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海豐航運的歷程看本土物流企業未來發展
2007-3-16 15:1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摘要:... ...
深諳經營的外資物流企業在中國展開聲勢浩大的營銷攻擊,大規模搶灘物流市場。相對于這些“老謀深算”的外資物流企業而言,剛剛起步的本土物流企業還顯得不太成熟,這是一場不打敗競爭者就會被競爭者打敗的“戰斗”。中國的物流業能否像家電業一樣在“與狼共舞”中崛起,繼而跨出國門。山東新海豐航運集團的發展歷程為本土物流企業向前邁進提供了新思路。
一、全面改制打下基礎
新海豐物流有限公司是由山東省國際貨運代理公司發展起來的,1991年開始創業時真是一無所有,僅僅兩個人,固定資產也幾乎等于零,那時主要從事傳統的貨物代理服務。但“海豐人”自強不息,用短短的一年時間進行資本積累,在1992年便將有限的資金投向市場潛力巨大的航運業,時值鄧小平南巡談話進一步深化市場經濟改革,發展的機遇加上員工的不懈努力,海豐很快在航運業占有一席之地。公司的業務發展蒸蒸日上,但公司領導層不滿足于“小富即安”,而是決心將公司組建成一個現代化、國際化的綜合物流集團,于是在1997年開始對公司進行全面改制,歷經三年,公司改制成一個員工持股的民營企業集團,從此,企業像注入了“強心劑”,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這樣開拓性的改制舉措,在國內民營企業中都是走在前列的。
與此同時,公司在貨代、報關、托車、堆場等領域進行有效的開發和整合,進一步拓寬了服務領域。2004年,公司獲得國家發改委信息化辦公室的“扶持基金”860萬,并完成企業戰略重組,從而形成了海豐集運、海豐物流、海豐船東、海豐散貨、海豐沿海內貿運輸、海豐航運配套服務六大業務體系為主的國際化綜合物流集團。
現在的海豐集團是一家多元化、現代化、國際化的綜合性航運集團,擁有30艘集裝箱船舶,年進出貨運量72萬標箱,是中日航線的主力承運人,公司的40多條航線及網絡覆蓋整個東南亞地區。在國內,海豐打造了由48家分支機構組成的綜合物流網絡,在青島、上海、大連、天津、寧波、連云港建成或正在建設現代化的物流園或物流中心。現公司主要與馬士基物流、伊藤忠物流、韓國韓進、香港勝獅貨柜、青島啤酒等國際知名企業進行合資合作。
二、快速成長依靠策略
海豐能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迅速發展成現代化跨國綜合物流企業,并能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全套物流解決方案,這與海豐的經營策略密不可分。研究海豐的歷程,不難發現其成功的原因:
1、在學習中成長壯大。面對日新月異的市場競爭,光靠自身摸索是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步伐的。特別是才發展十幾年的中國民營物流企業,在外資的全面進攻下,只有不斷學習并創新才可能不被淘汰。海豐的發展史就是不斷學習的歷史,公司領導人一眼盯著世界市場的發展,一眼盯著自身業務的拓展,經常參與國內外交流以借簽經驗。4月底,集團副總裁楊現祥一行便赴美國進行為期十天的考察,以了解市場,開拓新的商機。
海豐也通過與外資企業合作來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公司先后與韓國株式會社韓進公司合作十一年,與香港勝獅貨柜公司合作八年,為美國聯邦快遞做了五年代理,與丹麥馬士基物流合資成立了山東捷豐公司,通過合作,集團取得了業務上的巨大突破,獲得了豐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學到了先進的管理模式、專業化的物流知識。比如,通過與聯邦快遞、馬士基等國際一流的物流企業合作,員工參加了較為系統的專業化學習和職能培訓,從而形成了較為嚴密的員工培訓制度、升遷制度、財務管理制度。也是通過合作,公司內部形成了一種學習的工作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科學的管理手段、一流的服務理念為指導的工作氛圍。楊董事長表示:我們將繼續走合作的路子,在陌生領域求得合作,在成熟領域爭取獨立操作的既合作又自營的公司發展模式。
2、著眼長遠,講究策略。該公司在五年前就改制成員工持股的企業,此舉確實盤活了一盤棋,給企業的長遠發展有著深遠影響。不只如此,公司在關鍵時刻總能著眼未來作出決策。談及今年集團將物流公司從山東遷到上海,楊董事長為集團的得意之筆喜于言表:上海的國際地位顯而易見,再加上上海特有的地理優勢和人文特色吸引著眾多國際化企業集團爭相入住,在那里經營成本可能高點,但對于海豐的長遠發展卻大有益處。
3、目標明確,步步推進。海豐集團的目標是“以航運為主,成為國際一流綜合物流集團”。為了達到既定目標,集團不斷根據市場的新形勢和出現的新情況做出調整。集團將物流公司遷址上海便是一例,但萬變不離其中,公司在不斷改變策略中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有了明確目標,公司上下便團結一條心,眾志成城,圍繞著目標布置新工作、做出新安排。集團于5月11日開辟大連-韓國線,這是海豐在剛剛推出CHN2和TJC兩條東南亞航線后的又一力作,在租船市場特別緊俏的今天,幾乎同一時間投入運力推出三條航線,充分顯示了海豐集團的雄厚實力和向既定目標堅定邁進的決心。
4.服務第一、信譽至上。在對海豐的采訪中,集團上下多次提到他們視質量、信譽為生命。集團從領導到員工都樹立有較強的質量、信譽意識,這不但保得住老客戶,也會不斷吸引新客戶,這也就不難理解海豐為什么能夠越做越強大。多年來,海豐獲得了眾多榮譽,被政府有關部門或行業協會多次授予“中國航運業十佳誠信單位”、“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最佳船公司獎”、“誠信守法船代企業”等榮譽。
三、積極措施應對競爭
海豐經過近年來不懈努力,集團的整體服務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面臨著外資的大舉進攻,海豐和其他本土物流企業一樣,有一種危機憂患意識感,畢竟,才走過十幾年歷程的本土物流企業還難與強大的外資物流企業相抗衡,為此,集團決心在以下幾個方面強化工作:
1、加強供應鏈管理。海豐集團在供應鏈管理及應用上進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整合和利用,但以前集團的業務較單一,只是在某個點有收獲,現在集團能提供六大板塊的綜合物流服務,這就不是一個簡單的點的發展,而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發展過程。海豐集團今后將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一個信息化程度較高、暢通無阻的物流供應鏈管理系統。
2、降低成本。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客戶對物流企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本土物流企業惟有通過不斷降低成本,發揮本土優勢及廉價人力資源優勢才有可能與外資企業相競爭。因此,海豐今后將根據市場格局的不斷變化,將物流作為一個重要戰略項目來發展,通過有效的管理降低成本。
3、強化品牌意識。公司的品牌和人的形象一樣,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但它要靠企業文化的積累和沉淀,靠公司員工共同努力。品牌也要靠社會各界一起來維護,進行公正、公平的評價,海豐集團決定靠自己的成績和事實樹立起良好的品牌。
4、加強合作。面對國際競爭,本土物流企業只能迎頭趕上,加快改革步伐,發揮企業自身優勢,揚長避短。海豐今后除了做好自身業務外,將開拓物流相關領域業務,通過合作、整合、合并地方企業等運作手段拓展業務渠道,完善公司的綜合物流解決能力。
5、在物流信息化方面邁大步。中國物流企業在信息化方面還大有文章可做,物流信息化將是公司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關鍵。楊董事長介紹,海豐物流公司以后將在以下幾個方面提高信息化水平:“首先,在業界高薪誠聘物流專業人才,比如誠邀原UPS亞太區IS公司的經理加入我公司,使我們公司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其次,公司從去年10月開始對現有資源進行了一系列的規范整合,今年2月進入實施階段。將逐步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基礎設施監測系統、電子商務系統等領域進行全面開發、升級。預期投資8600萬元,其中包括申請此項目國家發改委的860萬元的信息化建設扶持基金。由于此項工作工程大、技術含量高等因素,該項目將在明年4月份全面運營;再次,我們先后投入200萬元與上海AMT公司簽署了管理信息化咨詢服務協議,由AMT公司全面負責協助公司在此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咨詢服務。并和甲骨文公司、賽門鐵克公司在數據庫建設和安全服務等方面進行全面合作。
外資物流企業和其他外企一樣,在公司管理、專業人才儲備、財力支持、從業經驗等方面遠遠強于國內企業。但本土物流企業也有自身的優勢,如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廉價的勞動力。況且外資物流企業不可能覆蓋整個市場,經常會留下空白市場、薄弱環節供本土物流企業回旋,所以只要本土物流企業發揮自身優勢、揚長避短、勇于競爭,就能夠在“與狼共舞”中表演出精彩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