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提升綜合服務能力——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
2007-3-20 16:5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摘要:... ...
中鐵快運有限公司自1993年創立以來,在國家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全體干部員工始終秉承“創業、創新、創一流”的企業精神,艱苦奮斗,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打造優秀品牌。中鐵快運的產品和服務贏得了社會各界和廣大客戶的廣泛歡迎與信賴,社會影響力日益擴大,成為很多國內知名企業的長期合作伙伴。公司產品、服務與經營網絡逐漸完善,成為國內知名度較高小件貨物快遞與物流服務企業。截止2004年底,公司在包括海口、拉薩等城市在內的300多個大中城市設立了分支經營機構,營業網點500多處,干、支線運輸及區域配送車輛2000多輛,員工6000人。2004年,公司實現營業額17.5億元,發送包裹1900萬件,企業資產由創業時的借款41萬元,發展到凈資產5億多元,總資產8億多元。
中鐵快運所取得的優秀經營業績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國家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的關心與支持。2001年,被國家經貿委確定為全國34家現代物流重點聯系企業之一;2003年,被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授予“中國物流實驗基地”稱號;2004年,入選中國“2004中國物流企業100強”和“2004中國最具競爭力的物流企業30強”。
中鐵快運依托安全、快捷、準時的鐵路行李車運輸資源,專注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包裹門到門快遞業務。從2002年起,依托自身遍布全國的經營網絡、配送網絡開始進入物流服務領域,借助于龐大的網絡、優秀的品牌、良好的服務與強大的實力,中鐵快運的物流服務很快受到了客戶的認可和歡迎,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物流業務取得了迅速發展。中鐵快運在制定的《中鐵快運2004-2006發展綱要》中明確,通過三年的建設和發展,使中鐵快運成為國內領先的現代物流企業。自2003年被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授予“中國物流實驗基地”以來,圍繞加強物流實驗基地建設,提升企業綜合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開展了以下工作,并取得重要進展。
一、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中鐵快運在原有北京物流中心、青島物流中心等物流基礎設施投入使用的基礎上,又投入巨資在全國主要物流樞紐建設物流基地,為全面拓展物流服務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在投資購買福州、成都、海口等物流基地的同時,又投資新建、擴建物流中心工程6項。其中,無錫物流中心建筑面積8157平方米;南京物流中心建筑面積12372.97平方米;合肥物流中心建筑面積8799平方米;長春物流中心建筑面積4477.15平方米;海南物流中心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武漢物流中心建筑面積13395平方米。以上物流工程陸續完成和投入使用,必將大大改善公司物流倉儲、分撥條件,使公司物流設施總建筑面積超過16萬平方米。
二、加強綜合運輸網絡建設
建設可控、可靠的綜合運輸網絡,提高對運能和運輸成本的控制能力,是公司開拓物流市場、擴大市場份額的重要保障手段。截止2004年底,公路運輸共計開行74條運營線路,總營運里程達26230公里。其中,干線公路運輸線路6條,營運里程6531公里,區域公路運輸線路31條,營運里程12397公里,省級公路運輸線路37條,營運里程7302公里。公路運輸辦理城市共計100個(其中省會城市21個,地級和主要縣級市79個)。2004年全年,公路運輸共計運輸貨物106.5萬批,467.3萬件。
截止2004年底,中鐵快運共開辟使用航空運輸線路63條,空公聯運線路87條,涉及14個管理分公司、35個城市。2004年通過航空運輸發送貨物151447件,2255.31噸,通過開展航空運輸,普遍提高了運達速度,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從2004年6月18日起,陸續在行包公司開行的5對快速行(郵)包專列(北京——上海、北京——哈爾濱、北京——廣州、北京——烏魯木齊、上海——廣州)上各包租了一節整車,建立了快捷、安全、準時的長距離干線運輸通道,為公司開拓物流市場提供了有效的運能保障。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公司通過行(郵)包專列運輸貨物240661批,799647件,13164噸。
通過綜合運輸網絡建設,在提高公司對運能及運輸成本控制能力的同時,有效克服了鐵路提速對行包運輸帶來的不利影響,培養和鍛煉了一支綜合運輸運營管理隊伍,為公司更好地服務客戶,開拓物流市場創造了條件。
三、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公司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
委托中國惠普公司完成了《中鐵快運IT戰略規劃》項目,并根據公司業務發展需要開始分步實施《中鐵快運IT戰略規劃》各項目;對CRE2002業務系統進行了鐵路運費、到達系統增加對條碼閱讀器的支持、合同客戶、項目物流、最低包干費、大宗貨物公路運輸、行包專列、簽單返回業務等多次業務升級;開發了運單管理系統,提高了財務對收入的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開發了《中鐵快運耗材管理系統》,并在全系統正式使用;開發了作業質量考核系統并移入到OA系統中,使作業質量考核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針對到達、轉交、送貨的批量作業開發了條碼掃描信息系統,并逐步應用于公司作業全過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差錯率;在北京、深圳、福州、武漢、無錫、西安、合肥、重慶、青島等地的11臺VOLVO卡車及24臺其它車輛上安裝了GPS車輛調度管理系統,提高了對車輛的調度管理水平,為車輛調度管理人員提供了可視化管理手段;申請開通了全國統一客戶服務電話號碼(95105366),為推動市場營銷,建設公司客戶服務體系,提高公司客戶服務水平與能力創造了有利條件。
公司信息化建設的加速和《中鐵快運IT戰略規劃》各項目的分步實施,將使中鐵快運的信息化水平在未來兩年內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為實現公司由傳統運輸企業向信息化管理的現代物流企業轉變創造了有利條件。
四、進一步完善經營網絡
網絡是物流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基礎,是公司實力的具體體現。2004年公司新設分支機構100個,新增辦理城市42個,在74個城市開辦了周邊到達送貨業務。截止到2004底,公司共有分支機構499個,可實現送貨上門城市363個。
五、市場拓展取得實效,物流市場開拓能力進一步提高
大量物流基礎設施陸續投入使用,使中鐵快運的市場影響力、市場開拓能力進一步提高,獲得了社會和廣大客戶的認可。公司分別入選由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等機構評選的“2004中國物流企業100強”(排名第21名),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等機構評選的“2004中國最具競爭力的物流企業30強”(排名第6名)等榮譽稱號。公司獲得的這些榮譽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提升公司市場影響力與品牌形象的同時,為公司開拓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
公司獲得民航總局頒發的航空運輸一級代理資格,為公司將國際航空運輸業務從上海航空口岸擴展到北京、廣州口岸,全面開展國內航空運輸業務,提高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創造了有利條件。在上海航空口岸國際空運業務取得突飛猛進發展的同時,公司在北京口岸國際航空運輸業務順利啟動,發展勢頭良好,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取得代理營業額1485.34萬元的成績。2004年,國際航空運輸代理業務營業額達到7.4億元,成為國內排名進入前10名的航空運輸代理企業之一。
目前,中鐵快運的項目物流業務進入良性、快速發展階段,很多知名企業成為中鐵快運的物流合作伙伴。部分新的物流合作伙伴包括通化修正藥業、貴州神奇盛世制藥、貴州神奇制藥、杭州民生藥業、金丸藥業、阿斯利康制藥、東瑞藥業、一汽解放大連柴油機、奇瑞汽車、菲亞特汽車、埃爾夫潤滑油、綾致時裝等近百家客戶。
依托2200多輛鐵路行李車、2000輛自有汽車、快速行郵(包)專列、近100條航空運輸線路組成的遍布全國主要大中城市的綜合運輸網絡與配送網絡,結合在全國主要物流樞紐城市建設的物流基地,中鐵快運構鑄了運行可控、安全高效的物流服務物理網。在物流服務市場全面開放,市場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這一可控、可靠的自有網絡顯示出強大優勢,保證了公司在業務基數大、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
六、中鐵快運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及開展綜合運輸的啟示
(一)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綜合運輸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1.鐵路旅客列車提速對中鐵快運發展帶來影響。鐵路實施第五次大提速后,部分Z字頭一站直達特快列車取消了行李車,特快和直通快車取消了部分停站,在很多停站較少了停車時間,給中間站所在城市的包裹運輸帶來不利影響。將要實施的第六次提速、在客運繁忙線路建設客運專線、開行旅客列車動車組又將給主要依靠行李車運輸的中鐵快運帶來新的困難和挑戰。
2.我國地域遼闊,鐵路行李車運輸無法滿足物流服務對運輸時限的要求。我國地域遼闊,不平衡的二元經濟結構特征明顯,交通發展條件差異大,單一的運輸方式無法滿足運輸時限要求。一般講,800公里以內的短距離運輸,公路運輸在時限上具有優勢;800—1500公里的中距離運輸,鐵路、高速公路運輸具有優勢;1500公里以上的長距離運輸,航空運輸或公路—航空聯運具有優勢。中鐵快運作為一個網絡覆蓋全國主要大中城市的網絡型企業,必須從滿足客戶需求出發,綜合利用每種運輸方式的優點,以綜合運輸方式參與市場競爭。
3.包裹快遞與物流服務在開放的市場中必然面臨價格競爭,要求物流企業必須掌握低成本運輸資源。航空運輸速度快,但價格不穩定,需要發、到兩端高效率配合;公路運輸相對成本較低,但長距離運輸時限與安全保障較差;鐵路運輸中、遠距離有優勢,速度、安全性都比較高;在基礎運量有保障的線路上,包租航空運力、行(郵)包專列也是比較好的選擇。作為全國性、網絡型包裹快遞企業,必須有可控的、低成本運輸資源,才會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
4.是保證運輸安全,減少貨損、貨差的需要。包裹快遞與物流服務需要各環節的密切配合與高效率合作,減少中轉作業環節和發送、到達兩端的作業環節對,對提高運輸服務質量有重要作用。
5.在物流樞紐地區建設物流基地與分撥中心,可以提升運營與管理效率,提高企業技術含量和提升企業形象。通過建設自有物流基礎設施,開發應用倉儲管理信息系統、條碼跟蹤系統等現代信息管理技術,提高了物流過程的管理與運營效率,提高了貨物安全性。
(二)開展綜合運輸實踐的啟示
1.對運輸資源必須可控,鐵路、航空運輸以包租艙位為好,公路運輸以開行班車為好。
2.制定運輸組織方案,讓貨物有序流動,保證貨物走的了,走的及時。
3.建立調度指揮系統,加強調度指揮,保證特殊情況能得到及時處理。
4.推進信息化建設,應用條碼技術等,保證貨物的安全交接和信息跟蹤。
5.培養綜合運輸管理的專業人才十分重要。
(三)開展綜合運輸的前景與建議
1.社會可利用綜合運輸資源豐富。隨著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市場競爭的加劇,運輸資源壟斷性行業也在轉變觀念,逐步走向市場化。中小型運輸企業由于缺乏整體競爭力,通過整合資源或依附于大企業、品牌企業是大勢所趨。
2.通過整合社會各類運輸資源,可以實現雙贏。對整合方來說,投資少,可以快速實現低成本擴張,市場風險小。對于被整合方,可以盤活資產,獲得穩定的業務收益。
3.發展綜合運輸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公路運輸的城市交通管理與限制是制約全國性、網絡型快遞物流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盡管國家有關部委出臺了支持物流業發展的建議,但在城市交通管理上的地方保護、各自為政的現象仍大量存在。快遞物流企業發展的基礎就是龐大的經營網絡和綜合運輸網絡,在中國加入WTO,快遞物流市場對外開放的環境下,這種政策上的限制更多的是制約了國內網絡型快遞物流企業的發展,使國內企業失去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