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港口信息化案例
2007-3-21 10:3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摘要:... ...
連云港港口位于太平洋西海岸、中國黃海之濱,與韓國、日本等國家主要港口相距在500海里的近洋扇面內,F為江蘇最大海港、蘇北和中西部最經濟便捷出海口、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是我國沿海主樞紐港和能源外運的重要口岸之一,以腹地內集裝箱運輸為主并承擔亞歐大陸間國際集裝箱水陸聯運的重要中轉港口,集商貿、倉儲、保稅、信息等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大型沿海商港。
談到港口信息化建設的背景,連云港港口集團通信信息工程公司總經理助理王興好說:“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國際化,信息技術逐漸成為了企業改進作業流程、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的強有力手段。我們港口在裝卸運輸快速發展的形勢下,也深切感受到了傳統的運作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港口發展的需要。”于是,“以信息化推動管理現代化,以信息化推進產業升級”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連云港港口發展的一項重點工作。
歡喜幾度愁連云港港口信息化建設起步于1982年,以生產系統為重點不斷拓展計算機應用的范圍和深度,逐步構建了完整的集成化的港口業務信息系統;以辦公自動化應用及網站信息發布為突破口來加快實現港口管理領域的信息化;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逐步推出若干個應用系統,實現連云港港口的信息化達到了全國沿海港口前列的水平。然而在這些成績的背后,同樣夾雜著很多得與失得故事,值得我們去深思和借鑒。
“港口的信息化建設也算是一波三折,我們起步比較早,雖然走的彎路比較少,但中間也一度走走停停。比如上世紀90年代末港口的效益不是特別好,我們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資金投入也就力不從心。有的項目資金即使到位了,上了之后的效果又不是特別理想。”連云港港口集團通信信息工程公司總經理助理王興好深有感觸的說.
“我覺得信息化每個項目最大的風險還是在應用上,第一是員工思想觀念轉變不過來,第二是員工IT技能跟不上,這是兩個非常大的瓶頸!蓖踅浝碚f。比如當時自主開發的一套煤炭公司業務管理系統,這套覆蓋整個煤炭公司的系統包括堆場管理,計費管理等眾多模塊。但是這些系統上了之后使用的實際效果并不是太好,和預期要達到的效果相差很大。“分析主要原因,仍然是是因為人員IT素質跟不上,思想觀念轉變不過來。這些因素在前期的評估中我們也考慮到了,但是我們估計不足!蓖踅浝碚f。這種情況下,整個系統運行了一年之后就被迫中止了使用。
“為了解決這些瓶頸我們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比如向員工宣傳信息化的思想,加大員工信息化方面的培訓力度,要求員工必須達到與其崗位相適應的計算機應用水平等等,也收到了明顯的效果!蓖踅浝碚f。信息化建設中不可能每一個信息系統都會成功,關鍵是不成功之后應該痛定思痛,汲取教訓,找出造成失敗的原因,為以后的信息系統項目少走彎路保駕護航。
效益決定一切現代商業的潛規則決定了每花出去的一分錢都要或多或少的為企業帶來效益,不論這效益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也不論是經濟效益抑或是別的形態的效益。總之,效益決定了一切。
“我們進行信息化建設和改造的目標就是提高港口的作業效率,有的系統可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有的是通過間接的方式產生經濟效益,但是歸根其經濟效益都是能看到。”王經理說。
“我們做的絕大部份信息系統應用上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再比如給我印象最深的集裝箱碼頭業務管理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和港口的船舶調度系統等都是很成功的!蓖踅浝盹@得有點稍稍的自豪。集裝箱碼頭業務管理系統是在1996年由港口集團自己開發的,中間經過不斷的完善和維護,一直使用到2004年才被新的管理系統替代,這套系統對集裝箱碼頭的業務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辦公自動化系統軟硬件投資120多萬元,一年就能節約成本40多萬元。
王經理著重強調了港口的船舶調度系統,船舶進港之前得先由船舶進港代理公司提出進港申請,在上這套管理系統之前,這種申請主要是通過傳真或者對方人員到港口辦理,“這種流程一是效率比較低,二是信息不準確。上了管理系統之后所有這方面信息的處理都在網上受理,通過我們提供的表格由對方直接錄入信息,準確度非常高,時間也特別快!蓖踅浝斫榻B說。另外,對方也可以從網上查詢到自己船只在港的狀態,比如作業的完成度等。
“另外,為了方便口岸代理企業,我們還做了一些報檢系統。以前,有的企業或者貨主來港口看一次,來往的花銷最少也得兩、三千元,一年下來的花費也是很大的。上了系統之后,有些業務不需要再到港口辦理,為企業和貨主節約了資金和時間。”王經理說。同時,港口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整個船舶作業時間縮短,總體上縮短了船舶的在港停留時間,比如一個碼頭原先一條船作業需要5個小時,現在從進港到出港整個過程可能只需要四個半小時,縮短了時間,間接上提高了泊位的數量!安次坏睦寐侍岣吡耍洕б嬉簿碗S之而來!毙畔⒒l揮效力“2000年以來,我們港口的信息化建設與應用開始逐步加快速度,軟硬件累計投資達到了4000萬元!蓖踅浝碚f。先后建成投入使用的大型信息系統主要有:集裝箱管理系統、散雜貨公司調度與商務系統、港口貨源信息系統、港口計劃統計系統、港口物資管理系統、港口計件工資系統、港口機電設備管理系統、港口海關監管系統、港口主題數據庫、港口信息門戶網站、港口船舶調度系統以及輪駁公司與引航公司等衍生系統、港口邊檢業務網上受理系統、港口理貨業務管理系統等近二十余個系統。
王經理說“這些系統已經基本成為港口集團各單位支撐業務運作的核心系統,也給連云港港口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除了自主研發部分信息系統之外,港口集團也引進了部分通用商品化軟件產品,比如金蝶集團財務系統、金蝶集團辦公自動化系統、金益康集團人力資源系統等。目前,這些商品化軟件通過二次開發已經作為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融入了港口信息體系中。
截至2004年,港口計算機網光纜總里程已達60余公里,覆蓋了碼頭作業公司和主要口岸單位、主要貨運代理單位。網內單位均可通過此光纖網絡實現數據聯網以及英特網寬帶接入,初步具備了為口岸單位提供互聯互通的條件。網內計算機站點數已達1200余臺。為保證訪問因特網的速度要求,目前港口擁有的電信、網通、聯通多條100兆因特網光纖專線都在滿負荷運轉。開通了港口內部寬帶網,小型單位或集團員工既可以通過港內寬帶上網,也可以訪問局內網或運行內部信息系統,譬如港口OA系統以及內部郵件系統,網絡應用范圍大大拓展。港口信息系統和網絡硬件平臺的建成使用,切實保障了連云港港口生產和管理活動正常高效進行。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港口功能進一步提升,實現吞吐量4352萬噸,集裝箱運量50.2萬標箱。以港口為中心的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全面展開,開通了連云港至日本、韓國、美西、地中海、歐洲一線和二線、中國沿海支線、內貿航線等多條集裝箱航線,月航班密度已經突破150班。
港口綜合信息平臺2004年5月國家出臺了支持重點行業信息化建設的政策,在這種背景下,連云港港口確立了其信息化新一輪發展目標!拔覀兲岢隽恕B云港港口綜合信息平臺’這一全新課題并制定了實施計劃,爭取在2004—2007年的3年多時間內,通過努力使連云港港口乃至整個連云港口岸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得到長足的發展。”王經理說。這個項目計劃總投資7350萬元,并于2004年9月通過了江蘇省發改委評審,并上報國家發改委批準成為國家資助的信息化建設重點項目。今年4月初,國家發改委將國債補助專項資金750萬(其中地方轉貸200萬)撥到了連云港市財政部門。連云港港口綜合信息平臺主要建設兩大平臺共五個分系統。一是港口業務信息平臺。包括港口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和港口網絡化視頻監控系統兩個分系統;二是港口電子商務平臺。包括口岸物流信息平臺、口岸電子數據交換平臺(EDI)、港口電子商務應用系統三個分系統。連云港港口信息平臺主要建設目標是:建成集成化、網絡化的港口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及決策支持系統;以互聯網為基礎,以港口生產業務信息為核心,建立起面向全球的物流信息服務網絡。具體為:1、港口業務流程基本實現電子化,集團內部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水平大大提高。建立起完善的港口管理信息系統,建成網絡化視頻監控系統,數據與場景信息有機融合,港口內部業務信息平臺基本形成。2、建立港口電子商務應用環境,口岸具備實現商務活動電子化的能力,應用狀況爭取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以港口內部信息系統為核心,口岸數據交換的電子化得以規模化發展,口岸物流體系基本形成,進而整合連云港市及周邊地區、隴海沿線省份的內外貿信息資源,逐步建立起一個良好的電子商務應用環境,形成面向全球的物流信息服務網絡。
采訪后記愿連云港天際翱翔古調悠悠,新歌洋洋,連云港——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和她的名字一樣讓人陶醉。我們真誠的希望這座作為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海濱城市的信息化能走在亞歐路橋的前列,更希望連云港港口在信息化的道路上且行且歌,振翅高飛,翱翔天際。
信息化給港口帶來了實在的效益連云港港地處中國沿海中部,北緯34°44′,東經119°271′。隴海線的終點港,陸距徐州223KM,海距青島港101海里、大連港339海里、天津港481海里、上海港388海里;距日本長崎539海里,大阪825海里;距韓國木浦港355海里、仁川383海里、釜山港514海里。連云港港為暖溫帶氣候類型。平均氣溫14攝氏度;8月份氣溫最高,平均為25.8攝氏度;1月份氣溫最低,平均為0.6攝氏度。
港口的物資采購管理系統引入之前基本上維持在1500萬元左右的庫存,引入之后庫存減少了將近8%。
物資綜合管理系統,信息化之后在報廢品的處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方面估算挽回的經濟損失每年達50萬元,而整個系統只投入40多萬元。辦公自動化系統軟硬件投資120多萬元,一年就能節約成本4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