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急送怎樣搶網點拼成本對戰(zhàn)EMS
2007-3-22 14:2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摘要:... ...
2005年1月19日,年關將至,北京宅急送快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宅急送)接到了江蘇省郵政局開出的26000元罰單,罰單的“禍端”來自于客戶委托宅急送快遞的一張發(fā)票(500克以內的信函等是郵政的專營范圍)。發(fā)票快件在宅急送的派送車上,江蘇
省郵政部門認為宅急送準備遞往客戶,已觸犯郵政法,而宅急送則堅稱這一快件正轉送往郵政部門,沒有超越權限。此事對訟公堂的結果雖然是不了了之,但事實上和其他的民營快遞公司一樣,長期被局限于小包裹的宅急送不止一次接受查罰。
面對擁有25年快遞經驗、2萬專職員工、1萬余部專用車輛的中國郵政快遞(EMS),成立僅11年,員工8000名、車輛1500臺、年遞增率超過65%的宅急送一點也不遜色。事實上,拋開查和罰的意外沖突,在這場不對稱的競賽里,宅急送沒有人才、資金和技術的優(yōu)勢下發(fā)展壯大的取勝之道就是價格和速度——快速搶占網點,給客戶更低價優(yōu)質的服務。
低價與“全民皆兵”
據宅急送的調查數(shù)據,在經濟活躍的長三角地區(qū),60%的貨物不會流通到全國各地,它們從昆山到蘇州、從蘇州到無錫或者從無錫到南京。不需要全國的流動網絡,貨物在區(qū)域內流動,培養(yǎng)了宅急送區(qū)域內限時快運業(yè)務的早熟。
2004年,宅急送一舉推出“2D10”和“2D17”,這兩項區(qū)域內“次日達”新服務,主要針對長三角等區(qū)域內單件重量在10公斤以下的小件貨物,分別于次日早上10點和次日下午5點之前送達客戶手中。至此,宅急送的服務精品由原來的“全國24小時門到門”轉變?yōu)閰^(qū)域間“2D10”和“2D17”。
而另一方面,早在2004年1月起,中國郵政快遞率先在長三角地區(qū)的22個城市實行EMS限時專遞——“次晨達”快遞服務。該舉措被認為是郵政緩解競爭壓力的一種積極嘗試。
不過,“次日達”于“次晨達”在價格上有明顯優(yōu)勢。“次晨達”的新平臺雖然將成本大幅降低,一件1公斤的貨物,“次晨達”仍需要80元,而宅急送根據貨物裝箱后的長、寬、高三邊之和來計算價格:70厘米、80厘米、90厘米、100厘米分別對應10元、15元、20元、30元不等。而“次日達”的小件服務500克至5公斤快件僅收取20元費用。
可以看到的是:在省會城市,宅急送的分公司開通了不同形式的市內班車,市內班車為“2D10”和“2D17”的首、末端工作,快速提取貨物、派送貨物。點與點用物流班車連成線,線與線織成網,形成小的區(qū)域物流網,“2D10”和“2D17”的時效性得到保證。為此,宅急送在市內班車建設上一直在增加投入,2004年新增派送車輛超過200輛。
為了推廣這兩項新業(yè)務,宅急送“全民皆兵”:每一名員工都是市場開發(fā)員,每一名員工都是創(chuàng)利中心。宅急送不僅給快遞員先行確立了激勵機制,使得他們按票提成,提貨2元/票,送貨1元/票,其他員工也可以投入到小件業(yè)務的拓展之中,按1元/票提取。在宅急送“小件快遞全國門到門服務卡”中,預留了服務專員空格,由司機、快遞員等人員自行填寫姓名、聯(lián)系方式,方便提成兌現(xiàn)。
無論如何,通過細分市場推出新業(yè)務來搶占市場先機,已是宅急送發(fā)起戰(zhàn)略反攻必要的一步。陳平表示:“2D10”和“2D17”限時到達將是2005年宅急送的首推業(yè)務,盡管宅急送目前的核心盈利產品仍然是“24小時門對門”。
到目前為止,宅急送“2D10”和“2D17”業(yè)務在華北區(qū)、長三角、珠三角相繼鋪開,與中國郵政快遞“次晨達”搶食市場,低價格的次日抵達承諾令中國郵政快遞的限時快遞業(yè)務受到威脅。
成本與“合縱連橫”
中國郵政快遞與其他快遞企業(yè)目前競爭的焦點仍是網絡。
作為中國最大的一張網絡,郵政營業(yè)局所57136處撒開后,仍然未能保證觸及到市場的每一根神經末梢。而覆蓋全國2000多個城市的EMS,使用的這張網屬于郵政系統(tǒng)共用,用途廣從而在一度程度上影響了其效率。相對而言,宅急送營業(yè)網點專一,因為單純的快運用途營業(yè)網點服務靈活、效率更高。
看準這一點,宅急送一直在加速網絡建設。2004年,宅急送一舉自建營業(yè)網點117個,包括分支機構、營業(yè)所和營業(yè)廳。目前為止,宅急送共自建營業(yè)網點300多個,委托代理形成網點490多個。
按照公司總裁陳平的說法,宅急送有著僅次于中國郵政的快運網絡。宅急送已經形成“內網+外網”的網絡結構,自建的300多個服務網點屬于內網部分,同時存在的490多家合作網絡即外網部分。
外網的形成源自陳平的合縱連橫術。鑒于自身的資金劣勢,為了迅速占領市場,擴大企業(yè)規(guī)模,宅急送吸收了諸多物流公司加盟、合作。在部分城市,快運業(yè)務量比較小,委托他人代理業(yè)務的費用倘若不超過兩萬,宅急送則不會投入資金自建網點,而是與當?shù)剡\輸公司合作形成外網營業(yè)點。外網為宅急送代理派送貨物,收取宅急送的派送費,可以利用宅急送的網絡優(yōu)勢攬貨并搭乘宅急送的物流班車,不過宅急送不會為他們的貨物單獨停靠。
通過外網占領市場,宅急送的服務品牌在當?shù)貍鞑ィ瑓s不會因此套牢過多資金,牽扯太多精力。
比如,同是在西藏、新疆開展業(yè)務,宅急送在拉薩和烏魯木齊設置分公司,來自各地的貨物運送至此,然后由外網分送到相應的城市和地區(qū),當?shù)氐呢浳镆灿赏饩W送往分公司集中分撥到各地。而中國郵政在這些地區(qū)則全力建網絡,甚至動用馬車深入各個末端,成本的付出讓中國郵政跌倒在自己的優(yōu)勢上。
而且,一旦當?shù)貥I(yè)務有相當發(fā)展后,宅急送可以收攬合作公司為己所有,從而在當?shù)厥袌鲂纬上劝l(fā)優(yōu)勢。
建立內網、外網是戰(zhàn)術,選擇網絡的建設點是戰(zhàn)略。過去的一年,選擇網點建設的城市,宅急送更多地考慮戰(zhàn)略和布局。一些城市因為盈利少,公司雖有多趟班車經過、有貨物在周轉,按照過去的理念也只在外網建設的規(guī)劃之列。現(xiàn)在,這個城市如果出于整個網絡布局上的戰(zhàn)略點,就將成為自建網點的選擇。
宅急送先入為主、畫地為牢的手法,可能把競爭對手限制在已有的市場范圍內,為日后的市場攻擊形成后盾。
接下來,宅急送要用一年的時間停下來喘口氣,消化夯實新建的網點。這一年,宅急送為117個網點投入了6000多萬,新增員工3000多人,車輛也是全面采購沒有租用一輛。因為投資太大,多年來業(yè)務一直良性增長的宅急送甚至在2004年五、六月間出現(xiàn)階段性虧損,整年的盈利率也因此降低了。
一年的調整期內,宅急送的營業(yè)網點建設步伐會減緩,計劃在20個左右,調整完畢后宅急送還將有爆發(fā)性的網點鋪建行動。陳平認為,宅急送現(xiàn)有的網絡還遠遠不夠,在中國市場他需要1000多個網點。他有這樣的觀點:按一個網點需要3個月的時間建好,外資公司需要好幾年的時間鋪開他們在中國的網點。沒有網點,他們無法開展國內的服務。因此,4-5年內,國際快遞即使有強大的實力,也根本騰不出時間在國內市場做出大動作。這是民營快遞發(fā)展的最好時機,絕對不可錯過。
沖突是意外,發(fā)展卻是必須。宅急送2005年的上市計劃正在籌備中,募集來的資金用途已做好計劃,屆時將用來加強空中網絡,將宅急送的限時到達服務,從經濟活躍的區(qū)域推廣到全國,甚至全球。
對陳平來說,國際市場充滿誘惑。他醞釀著將宅急送“兩扇門”中的一扇置于境外、國外。在香港,宅急送已經采用委托代理的外網形式建立了營業(yè)網點,目前香港地區(qū)一個月的營業(yè)已達六萬元左右。如今,這扇門還停留在香港、澳門,陳平希望下一步它會走向日本等東南亞國家,最后將是歐洲和美洲。
這是場不對稱的競賽:
★ 1982年EMS依托中國郵政應運而生;1994年宅急送7個人30萬元起家。
★ EMS擁有2萬名專職員工,1萬余部專用車輛,遍及全球200多個國家及地區(qū),在中國近2000個城市57136處網點開展業(yè)務;宅急送擁有8000名員工,車輛1500臺,在國外沒有業(yè)務,中國業(yè)務網點不到500個。
★ EMS經營范圍廣泛,擁有500克以內信函的專營權;宅急送等快遞公司只能經營500克以上的小件貨物業(yè)務;
但宅急送至少目前奔跑得很好;
★ 繼核心盈利產品“24小時門對門”之后,針對EMS“次晨達”推出“次日達”服務,并具有低價優(yōu)勢;★ 宅急送“全民皆兵”,每一名員工都是市場開發(fā)員,每一名員工都是創(chuàng)利中心;★ EMS使用的網點屬于郵政系統(tǒng)共用,一度程度上影響了其效率。宅急送網點用途單一,采用內外網結合,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