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直轄10年重慶一圈兩翼轉型 建長江上游物流中心

2007-3-21 11:5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據預測,10-15年后重慶“1小時經濟圈”GDP占全市80%,人口超2000萬城鎮化率75%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批準,將原屬四川省的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合并,正式設立重慶直轄市。由此,重慶成為繼北京、天津、上海之后的第四個直轄市,也是中國西部惟一的直轄市。至今年3月,重慶成立直轄市已10周年。

  經過10年發展,重慶取得了長足進展。統計數據顯示,重慶市2006年人均GDP達到12437元,是1996年的3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11235億元,年均增長22.6%;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5.4%,是1996年的9倍。


 
  重慶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里,重慶又將如何把握新的機遇。

  黃金水道得天獨厚

  長期以來,西部地區和重慶的物流費用都比較高(全社會物流費用占GDP的百分比為18%至22%左右,大大高于歐美等發達國家10%左右的百分比)。

  重慶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聯辦的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勇認為,重慶直轄為發展港口物流帶來難得的歷史機遇。重慶成為直轄市后,管轄的長江干線水運航道由241公里延長至669公里,享有長江“黃金水道”得天獨厚的優勢。

  “重慶作為長江上游最大的港口城市,應該建立港口為主的現代化物流平臺,打造長江上游最大的物流中心。”李勇認為。

  事實上,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托發展物流業已經列入重慶發展規劃。

  重慶“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區域市場統一融合為切入點,重點發展與四川省、貴州省等周邊地區的緊密合作,積極發展長江上游地區經濟協作,依托長江黃金水道,與沿江省市共同規劃建設航道和港口,聯手做大做強長江物流業,促進長江流域經濟發展。依托資源和市場的相對優勢,加強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環渤海經濟區的聯系。

  “一圈兩翼”發展戰略

  重慶市面積為8.24萬平方公里,是京、津、滬三個直轄市面積總和的2.4倍。重慶人口3000多萬,但是主城區常住人口僅為600萬人,其余約2500萬人分布在農村和一些小城市,其中主要分布區域為農村(含三峽庫區)。

  這種狀況一直是困擾重慶發展的首要問題。“以前靠城市發展帶動農村,就像是小馬拉大車,力不從心”。重慶市一位學者描述。

  于是在2006年11月,重慶提出了“一圈兩翼”發展戰略,即以主城為核心、以大約1小時通勤距離為半徑范圍的城市經濟區(“一圈”),建設以萬州為中心的三峽庫區城鎮群和以黔江為中心的渝東南城鎮群(“兩翼”)。

  據預測,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鼓勵農民進城等一系列舉措,10-15年后,“1小時經濟圈”的地區GDP將超過全市的80%,集聚的城鎮人口超過2000萬人,城鎮化率達75%.加快發展兩翼城鎮群,簡單來說就是擴大城市容量,加強城市帶動能力,打造大馬拉大車或者說最終形成大馬拉小車的結構,加速重慶發展。前述學者解釋。

  為了進一步確立發展思路,3月初全國“兩會”期間,重慶市代表團以全團建議的形式,提交了《關于批準在重慶設立國家級統籌城鄉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建議》。

  2007年3月8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審議時寄語重慶,“把重慶加快建成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親歷者說

  “建成長江上游最大物流中心”

  ●人物:李勇

  ●身份:重慶社科院、重慶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聯辦的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

  3月8日中午,難得重慶霧氣稀薄,溫暖的陽光灑落在江畔,從南坪街上隔江眺望渝中半島,鱗次櫛比的樓群與香港維多利亞灣的景色頗有幾分神似。

  岸邊其中一座高樓上,聳立著巨大的牌匾,紅底白字———朝天門。朝天門位于長江、嘉陵江交匯處,地扼黃金水道要沖,因此當地人稱重慶為因朝天門港口而誕生的城市。然而曾百舸爭流的朝天門如今僅僅停靠了三五艘船只,當地人說,由于干旱,水位下降,這幾艘船只擱淺,只有等待漲水時才能解脫。

  “告別淺水港朝天門,重慶需要深水港寸灘來復興。”李勇說。

  在他看來,重慶直轄為發展港口物流帶來難得的歷史機遇。重慶成為直轄市后,管轄的長江干線水運航道由241公里延長至669公里,享有長江“黃金水道”得天獨厚的優勢。

  李勇翻閱大量資料后總結認為,世界上凡是集裝箱年吞吐量超過200萬TEU的港口所依托的城市都是經濟發達、充滿活力的城市,也都是地區性,甚至是國際性的經濟中心(內河流域則為100萬TEU)。

  “總書記指出,要把重慶加快建成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借此契機,把寸灘港的吞吐量建設到200萬TEU,把重慶建設成長江上游物流中心,這是百年大計。”李勇說。

  他預計,結合重慶構建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目標,經過5—8年的打造,寸灘片區將會形成開發程度較高、人口稠密、工業昌盛的發達區域之一,寸灘臨港產業將成為以口岸物流、區域物流為主,城市物流為輔的樞紐型寸灘物流園區。該園區年設計吞吐能力達2000萬噸,預計在2010年寸灘集裝箱吞吐能力可望達到110萬TEU,在2015年其吞吐能力可望達到200萬TEU.“這在世界內河航運港口都是奇跡,將會帶來重慶這座城市的復興。”李勇說。

  “下一步推進重慶國資上市”

  ●人物:廖慶軒

  ●身份:重慶市國資委副主任

  在進入重慶市國資委之前,廖慶軒一直身處金融系統,曾在人民銀行、工商銀行(5.15,-0.03,-0.58%)工作多年,并曾在證監局兼職,在擔任4年重慶市商業銀行行長后,2003年進入剛成立的國資委擔任副主任職務。

  2003年,廖慶軒上任時,許多重慶國企“空殼化”問題嚴重。以重慶某集團為例,下轄共60多家企業,其中竟有30多家企業是空殼———“許多子公司早已沒有生產經營,也沒有員工,可是還掛著幾個總經理和書記養著公車,拿著工資。”廖慶軒說。于是重慶市國資委在成立的第一年即大力操刀國企整合,對39戶直管企業集團中的25戶進行整合,使集團總數最終下降為29戶(含新成立的8戶),減少18戶,形成了投資集團、工商業集團和地方金融集團4:3:3的合理布局結構。

  三年來,重慶市國資委共消滅存續企業、空殼公司和集團二級、三級及以下級企業多達425戶。共推動60家企業實現破產終結,80戶企業新進破產程序。減少最終去除空殼企業和關閉經營不善的企業400多戶。

  此外,重慶還通過打包回購不良資產的形式減少企業不良債務近300億元,2006年市屬國有工業企業的負債率從2003年的75%下降到56%。

  壓縮國企數量,提高國企質量只是重慶國企改革“大集團”戰略的第一步,是為下一步推進國企上市做準備。

  兩會期間,重慶市副市長黃奇帆對外宣布的上市計劃是:重慶3個金融企業,7個工商產業集團考慮整體上市。預計三四月份要推動西南證券的上市,年終前后擬推動重慶商業銀行在香港上市。另外,重慶五六個企業獲準年內上市,還有兩三個企業爭取明年上半年上市。

  “根據規劃,未來重慶市將由解困型的資產重組階段,轉變為購并、股票上市的融資型、聚財型、擴張型的資產重組階段。”廖慶軒說。

  “今年深挖重慶郊縣購買力”

  ●人物:鄧雪玲

  ●身份:融僑地產(重慶)公司營銷總監

  3月10日下午,重慶市南坪明佳路。淡淡的薄霧籠罩著一座線條流暢的三層環形立交橋,這就是電影《瘋狂的石頭》片尾黑皮咬著面包被追逐一幕的取景地。

  這座橋全長1400米,造價6000萬元,為融僑集團全資修建的公路橋,本意為解決山坡上“融僑半島”地產項目居民的出入問題。

  《石頭》賣座后,這座橋也跟著瘋狂了,許多影視劇都來此取景。“做了多年房地產,不想無心插柳柳成蔭。”3月10日融僑地產(重慶)公司營銷總監鄧雪玲說。

  然而更讓她高興的是,2007年3月9日,重慶日報大幅刊登了胡錦濤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的寄語:把重慶加快建成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鄧雪玲說,“主席的講話印證了我們對重慶高速發展的預期,重慶人的生活將更好,房地產業的春天也來了。”重慶出租車司機老趙也深有體會。10年前,出租車司機老趙一家三口居住在30平米的吊腳樓里,“現在我的衛生間都比當初孩子的臥室大。”他說。

  10年來,重慶人居住條件得到顯著改善。統計數字顯示,直轄之初重慶農民人均居住面積是24平方米,現在已經達到33平方米;直轄之初城市居民的平均居住面積是7.65平方米,2006年已經達到了24平方米。

  來自融僑地產的銷售數據顯示,原本落后的郊縣,其購買力也在提升。郊縣購買量占到了總銷量的30%。

  “今年工作重點就是深挖一圈內郊縣的購買力,力爭將其份額提升到40%到45%。”鄧雪玲這樣規劃她今年的工作。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