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啤ERP:破繭成蝶之痛
2007-3-17 15:5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摘要:... ...
作為國內流程制造業的第一個ERP項目,珠江啤酒的連續兩次上線,涉及5家咨詢顧問,多次陷入模塊整合的僵局都暴露出第一個“吃螃蟹”者在信息化道路中所付出的代價,所幸是:代價的付出終于有所收獲,這遠不僅僅對于珠江啤酒。
1999年8月,廣州珠江啤酒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江啤酒)和Oracle正式簽約,實施國內首個基于OPM的ERP項目;當時,向來謹慎行事的領導層試圖將實施風險降到最低。
2002年11月26日,第1期投資1000萬元的16個模塊上線;
2004年4月1日,第2期投資200多萬的ERP系統升級優化完成。
歷時5年,珠江啤酒最終跨越了各方障礙,開始初嘗ERP所帶來經濟效益的甜頭。
但是,順著這些光鮮表象延伸到背后,記者了解到的是珠江啤酒作為第一個“吃螃蟹”者,在沒有行業借鑒經驗的摸索道路上,所經歷的咨詢顧問頻繁更迭,流程模塊難以整合的尷尬與苦惱,它對于后來者有如鏡鑒。
誰來拯救外憂內患的啤酒大亨
1998年,華潤集團利用資本優勢南征北戰,青島啤酒依賴文化品牌攻城拔寨,燕京啤酒和哈爾濱啤酒加入“戰斗”,頓時啤酒行業“百團大戰”硝煙四起。
然而,此時的珠江啤酒在生產經營上卻出現了3個“怪現象”:啤酒產銷量高速增長與經濟效益嚴重下滑;投資規模擴大與投資回報率下降;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與管理水平滯后。企業利潤從1997年的9000萬元銳減到1998年的3500萬元。
迫于外部和內部的壓力,珠江啤酒首當其沖要改變其管理模式,恰好處在萌動期的ERP觸動了公司敏感的“神經”。
1999年初,珠江啤酒正式把ERP項目納入日常議題,隨后立項進入選型期。可是,選型重點不是軟件供應商的實力,而是軟件供應商能否把實施風險降到最低。
“企業管理軟件有離散制造型、流程制造型以及兩者混合型。珠江啤酒屬于流程制造型,選型主要基于這一點。”珠江啤酒信息中心副主任林燕告訴記者,“可是國內沒有流程制造管理軟件,國際知名軟件商也只有一兩家。后來公司了解Oracle正好有流程制造行業的管理軟件,并有功能強大的數據庫軟件,最終選擇了Oracle。”
1999年8月底,珠江啤酒和Oracle正式簽約,實施首個基于OPM(Oracle Process Manufacturing )模式的ERP,不過“吃螃蟹”總會有風險。
首先,軟件的風險。“基于OPM的管理軟件是Oracle從另外一家公司收購的,集成性不強”,“2000年該軟件首次在中國推出,部分模塊漢化還未完成,與已有用戶的離散軟件相比,功能缺陷要多一些,實施風險比離散型企業要大。”
其次,如何通過ERP解決包裝物管理的風險。“包裝物在啤酒生產的生產成本中占有不小比重,對整個利潤影響很大。由于瓶箱在銷售過程中可以借或按,而借或按的瓶箱又可以反復用于啤酒銷售過程。因此,瓶箱物流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始終,瓶箱的實物流程、權屬流程、資金流程和票據流程,要在系統中統一管理起來,單靠手工管理無法實現實物與賬物核對。這樣,包裝物的跟蹤和管理成為中國啤酒行業的難點。”
然而,國外啤酒廠商在出售成品時,酒水和包裝物一起出售,并沒有瓶箱的借或按。從國外引進的Oracle管理軟件便沒有包裝物管理模塊,為此包裝物管理模塊必須客戶化開發。而客戶化開發的模塊能否與標準模塊順利集成,客戶化開發所用時間能否按計劃進行,這種種不確定為后來的一系列變故埋下了伏筆。
實施顧問幾經更迭
項目正式簽約后便緊鑼密鼓地開始實施。2002年11月,珠江啤酒ERP的16個模塊相繼完成上線。然而在這段時間里,2家實施顧問相繼離開,涉及到4家咨詢顧問。
珠江啤酒和Oracle簽約后,賽意企業管理咨詢公司(以下簡稱賽意)以Oracle工作人員的名義加入到項目中。賽意原是美的集團下屬子公司,曾成功實施美的集團的Oracle項目。正是看中這一點,賽意才有機會進入珠江啤酒的項目,然而,賽意只參與1個模塊的實施便匆匆離開。
據時任賽意總經理的匡光政回憶:“賽意曾派了4個實施顧問過去,主要參與財務模塊的實施。財務模塊成功上線后,珠江啤酒準備接著上其他模塊,但是賽意了解到剛引進的Oracle軟件還需漢化,而且對第1個OPM項目無法預計實施時間,實施風險很大。與此同時,賽意還接了其他項目,實施顧問相當緊缺。6個月后,賽意便退出該ERP項目。”
賽意離開后,Oracle在未找到合作伙伴時,并未推進實施其他模塊,只是繼續完善財務模塊。
2001年3月,佳邦信息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邦)以同樣的身份加入珠江啤酒ERP項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表示:“其實Oracle把整個項目轉包給了佳邦。”
佳邦雖然有實施順特電氣Oracle項目的經驗和一流的技術人員,但是對于剛成立1年的公司來說,這個大單無疑是“老天的眷顧”。佳邦一位高層人士向描述了當時心情:“公司上下得知消息后,員工情緒高漲。資深實施顧問全過去了,副總也過去了,顧問最多的時候達到9個,大家對項目滿懷信心。”
佳邦除了負責標準模塊的實施集成外,還負責客戶化開發瓶箱銷售模塊。但是誰又會想到正是客戶化開發帶來了“摩擦”,導致2002年10月佳邦“黯然神傷”地離開,珠江啤酒再次“失戀”。
瓶箱銷售管理本是行業難點,實施前也考慮到。佳邦來到珠江啤酒時,便按計劃調研、了解需求、提出解決方案、實施,瓶箱銷售模塊也于2002年5月上線。
然而,上線后雙方的問題接踵而至。“珠江啤酒業務人員對瓶箱銷售模塊抱怨不斷,指出不少地方需要修改”,對于已經上線的系統,“如果一句話說改就改,那么一個小的改動將牽涉到很多模塊需要修改,為此佳邦不堪重負”。同時在修改過程中引起“瓶箱銷售模塊與庫存模塊不能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導致成本模塊的成本信息不準確,總賬模塊上的數據就不能正確反映出成本信息,最后財務系統也出現問題。”
對此,佳邦認為:“項目要按計劃實施,不能一改再改。即使要改也需要調研后再單獨審批、立項。”而珠江啤酒則說:“作為使用方,每個階段的需求和計劃之間肯定需要調整,現實需求沒有達到當然需要反復。”
“對于正處在發展階段的佳邦來說,這個模塊花費太多精力和時間,而且隨著珠江啤酒業務、管理的變化,模塊也隨著改動,又得重新投入人力、物力。”佳邦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佳邦是不會輕易放棄的,但是考慮到用人成本和自身發展,公司不可能無限期地投入下去,最后只好選擇離開。”
挫敗之后的轉機
2002年10月,經歷了20個月的“愛戀”,佳邦實施14個標準模塊后去意已定。
佳邦留下兩人完成后續工作,其他人員便撤出項目,接著Oracle為珠江啤酒再“牽一條紅線”,把合作20多年的臺資公司資通電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資通)引入項目中。
2002年國慶節剛過,資通的技術負責人許朝杰在對項目“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帶領2位同事進入珠江啤酒。“剛開始非常困難,”許朝杰回憶道,“僅為了看那300多頁的OPM英文說明資料,我們每天晚上3~4點才睡,第二天還要整理大量歷史遺留文檔和數據。”
同時,雙方在合作中初步形成了“72小時默認制”:只要實施方把解決方案提交給珠江啤酒,如果3天后沒有得到任何回復,那么表示雙方默認該方案。許朝杰告訴記者:“由于實施方案涉及財務、儲運、銷售、采購等部門,如果一個方案在每個部門流轉可能需要半個月。‘72小時默認制’不僅為項目贏得了時間,而且防止實施方案像先前一樣陷入反復的修改中。”
即使制度有了保障,但“資通還要面對OPM軟件集成性差和完善文檔數據的問題。”許朝杰告訴記者。在佳邦設計的瓶箱銷售模塊上,資通進一步完善了界面流程,實現與庫存模塊有效集成,使成本模塊能反映出正確的成本信息。
2002年11月26日,瓶箱銷售模塊和主生產計劃模塊同時上線,與標準模塊集成。公司內部信息實現共享。
2003年1月,集團公司設立廣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企業主體業務劃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的財務制度不同于集團公司,因而需要對系統進行重組。投入200多萬的二期ERP項目升級優化于2003年11月正式啟動。為了保持系統延續性,珠江啤酒再次找到資通,由資通負責客戶化開發,而標準模塊實施由漢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得)負責。
由于有一期的經驗,二期項目實施順利得多。漢得咨詢顧問李西平對本刊記者說:“項目除了時間緊迫外,幾乎沒有遇到太大困難。”
2004年4月1日,系統重組全部完成,系統再次成功上線。
林燕給記者算過一筆賬:以2003年為例,酒損率從1998年的7.94%下降到2003年的4.05%,節約3462萬元;管理費減少5572萬元;一次性裝卸節約678萬元;能耗節約570萬元;應收款降低可節約資金占用利息503萬元……信息化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是1175萬元。
阮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