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企業當一架飛機經營
2007-3-16 15:3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摘要:... ...
UPS中國董事總經理陳學淳
林潔琛 肖經棟
陳學淳喜歡"飛"的感覺。
就任UPS中國董事總經理不久后,陳學淳發現了一個好地方---安陽航空學校。"那里可以開私人飛機,還有兩架賽斯納172R。開著賽斯納,在幾千米的高空俯視下面的紅旗渠、殷墟,感覺很過癮。"談到飛行,正襟危坐的陳學淳有些坐不住了,嗓門也提高不少。
"作為公司CEO,你就是飛機機長,你一定要知道飛機的目的地(即商業目標),必須做好飛行計劃(戰略規劃),還要判斷天氣(商業環境)。機長必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遇到危機時沉著冷靜;左翼出故障時及時用右翼平衡……"
開慣了飛機,陳學淳很自然地將它與公司的運籌之道聯系起來。
"運"是優勢,"籌"是未來每天清晨6:15,當北京的市民還在夢中,UPS的波音757貨機已經穩穩地降落在首都機場。特制的金屬自動傳動裝置陸續卸下一個個貨艙,里面裝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包裹與貨物。
7:20,UPS的職員準時完成全部裝卸上貨工作,飛機駛向下一個目的地:上海。
8:30,UPS的外運員已經駕駛著印有UPS標志的貨運汽車出現在北京的交通要道上。
長期以來,"我們能夠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模式處理任何貨物"是UPS的口號與驕傲。如今,它的業務網點遍布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天在全世界運送1600多萬件貨物,全球80%的人可以在48小時之內收到UPS寄送的貨物。
在中國,UPS每天有20架飛機起落,運載500噸貨物。一旦中國物流業全面開放,這個"行動敏捷的巨人",還能僅靠它最及時的包裹速遞業務進行擴張嗎?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之后,陳學淳提出了他的"運籌"理論:"'運'是單純的貨物周轉,是物流的基礎;'籌'是思想,是運輸背后的附加增值,也是物流最大的利潤所在。"
"運"是UPS的優勢所在,在"籌"中,陳學淳看到了UPS中國的前景。
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大多數中國企業還沒有意識到物流能夠帶給企業哪些優勢,它們的觀念仍停留在依靠自己的倉庫、車隊來完成企業的倉儲和運輸任務的階段。這正是UPS的優勢,但單純做物流無法完全體現UPS的優勢。"
"籌",運輸背后的思想或人情最及時地發運貨物一直是UPS的致勝法寶,但僅有這些并不夠。陳學淳說:"在硬件設備趨于同質化的情況下,很多隱藏在背后的技術、人情等軟因素決定了快遞公司的競爭態勢,這就是所謂的'籌'。"
他舉了一個例子:曾有一家生產巧克力的客戶對UPS提出過簡單而苛刻的要求,那就是要保證每一塊巧克力運到顧客手上時,都保持新鮮狀態。"我們都知道,在途中運輸條件很難控制。貨物放在卡車里面,會經過長時間的顛簸,很難保證巧克力會不會溶化。"
為了這單生意,UPS發明了一種新的包裝方法和一種新型包裝材料,這就保證每一盒巧克力在到達客戶手上時,都是完好無損的。就此而言,UPS的服務已經超出傳統意義上的運輸公司。
陳學淳強調說,UPS的物流概念已經不同以往,通過增值服務的提供,"UPS把單純的遞送這樣一件事,變得富有人情味,讓客戶放心,我想它已遠遠超出傳統物流業的范疇,這也是我們未來的競爭優勢所在。"
未來,競爭肯定會更加激烈,如今的中國物流市場已經硝煙彌漫,國際快遞巨頭在華跑馬圈地的舉動亦顯得格外緊湊,并無一例外地都在向物流方案提供商轉型。
7月初,UPS宣布將其國際轉運中心落戶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還不到一周,UPS的老對手FedEx亞太貨物轉運中心落戶廣州新白云機場。早在去年下半年,DHL就已搶先在香港機場建立了貨物轉運中心。
對UPS中國的"機長"陳學淳來說,"天氣"不是很好:對手FedEx正借助其強大的機隊力量,"無所不包,全面發展";DHL希望成為郵件通信、包裹快遞、物流及財政服務領域中的領頭羊,其37%的中國市場占有率仍令對手難以超越;TNT則要"在快遞、貨運、物流領域誕生一個新權威",一方面倚重汽車物流市場,另一方面向企業物流市場進軍,推出直復營銷業務。
不過,陳學淳對此并不十分擔心:"競爭的目的不是為了拼個你死我活,而是要在這個領域里的不同平臺上尋求發展之道。就好像大家都在進行球賽,有人踢足球,有人打排球,有人打籃球,總有些不一樣的,選擇權在消費者手上。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過程就是提升自己的過程,對我們來說,運輸背后的思想與人情才是我們展現能力的平臺。"
"運籌",供應鏈管理的革命2003年3月,有著96年歷史的UPS歷史性地更換了標志,使用了40多年的傳統圖案被停用,用絲帶捆扎的盾牌包裹圖案換成了棕色而略帶金屬光澤的三維圖案。該舉措表明,這個全球快遞巨人正在向著全球領先的供應鏈解決方案供應商進行戰略升級,新圖案設計寓意著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三流合一。
在UPS中國,陳學淳用更形象的語言解釋了公司的新定位,"有人認為UPS是一家擁有互聯網的交通公司,現在我把它倒過來---UPS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一家擁有世界上最大運輸網絡的互聯網公司。"
"UPS不是在管理包裹,而是在經營與這些包裹有關的商業活動。"陳學淳經常向員工強調,"這并不是簡單地通過一個分配系統將包裹從一個點轉移到另一個點,我們必須關注如何做好包裹之外的商業活動。"
從事國際航空運輸業多年,陳學淳看到了物流業變革的趨勢,那就是供應鏈管理革命。在他的領導下,UPS中國為企業推出商務一體化解決方案,全面為客戶解決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問題,開始為供應鏈任何一環上的用戶提供增值服務,這就是他一貫強調的"籌"。
UPS貨物運送過程的全程跟蹤系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過它,客戶可以獲得關于貨物運輸的實時信息,做到心中有數。
對于這個系統,陳學淳有一個很好的比喻:快遞公司幫你運東西,就好比送自家的孩子乘公交車上學,從他上車的那一刻開始,家長就非常關心,他現在到哪一站了,能不能按時到校,路上安全不安全等等。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恨不得裝一個監視器在他身上,掌控他的一舉一動。
同樣,客戶也很想知道包裹的運輸狀況,就像關心自己的孩子上學一樣。所以,UPS發明了一套可以用于追蹤的條碼分辨系統。貨物一旦離開寄件人,UPS的追蹤系統就開始進行掃描,在每一個環節跟蹤貨物,并自動記錄到UPS的官方網站。通過互聯網,客戶可以隨時查詢貨物到了哪里,是否安全。"就像送孩子上車之后,你可以隨時知道他正在何處,一切可以安心了。"
當貨物到達收件人手上的時候,UPS的使命還沒有結束,此時UPS的員工會拿出一個電子板,讓收件人簽名,然后把這個手寫的簽名原樣傳到互聯網上去。這一系統大大縮短了票據的循環周期,簡化了客戶供應鏈的管理,并顯得富有人情味。
談到這里,陳學淳不忘加上這樣一句:"最妙的是,這樣的工作,目前全球只有UPS做得到。"
機長"陳學淳
肖經棟 林潔琛 每日經濟新聞
陳學淳駕駛飛機的愛好是圈內人士津津樂道的話題,這位永遠給人謙謙君子印象的"機長"在大學主修的卻是法政,畢業后才進入航空公司工作。如今,他擁有兩張飛行執照,一張是美國聯邦航空總署頒發的私人飛行員執照,另一張則是2001年在中國考取的飛行執照。
"在紀念萊特兄弟飛天100周年的時候,我們在北京組織了40多個飛行員,駕駛老式飛機飛越長城。"回憶起2003年的那次活動,陳學淳再次興奮起來:俯瞰著綿延的長城,他能充分享受到飛行帶給他的刺激和快樂。
酷愛飛行的他,也習慣于把企業當作一架飛機來經營。1998年陳學淳在中國臺灣進入航空運輸界,2001年正式就任UPS中國董事總經理,其首要任務是讓UPS從美國直航中國。
上任后,他僅用了40多天就實現了UPS的中美直航。在UPS的歷史上,陳學淳創造了從獲得航權到實現通航的最快記錄,他本人也被評為當年"中國十大物流風云人物"之一。
"永遠伏在地面上、看不到全局的感覺很可怕",陳學淳把自己的角色看成一架直升飛機,在自己所掌管的上空盤旋、觀察,發現哪里出現問題,就落下來解決問題,之后再飛到高處繼續巡視。這就是他發明的"直升機管理"。
看到全局后,如何控制全局,解決問題?陳學淳又提出了他的獨特理論:儀表管理。"作為一名企業領袖,在你面前一定要有個關聯著飛機所有部件的儀表,你要能了解飛機各個部位的任何動態,并隨時掌握整架飛機的飛行狀態,有問題就趕緊調整。我學過飛行,所以很習慣看儀表,如果你想很清楚地知道飛機的狀態,就不能看窗外,只能看儀表。"這就是陳學淳所說的"儀表管理"。
更多的時候,陳學淳還是在觀察外部的天空。2004年12月2日,UPS作出一個進入中國市場16年來最重大的決定:出資1億美元買下了以往與中外運的合資企業的完全控制權,奏響了UPS中國獨資的前奏。今年9月,UPS將獲得中國23個最主要商業城市國際快遞業務的獨立經營權。
即將全面開放的中國物流市場,成為展現在陳學淳眼前廣闊的天空,他正期待著駕駛UPS中國這架"飛架",開始更具挑戰性的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