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物流滯后成為制約京津冀一體化的“瓶頸”。
多年來,京津冀地區城市發展目標相似,產業結構雷同,缺乏合理的分工與協作,一體化一直沒有實質性的進展。有關專家指出,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區域物流的發展便是一個重要的瓶頸因素。由于歷史原因,特別是京津冀地區之間各自為政,造成了物流成本的提高和諸多資源的浪費,從而降低了物流產業的競爭力,極大地制約著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而隨著首鋼搬遷進曹妃甸以及一批國家、地區重點項目立項開工,特別是國家發展以濱海新區為代表的京津冀乃至環渤海發展帶的重要戰略舉措,將為京津冀區域現代物流業的大發展提供難得的機遇,而區域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也將成為促進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的橋梁、紐帶和重要支點。但目前,京津冀地區物流一體化仍面臨著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
1.未能形成適應區域現代物流發展的市場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
與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相比,京津冀地區國有經濟占的比重較大,體質轉換慢,市場主體不活,市場體系不健全,地區之間長期實行條塊分割、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主義。加之與物流業相關的某些壟斷行業改革滯后,政企不分,行政性壟斷經營依然嚴重,妨礙了區域乃至全國統一公平的物流市場環境建立,對物流資源的整合和一體化運作形成體制性障礙。
2.不具備符合區域物流發展的跨地區、跨行業、復合型的物流產業。
與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相比,以京津唐三市為例,從經濟實力上看,不論哪個城市都難以像上海那樣成為輻射整個區域的經濟中心,從而也就很難產生跨區域的現代物流產業。
3.區域物流一體化的產業基礎落后。
由于歷史原因,多年來京津冀地區各自為政,城市發展目標相似,產業結構雷同,缺乏合理的分工與協作,跨城市間的企業聯合重組、環境治理與保護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調,導致了整個區域資源的浪費和發展水平落后。更重要的是,它窒息了區域之間物資和商品的流動,更多地局限于本城區內的物流。
4.區域物流一體化的基礎設施條件差。
京津冀地區對城際交通線路和網絡建設缺乏足夠重視,必能充分滿足城際客貨運輸迅速、便利、安全、經濟的需要。許多重要交通樞紐之間交通聯系仍然不變。大城市之間交通聯系方式單一,客貨運輸缺乏可供替代的選擇與必要的競爭,從而造成干線通過能力嚴重不足,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滯后,區域交通網絡布局需優化,區域交通資源還未有效整合。
——京津冀區域物流一體化發展對策。
本著“統籌規劃、合理布局、聯合投資、共同受益”的原則,根據以上的現狀分析,要促進京津冀區域物流一體化的發展,有關專家指出,應采取以下相應發展對策:
1.抓住機遇,轉變觀念,奮起直追。
京津冀特別是京津唐三市,要超前謀劃,主動快速出擊,打破區域之間的封鎖和壟斷,加強整體規劃,統籌考慮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物流網點、物流規劃、物流技術、物流經營管理等;鼓勵物流企業之間加強聯合,支持工商企業與物流企業,物流企業與運輸、倉儲、貨運代理、聯運集裝箱運輸等企業結成合作聯盟,必將促進京津冀的物流業的大發展,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2.重視物流發展對經濟的促進作用。
明確在京津冀這個區域內,各個城市和地區的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到底在哪里。有些地方可能是自然資源形成的優勢,有些地方是后天形成的市場優勢。這也正是為什么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了加工業,而在西北地區即使給予了更多、更優惠的政策也很難發展起來的原因。因此,經濟的發展是由物流條件和對外銷售市場這兩個條件共同決定的。
3.建立區域綜合交通網絡和運輸體系,實現京津冀快捷物流。
交通運輸是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基礎,是當前制約區域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瓶頸,是影響物流業效益的主要因素,也是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的關鍵。加快構筑現代化的區域綜合交通網絡體系,盡快形成聯系區域內主要城市間的快速交通大通道主骨架,是物流一體化最重要的基礎。因此,京津冀區域物流業的發展,交通運輸必須先行。要把京津冀的航空港、海港、信息港三者與區域及城際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有機連接起來,通過高速鐵路建設和現有線路的提速,形成客貨分離、高效便捷的現代化鐵路網;建成由高速公路和國道干線組成的發達公路網絡;建設國際樞紐機場,首都機場與天津機場協調發展,合理協作與分工;沿海港口加強協作,合理分工,形成港口體系。從而為區域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迅速、便利、安全、經濟的交通網絡和運輸體系,這將大大促進京津冀快捷物流和經濟一體化的實現。
4.搭建京津冀區域綜合物流服務網絡。
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引進先進的設備、技術,學習國際區域現代物流配送中心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加快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和國際規則的物流服務體系和企業運行機制;積極支持國外物流配送中心進入京津冀地區,同時鼓勵京津冀地區物流配送中心與國外物流配送中心聯合協作走向國際市場,加速實現區域物流與國際物流市場服務一體化;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境外資本參與京津冀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要在加快收縮傳統物流產業中的國有資本戰線的同時,著力擴大非公有制經濟,弱化政府“改造主體”的角色,建立政府政策引導下多元市場主體參與的新型物流業改造機制和體制;要著眼于區域和世界市場,培養和發展有地方優勢的產業集群和市場主體。
——從區域發展態勢看物流一體化發展方向。
有關專家指出,需要明確如何發展物流才能使其成為產業布局合理、提高地區競爭力、減少區域經濟運作成本的必要手段。天津在發展出口加工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在加上它有很好的港口條件,在發展臨港工業、面向國際以及區域消費產品的生產方面都有明顯優勢。唐山有很好的深水港條件,同時又屬于經濟相對不發達地區,布局一些大規模的臨港工業,比如冶金、化工都是有優勢的。北京作為首都,有龐大的消費群體,可以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所以,從現狀來看,京津冀地區的三個城市——北京、天津、唐山,在產業發展上的特點和方向都是比較清晰的。天津可以為北京提供工業品,唐山又可以為天津提供生產這些工業品所需要的原材料,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從現在發展經濟的優勢和資源來看,產業鏈關系比較明晰。在加上處在北京和天津之間的廊坊,作為中心城市之間的城市,廊坊具有土地便宜的優勢,這就為它作為一個可以提供區域性的物流組織服務的據點提供了條件。
發展區域經濟要以各自的資源和各自的競爭優勢為依托,在區域范圍內形成不同地區、不同城市之間的區域合作。物流在這個區域要做的就是,通過合理的物流設施布局和打破權限的物流企業組織,形成一個統一的網絡市場,來為這個地區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服務,這就是發展區域物流的最終目的。
因此,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提升區域整體實力的有效途徑,物流一體化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根據區域發展現狀與發展方向,京津冀地區應將提高協調物流管理系統水平、促進區域物流一體化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通過物流技術的標準化和運輸、倉儲、配送等的信息一體化,加快建成公共信息平臺,形成管理協調機制,消除區域外流各環節的銜接障礙,促進區域物流一體化的發展。
上一篇:黎城縣:規范農資配送
下一篇:湖北省糧食物流體系年內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