24%)、周六(21%)、周五(14%)、周二(4%)、周四(2%),周三(1%)的缺貨率是最低的。因為大部分門店在周日的銷售是一周中的最高峰,而周一門店還沒有時間進行缺貨商品的補給,所以缺貨率最為嚴重。而通常門店會在周三前進行不斷的補貨,因而周三和周四的商品缺貨情況最低。
從時間段的分布來看,缺貨商品的時間分布情況有以下一些特點:缺貨率高于平均水平的天數集中在周三和周日,而低于平均日缺貨率水平時間為周四、周五、周六、周二。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因為大部分的門店都屬于周末銷售高峰的情況,大部分的企業都會在周末到來之前做好迎接大規模銷售前的補貨工作,所以大部分的門店在缺貨率的每周走勢圖型的顯示上有兩個高峰和兩個低谷的現象。兩個高峰分別是周三和周日,因為通常情況下,經過門店在周末到來前會進行一次集中補貨,而延續到周日的時候,門店就已經開始暴露缺貨的問題。而經過周一、周二的再次補貨之后,周三再次出現門店的缺貨問題。所以,圖型走勢中的兩個低谷分別是周二和周五,并且周二的缺貨率通常會高于周五。
那么,如果有門店的營業模式不同,銷售的重點在周末和銷售重點在平時的門店的缺貨率的出現情況上有什么不同呢?
在下面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兩種營業模式不同的情況下,缺貨率的走勢圖有如下特點:
營業高峰在周末的店鋪的缺貨率要低于營業高峰在平時的缺貨率,兩者的平均值相差4個百分點,并且營業高峰期在平時的店鋪的缺貨率每天都高于周末高峰的門店。這是因為周末面對營業高峰的門店的商品存貨準備要高于營業高峰在平時的門店。由于銷售高峰在平時的門店要面對隨時可能來臨的營業高峰,在商品備貨上具有一定的弱勢。
營業高峰在周末的門店的走勢圖型與行業的平均走勢基本一致,有兩個高峰和兩個低谷,而營業高峰在平時的門店只有一個低谷,基本上沒有缺貨的高峰。并且兩條走勢圖型中有一個驚人的相似就是:都是在周三出現缺貨率最高的問題,并且逐步開始下滑。在周五出現缺貨率最低的現象,之后缺貨率呈現逐步上升的態勢。這是因為兩者都存在為了面對周末的銷售高峰或者第二次高峰而大量備貨的情況。
營業高峰在平時的店鋪的商品缺貨率由于銷售的高峰不同,在缺貨率的走勢上也一直表現得比較平緩。這一點與前者是不一樣的。
那么,我們換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缺貨時間的表現情況。當我們的商品送貨方式不同時,缺貨情況會有什么變化呢?也就是說,配送商品與DSD(direct-store-delivered,簡稱DSD)的直送商品在門店的缺貨率上有什么不同呢?
從直接配送的商品與配送中心的商品的缺貨率的比較中,在周末時段可以看出二者的缺貨表現,直送和配送的差距將近6個百分點。配送的商品在周末缺貨率大大提高,而直送的產品缺貨率則有所下降。并且從總的表現水平來看,直接配送的商品種類的缺貨率也要比倉儲式配送的商品低出將近兩個百分點。
這一點說明什么呢?我們對于商品直送還是配送問題選擇上應當是有所取舍的,不能一概而論。目前,我們國內的連鎖零售企業都在加快自己的配送中心的建設,商品的配送水平也在不斷上升。據2002年中國連鎖協會的調查表明:國內大型綜合超市的平均配送水平為48%,而超市的平均配送率已經達到了76%,其中有25%的門店達到了完全配送。在配送的問題上我們要根據商品的特性進行安排相應的商品送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