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幾種典型醫藥物流信息平臺模式探營
2007-3-20 16:2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摘要:... ...
藥品是特殊商品,具備嚴格、統一、完善的技術標準、名稱、質量體系,而且流通量大,單位價值高,非常適合采用電子商務方式購銷。但據有關專家介紹,以往的醫藥類電子商務網站往往以提供信息為主,更多的是“企業的門面”,真正實現交易的沒有多少。
打建一個醫藥物流信息平臺,不僅能順利地進行網上采購與交易,而且能夠為藥品流通企業、藥店、醫院和醫藥生產企業提供專業化、網絡化的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咨詢等增值服務。一批醫藥商業企業、電子企業在這方面進行了成功的探索。
“民生模式”與“e”藥中心:獨立運營的第三方平臺
2004年歲末,集成了信息、增值業務、第三方物流的中國民生醫藥配送中心電子商務平臺開始運營。這是我國首家按GSP標準建立的專業化、現代化、網絡化、信息化的特大型公用醫藥物流中心,也是有關部門批準的試點企業之一。中國民生醫藥電子商務網以供應鏈的優化、依賴信息服務能力降低醫藥物流成本,依靠服務于上下游企業而產生價值。
據悉,民生最獨特的在于商業模式——即公用型的醫藥流通商業服務平臺,用IT行業的概念來講就是BSP服務商(商業解決方案供應商)。實際上,電子商務的核心應該是電子為商務服務。民生不光是孤立的電子信息平臺,他們力求實現供應鏈信息全程管理,并為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提供信息對接及實時監管。通過網站,能夠為藥品流通企業、藥店、醫院和醫藥生產企業提供專業化、網絡化的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咨詢等增值服務。
我國的醫藥流通成本高居不下,今后我國醫藥物流發展方向是獨立的第三方專業物流。因為企業單一的物流在成本上無法與大型的第三方專業物流相比,且投資較大;其他企業不一定愿意把貨存儲在別的醫藥企業中,上下游可能存在競爭關系。作為第三方的民生,前提是既不造藥也不賣藥,所以一開始就能夠保證“清白之身”,有了公信度,才能發揮公用性。
無獨有偶,上海擬建的全國性“e”藥交易中心與“民生模式”異曲同工。經過兩年多的試點,獨立第三方運營的全程醫藥電子商務已成獨特的“上海模式”在國內29個省市成功推廣實踐,并準備實施全方位覆蓋。在此基礎上,上海電子商務界擬用3~5年在上海建立全國性藥品電子交易中心。從2002年開始,這種“上海模式”便在上海市醫療機構和藥品生產經營企業藥品網上采購中運用,至今已為長寧區、閘北區、浦東新區等多個區縣和長海醫院、新華醫院等多家三級醫院,總共180多家醫療機構和近100家藥品供應企業提供了醫藥電子商務運營服務。
“樟樹模式”:時時都是藥交會
業內人士認為,藥品交易行為從單一的柜臺式銷售向柜臺與電子商務網絡平臺相結合的形式發展是必然趨勢。互聯網絡技術的實際運用產生了一定的專業商品交易網絡系平臺,利用信息技術將電子商務與傳統醫藥分銷產業相結合,形成“鼠標+水泥″的醫藥分銷企業模式。
在中國,自然界的動植物和礦物用于治病的歷史已有8000年,而普遍使用電腦和因特網不過是近幾年的事。因為網絡,古老的中藥與年輕的鼠標結緣。
無需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艱難穿行,只要有臺電腦,江西省匯仁集團非處方藥營銷部總監萬允國就能實時了解全國乃至全球的藥材和藥品信息,并能按需及時向全國各地配送藥品。這一切都是通過中國“藥都”樟樹的網上藥材藥品電子商務交易系統完成的。
融現代營銷和物流觀念于一體的網上藥交模式,將傳統中藥產業成功地與信息時代緊密對接。以“藥都”馳名于世的樟樹市,其藥業始于漢晉,成于唐宋,盛于明清,歷1800余年而不敗。自1958年國家醫藥管理局確定樟樹為藥交會主辦地以來,樟樹已舉辦了33次藥交會,有過與會人數超過5萬、交易額高達13億元的紀錄,其盛況號稱“全國南北藥材市場之冠”。不過,原來藥交會的條件非常簡陋,各地藥商象趕集一樣聚到藥交會,住不下就搭帳篷,扯一些橫幅,這是很多小藥廠宣傳產品、吸引客戶的主要手段。隨著中國醫藥改革的推進,國家、省、市、縣區4級壟斷醫藥經銷體制被逐漸打破,所有藥交會陷入“大蕭條”時期。投資2億元的樟樹醫藥物流中心正式開建,從根本上改變趕集式的藥交會局面,大大減少流通環節,讓藥商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優質的藥材藥品。
據統計,中國近6成醫藥企業已經著手網上交易業務。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秘書長王錦霞提出,發展現代醫藥物流是企業發展方向。應用現代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將原來分離的商流、物流、信息流整合起來,把商品采購、存儲配貨、運輸等環節緊密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供應鏈,有利于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和整個流通產業的組織化程度,更是對“傳統藥品流通方式的革命”。
每天上“藥交信息網”,瀏覽電子雜志,通過信息網絡組織物流配送,時時都是藥交會,傳統中醫藥正面臨著一場現代物流和信息流的革命。
“海虹控股模式”:招標杜絕暗箱操作
把實現藥品降價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身上,希望通過藥品集中招標采購來徹底解決藥價虛高是不現實的。惟一的辦法是利用電子交易市場提供的信息化平臺,改變政府的價格管制方式,通過市場去發現價格。
作為國內最大的醫藥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海虹醫藥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得到藥監、衛生等相關政府部門的認可,并成為了政府指定的醫藥電子商務交易系統。在2000年全國開始布點,目前已經在全國29個省市建立了區域性電子商務交易中心,為藥品招標提供電子商務平臺,在海南省、廣東佛山、云南建立了公開的藥品撮合中心,收入已經達到上千萬元。
事實上,在制止暗箱操作問題上,海虹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同樣進行了嘗試。按發達國家典型的電子交易模式建立的這一買方主導的電子采購系統.。其目標是實現醫院藥品的全面上網交易,從而提高采購效率,降低采購成本,加強藥品管理。根據海虹的電子采購方案,醫療機構、藥廠和銀行均參與其中。各個企業把所有的藥品目錄都放在網上,醫院在網上采購,交易形成后,由銀行提供給生產商相當于交易額的低息貸款,3個月后,由醫院還清貸款,即完成一次交易活動。這套系統使醫院采購公開化,制止了暗箱操作,促進了企業間規范競爭環境的形成,受到醫院的歡迎。目前解放軍301醫院、北京腫瘤醫院和積水潭醫院等都已使用這一系統。據說今年底還將有大約50家醫院簽約使用這一系統。
到底什么樣的模式才是中國醫藥物流真正的信息化平臺呢?專家認為,成熟的電子商務,企業與最終客戶之間也許只雇傭一個網絡系統就可以完成全部的交易過程。真正意義上的醫藥電子商務是以電子平臺提供商為橋梁,建立醫藥生產企業、物流、醫院直接聯系的模式,實現信息、物品、資金的完全統一。
縱觀國內外醫藥電子商務的應用,主要有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通過互聯網進行醫藥信息的發布和獲;第二個層次,進行藥品價格信息的發布和交易的撮合;第三個層次,完整的電子商務,即通過互聯網完成從藥品信息發布和獲取到在線交易、在線支付的全過程。雖然我國目前醫藥物流信息平臺尚處于初級階段,但是,堅實的腳步已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