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化是中小物流企業的可行之路
2007-3-15 21:1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小物流企業是在物流產業中數量最大的群體。中國物流產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中小物流企業在數量上占有絕對的比重,這是發達國家不存在的國情。要解決中國的物流發展問題,不能拋開這個國情。如果我們盲目地按照發達國家的辦法來指導我們的物流發展,脫離了這個實際,我們就會犯教條主義的錯誤,甚至會把一大批企業引向災難。
物流的生命力在于將涉及物流的、本來是實物流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各自獨立的活動——包裝、裝卸、搬運、運輸、儲存、保管、流通加工、配送等等組合成一個新的系統,我們把它稱之為物流系統。我們從系統的高度進行科學管理,使之能夠進行系列化的運作,進而取得通常所說的降低成本、加快實物流動的速度、減少損失、減輕環境壓力,從而使過程優化,并最大限度地滿足需求、有效支持國民經濟的結果。在物流的概念沒有引進到我國之前,我們對物流缺乏系統的認識,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我們沒有認識物流產業的系統結構,沒有看到物流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實際存在的內在聯系和系統關系;另外一方面,我們缺乏系列化運作的認識和實際操作能力。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實現企業物資采購、生產組織、產品銷售和再生資源回收的系列化運作”就是把這個科學的道理用于指導我國具體的實踐所提出的非常好的意見。
然而,也許是我們處于物流發展期,我們對于一些重要的問題理解和認識尚不清晰,很多問題還在探索的緣故,現在有一些導向性的意見出現了偏差。主要的偏差在于,把對于物流系統的、系列化運作和物流企業的構筑及運作相混同,認為凡是物流企業都應當是按物流全面功能或多數功能系統構筑并能夠進行系列化運作的企業,而忽視甚至否定基于社會分工和專業化分工基礎上的局部的、專業化的運作能力和專業化的企業構筑形態。否定基于社會分工和專業化分工基礎上的專業化的企業構筑形態的這種認識,通過有關的文件、標準、領導講話和權威意見,已經形成了一種導向,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和警惕。
絕大部分物流的系列化運作是由多個不同類型的綜合的或者專業的物流企業在具有物流系統總體觀念的前提下,用科學管理方法,用現代信息技術支持,采用現代科技裝備共同協作完成的。物流領域是有深度及廣度的領域,強調按系列化運作的能力建立物流企業,是什么概念呢?那是需要巨大的資本實力、資產實力、人力實力和相應的市場需求,即使對于大型物流企業甚至超強的巨型物流企業來講,雖然有可能,但是也不一定是有效的辦法,因為這種做法不一定能夠優化效率和效益。對于中小物流企業而言,打造系列化運作的能力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按照這個導向去做,中小物流企業就失去了運作的能力和生存的空間,從總體來講,這種偏頗的導向必將導致“大而全”、“小而全”的后果。所以,這種導向實際上是舊的經濟增長方式在物流領域的頑強掙扎和表現。
中小物流企業資源和能力有限,必須實事求是地按照自己的資源和能力尋找最優的運作領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從原則上指出的一條發展道路,雖然對于物流領域的各種類型的物流企業都有指導意義,但對于中小物流企業尤其重要。那就是在《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一段中所提到的“培育專業化物流企業”。物流領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領域,因此,物流領域本身的社會分工和專業化可以給我們提供非常多的機遇,有待我們去發掘和創新。
作者對這些專業的領域,還沒有做深入的研究,但是作者認為,這應當是我們今后認真做好事情,也是我們摸清自己的家底,了解國外的狀況,對物流產業提出科學分類的一件大事。初步觀察一下,例如日本的“營業倉庫”、香港的“貨倉”,專門設立不同類型的倉庫,不同類型的配送企業,特殊的起重企業,搬運企業,內河船運企業,道路運輸企業,信息企業等等等等,都可以是我們的選擇。中小物流企業按照自己的資源和能力,打造專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做這個專業領域的強者,再在現代管理和信息技術的支持之下,通過整合、被整合、合作、聯合,從而完成系列化的運作,這就可以把中小物流企業帶入大物流、大生產的軌道,“烏雞變鳳凰”,這才是我們應當選擇的道路。
當然,這也是現在的中小物流企業將來可能走上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逐步聯合組建大企業的過程,也可能是大資本可能選擇的收購、兼并的對象,從而逐漸改變我國中小物流企業數量過多、規模過小的局面。
大量存在的中小物流企業是中國現實,我們必須為此找到一條出路。