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通客車:SAP先ERP羅蘭貝格后BPR
2007-3-21 10:4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摘要:... ...
作為中國客車行業老大,位于鄭州市南郊的宇通可謂備受關注。
在擴張的同時,宇通從去年7月份開始加強內部控制,而ERP則是其中耗資最大的一項,今年年初,投資2000萬的SAP系統正式上線,宇通期待ERP能帶來全面的管理提升。
但上線成功還只是第一步,五月下旬,宇通開始與羅蘭貝格合作戰略項目,在戰略咨詢的基礎上,宇通ERP項目將進一步實施全面的業務流程重組(BPR)。
ERP高速上線
讓人感到吃驚的是,在項目開始前,宇通甚至沒有對國內汽車企業就ERP進入過深入考察。宇通董事長湯玉祥在聽取了信息化部門的報告后,很快確定上馬ERP,而項目選型和敲定實施方在短短一個多月內就全部完成。
到2003年初,宇通宣布一次性實施了十個模塊,業務范圍涉及銷售系統、技術系統、生產系統、財務系統,而原有獨立的系統如財務系統、MRPII系統都被新系統一次性替代掉,公司關鍵業務流程全部運行在一個統一的工作平臺中。
宇通客車ERP項目實施時間之短、實施內容之多不僅在國內是罕見的,甚至在亞太地區都是極少數的。這個案例已經成為SAP公司和原普華永道的樣板客戶。
但宇通ERP困難程度并不小,客車行業是典型的離散性制造業,品種多而批量小,宇通的車型有上百個,多的幾千輛,少的幾十輛,甚至幾輛的也不少,每輛車涉及的零部件近萬個。
一個明顯的對比是轎車行業,一家企業一年推出幾個新車型已經相當少見,每個車型生產的規模卻達到幾十萬輛,在生產控制上較之客車汽車簡單得多。
在董事長湯玉祥確定上ERP后,宇通信息化部門得到了極大權力,從談判到簽字,都是由信息化部門的負責人全權處理。湯玉祥甚至在會上表示,“實施期間,不管信息化部門是對錯,都要執行”。現在看來,這個態度是當時項目管理最重要的“尚方寶劍”。
按照湯玉祥最初的想法,信息化風險較大,前期可以先做框架,再慢慢上各種模塊。普華永道剛開始也建議上五大模塊,信息化部門在調查后,認為可以上八個模塊,從設計直到銷售模塊,后來在實施過程中又加了兩個模塊,倉庫管理和項目管理。倉庫管理模塊是在項目實施藍圖設計階段后期加上去的,為此,普華永道和宇通客車反復協商,在項目范圍擴大的前提下,沒有增加費用,最后,一次性上了十個模塊。
“系統開始上線時信息中心每天要處理上百個各類問題的電話,”宇通信息中心主任黎啟林現在想起來還有些后怕,“但我們非常嚴格執行所有報表,到目前為止這樣的問題已經很少。”
上線應該說已經成功了,比如宇通目前的財務報表速度已經大大加快,以前十幾個人加班加點往往還要推后,現在只需要一個人花三天就可以拿出報表,而整個信息系統的快速建立,的確也起到了規范流程的作用,但問題也隨之而來了。
小心BPR
在2003年6月的一份內部刊物上,可以看到宇通各個部門提出問題:銷售部門抱怨復雜的業務情況與系統結合有難度;供應部門抱怨說由于公司對采購在時間上要求相當緊,沒有給價格談判留出時間,新物料的價格確定嚴重制約了采購;財務方面抱怨數據質量不高,對財務造成很大影響。
“數據積累了不少,現在主要是對流程、組織可能有調整”,宇通方面表示這些問題的確困擾宇通。但目前,至少是在羅蘭貝格做完戰略咨詢前,BPR的動作將都只是局部的微調。
為什么沒有像大多數企業或目前流行的作法那樣,首先實行BPR再上ERP呢?宇通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由于宇通原來曾經使用QAD的小型ERP系統,并且已經正常使了五六年。雖然集成度沒有SAP的高,包含的方面不多,但原理是相通的,這種在管理上一定程度的規范讓宇通在實施SAP的系統時相當自信,流程基本沒有改動。
雖然這種先ERP后BPR情況比較少見,但宇通方面認為:先上ERP,在后面根據業務變化的需要,再做BPR進行調整,也許更符合企業的實際。
“剛開始先做BPR是沒有系統依托的,但現在有系統之后,發現的問題是很實在的,現在很多企業或咨詢機構在宣傳,ERP要成功,一定要先做BPR,這個要分情況,比如我們兼并的一家企業,庫存是分散管理的,這要做ERP肯定要先進行BPR,但我們早已經解決這些問題了,這跟公司管理水平是相關的,BPR應該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因此,BPR和ERP誰先誰后,是一個雞和蛋、蛋和雞的問題,相互依托,持續改進,先上來就要做一個完美的優化是不可能的。”
黎啟林還表示:“一定要小心BPR,管理是很藝術化的,一上來就BPR可能造成嚴重后果,比如大大打擊員工的士氣。”有些咨詢公司片面強調BPR,作為企業,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在框架搭起來后,再根據發現的問題做調整更有針對性,影響會小很多。
比如財務需要延伸,宇通的財務現在主要還是一個報表,但長遠目標是讓財務更多起到監控和分析的作用,為戰略提供支持;又如宇通產品開發部門雖然已經初步納入規范,但與其它部門的協同還有待推進。
“真正的效果還要明年才能顯示出來,比如庫存的降低,這些管理上的效益也可能要在BPR后才能真正顯示出來,”黎啟林表示,“宇通還在等,現在我們已經意識到哪些地方要改進,但如果在公司大的戰略確定后再進行信息系統的調整將事半功倍。”
等待戰略
等待羅蘭貝格的咨詢結果其實已經不需要多少時間,按目前進度,九月份結果就可以出來。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使用ERP的過程中,宇通信息化部門發現的問題有不少和羅蘭貝格的研究不謀而合,當然,對宇通來說,羅蘭貝格的經驗還可以為宇通的BPR提供更宏觀的指導。
原來使用小型ERP系統的經驗也促使宇通要站在戰略高度審視自己的BPR。
長期以來,生產部門是宇通最核心的部門,公司領導關心的也是這個,小型ERP系統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但在近一兩年,宇通開始了一系列的行業整合行動,原來的系統已經無法支撐公司快速的發展,財務、物流、生產系統也無法整合,比如原來的系統無法與財務軟件直接對接,業務跟財務是脫節的。
而目前的ERP系統與財務結合十分緊密,通過財務可以控制到很細微的地方,雖然很多人認為這導致不靈活,但對宇通這樣的正在邁向集團化,急需整合旗下兼并企業的用戶來說,不靈活有時反而是件好事,也只有通過財務的嚴格控制后的信息,才有助于企業戰略的制定和實施。
“我們現在關心的是如何把這個系統推廣到整個集團,比如這一年來兼并的重慶客車、蘭州客車、鄭州機械廠,在把信息系統推進到這些分公司的過程中,也將有助于這些分公司的管理規范。”黎啟林表示,戰略咨詢的結果出來,宇通的BPR才會真正成功,否則,可能只是盯著生產系統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