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已有1567家企業進駐深圳保稅區,其中高新技術企業534家,現代物流企業240家,世界500強企業達到33家,日立環球、賽意法、沃爾瑪、索尼、住友等跨國公司均已落戶,他們或在保稅區進行生產研發、或設立倉儲物流企業和采購中心,這些企業成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成為深圳高新技術和高端人力資本的集聚地,也成為效益保稅區強有力的增長“引擎”。
依靠循環經濟打造“綠色”保稅區
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同時,保稅區注重引入“循環經濟”概念。肖苑生談到,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將是保稅區二次創業的關鍵點。
一方面,保稅區嚴格實施環境影響評價、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對不符合規劃、有污染和高能耗的項目,堅決不予批準,嚴把引進關;另一方面積極鼓勵、支持、協助駐區企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海港保稅物流園區、空港保稅物流園、保稅港區、自由貿易園區……,這一串在幾年前聽著有點陌生的詞,如今正在被保稅區人一步步寫入發展戰略書。并且在新一輪的發展模式創新上,保稅區已在實踐中結出了果實。
目前,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保稅區與港區聯動發展的鹽田港保稅物流園區封關運作一年來已初見成效,成為全國八個園區中效益最好的園區,去年完成進出口總額 9.4億美元,同比增長16%;進出區集裝箱處理量達6.5萬標箱,同比增長3%,它的成功運作不僅進一步提升了深圳港作為國際樞紐港的地位,同時也成為深圳建設國際化城市加快騰飛強有力的一翼。
目前,深圳保稅區向自由貿易園區轉型、保稅港區申報、空港保稅物流園區的申報等項工作都在緊鑼密鼓推進中。
按照深圳保稅區“十一五”發展規劃,最終將在深圳打造“一區兩翼”的戰略格局:“一區”就是推動福田保稅區向自由貿易區發展,在深圳中部率先建立起自由貿易園區,“兩翼”是指推進在深圳東、西兩翼分別建設保稅區與海港和航空港聯動的國際保稅物流園,為今后在深圳東部和西部各建一個自由貿易園區或自由港區奠定政策和產業基礎。
上一篇:供應鏈管理研討會熱議物流發展
下一篇:“物流奧斯卡”人氣鼎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