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紀聯華公司和光明乳業公司旗下的可的便利店公司幾年前高調南下羊城,曾一度成為國內零售業界的盛事。上海世紀聯華自2001年7月在廣州海珠區開設其在華南的第一家店以來,又先后在同屬繁華路段的冼村、淘金路等開出多家分店。該公司屬下的聯華快客便利店也曾宣布三年內在華南開設300-500家店。而作為上海零售業界進入廣州的另一個巨頭,可的便利店公司前幾年曾制定了在廣州發展500家專業便利店的目標。
然而南下幾年來,上海零售業企業在廣州的經營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從去年10月份開始,上海可的便利店公司已逐步關閉在廣州的30家分店,其中有8家經營較好的自營店轉讓給了7-11公司,從而退出廣州市場。同樣,進入廣州多年的110家聯華快客便利店,也已全部售出。由于經營不善,世紀聯華前一兩年關閉其設在冼村和保華廣場的大型超市之后,其目前仍在廣州經營的3家分店也售給了深圳華潤萬家。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度,這三家店將被冠上華潤萬家的商號重新開業。
業內人士認為,上海零售企業之所以集體敗退羊城,主要原因是其"水土不服",難以適應廣州市場。就世紀聯華來說,它的定位是百貨類為主的超市類型,不太適合廣州人的消費習慣,不論在商品結構上還是供應鏈方面都顯出劣勢。然而,進入與上海完全不同的華南市場,滬軍依然照搬原產地的一切,自然難以融入本地市場。而在廣州,早已有"家樂福"、"百佳"、"萬佳"、"好又多"等大賣場,賣場之間的競爭自是相當慘烈。滬商由于不作及時調整,經營難以長久。滬商的此次集體撤退廣州暴露出的一連串問題應該值得業界反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