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網絡營銷成功營運多年
2007-3-27 14:1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作為中國家電企業的一面旗幟,海爾在網絡營銷上也走在了很多企業的前面。
早在2002年,海爾就建立起了網絡會議室,在全國主要城市開通了9999客服電話的做法。在“非典”時真正體現出它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獨有的戰略魅力。海爾如魚得水般地坐在了視頻會議桌前調兵遣將。
通過BBP交易平臺,每月接到6000多個銷售訂單,定制產品品種逾7000個,采購的物料品種達15萬種。新物流體系降低呆滯物資73.8%,庫存占壓資金減少67%。
幾年前,海爾集團采用了SAP公司為之搭建的國際物流中心,成為國內首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物流中心。“網絡營銷遠非廣告和銷售渠道,它更重要的是企業系統化的網絡體制。”王汝林認為海爾就是這種典范。
贏得全球供應鏈網絡
在要么觸網、要么死亡的互聯網時代,海爾作為國內外一家著名的電器公司,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海爾公司2000年3月開始與SAP公司合作,首先進行企業自身的ERP改造,隨后便著手搭建BBP采購平臺。從平臺的交易量來講,海爾集團可以說是中國最大的一家電子商務公司。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評價該物流中心時說:“在網絡經濟時代?一個現代企業?如果沒有現代物流?就意味著沒有物可流。對海爾來講,物流不僅可以使我們實現3個零的目標,即零庫存、零距離和零營運資本,更給了我們能夠在市場競爭取勝的核心競爭力。”在海爾,倉庫不再是儲存物資的水庫,而是一條流動的河,河中流動的是按單來采購生產必須的物資,也就是按訂單來進行采購、制造等活動,這樣,從根本上消除了呆滯物資、消滅了庫存。海爾集團每個月平均接到6000多個銷售訂單,這些訂單的定制產品品種達7000多個,需要采購的物料品種達15萬余種。新的物流體系將呆滯物資降低了73.8%,倉庫面積減少了50%,庫存資金減少了67%。
海爾通過整合內部資源,優化外部資源使供應商由原來的2336家優化至978家,國際化供應商的比例卻上升了20%,建立了強大的全球供應鏈網絡,有力地保障了海爾產品的質量和交貨期。不僅如此,更有一批國際化大公司已經以其高科技和新技術參與到海爾產品的前端設計中,目前可以參與產品開發的供應商比例已高達32.5%,實現三個JIT(justintime即時),即JIT采購、JIT配送和JIT分撥物流的同步流程。
目前通過海爾的BBP采購平臺,所有的供應商均在網上接受訂單,并通過網上查詢計劃與庫存,及時補貨,實現JIT采購;貨物入庫后,物流部門可根據次日的生產計劃利用ERP信息系統進行配料,同時根據看板管理4小時送料到工位,實現JIT配送;生產部門按照B2B、B2C訂單的需求完成訂單以后,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定制產品通過海爾全球配送網絡送達用戶手中。目前海爾在中心城市實行8小時配送到位,區域內24小時配送到位,全國4天以內到位。
計算機網絡連接新經濟速度
在企業外部,海爾CRM(客戶關系管理)和BBP電子商務平臺的應用架起了與全球用戶資源網、全球供應鏈資源網溝通的橋梁,實現了與用戶的零距離。目前,海爾100%的采購訂單由網上下達,使采購周期由原來的平均10天降低到3天;網上支付已達到總支付額的20%。在企業內部,計算機自動控制的各種先進物流設備不但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勞動效率,還直接提升了物流過程的精細化水平,達到質量零缺陷的目的。計算機管理系統搭建了海爾集團內部的信息高速公路,能將電子商務平臺上獲得的信息迅速轉化為企業內部的信息,以信息代替庫存,達到零營運資本的目的。
海爾在物流方面所做的探討與成功,尤其是采用國際先進的協同電子商務系統進一步提升了海爾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